• 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2022/02/17

    医卫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我国目前有17.5%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等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一、工作与成效(一)组建专业团队,完善精准服务体系近5年来,我们组建多学科团队,建立完善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以1+N家庭工作系统为抓手的精神科医生问诊-心理治疗师干预-社会工作者宣教服务体系。区专科医院与区内10家中小学签订“心理健康教育医校同创共建协议书”,定期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推进特色专病、特色专科建设。(二)医教资源联动,合力打造特色品牌区卫健委和区教育局合力推进“健心引行筑梦扬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联合多部门发起“成长守护——心理健康公益互助联盟”,积极构建“公益+普惠+专业”服务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推进心理服务资源下沉学校,为突发危机提供医疗干预。(三)开展科普宣传,提升公... [详细]
  • 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效能的建议

    2022/02/17

    民革普陀区委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普陀区已建成“四纵三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截止2021年12月,打造了29个片区公共法律服务客厅,275家居(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累计举办法律讲座700余场,参加人数24000余人次;开展法律咨询500余场,接待人数6000余人次。民革普陀区委针对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的效能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居民知晓率较低导致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社区宣传力度不够,经抽样调查居民的知晓率仅为54.55%。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服务的群众人数较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知晓率较低导致作用发挥不明显。(二)特色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建设薄弱建设特色社区... [详细]
  • 发掘文化亮点 深耕产业内涵 撬动苏河水岸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2022/02/17

    民盟区委早在07年,时任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普陀调研时就曾指出,要挖掘苏州河百年工业文明,传承历史文脉,着力发展水岸经济,促进沿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市“一江一河”规划提出,将苏州河沿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转变。去年11月,姜冬冬书记具体提出了打造苏河人文历史风光带和创新创意文化集聚区,全面打响苏河水岸文化品牌的发展目标。越是对苏州河进行调研,我们就越是深刻感受到,苏河十八湾是苏州河对普陀人民的美好馈赠。这里既有繁华市区稀缺的自然风貌,又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织荟萃的历史文脉,还有以造币厂,火柴厂为代表的众多老上海商业建筑遗址。这为人文历史风光带和文化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历史和空间基础。依托这些资源,普陀在水岸沿线已初步形成了一些人文亮点,如“苏河之冠”城市文化生活街区、“苏河左岸”艺术亲子体验区,... [详细]
  • 普陀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发展

    2022/02/17

    民建今年,上海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普陀区作为全市首个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的城区,基因厚,发源早,数字底座和数字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应当率先成势,融合聚势,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数字普陀”。一、普陀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部门数字化思维仍未形成。少数部门对数字化转型等还持观望或被动接受的态度,对数字化都存在不同认知,整体上还未完全形成数字化驱动的思维模式。二是数字化产业链还不完备。整体集群态势尚不明显,数字产业链还不完备,大部分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处于滞后位置。三是数字化与产业优势协同有待提升。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普陀重点支柱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交叉跨界融合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结合的协同点还不多。四是数字化服务产业还不成熟。在数字化服务产业领域方面总体规模还不大,发展还不快,产业辨识度和影响... [详细]
  • 完善普陀养老服务体系 助力美好生活品质区建设

    2022/02/17

    民进界别组目前,本区人口老龄化率位于全市前列。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6.68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41.1%,全市排名第三,已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一、本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1、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成。全区目前有养老机构70家、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3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家。2、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完善。积极构筑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推广老年人紧急援助系统应用。加强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志愿者队伍建设。3、养老服务统一需求评估和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日益完善。逐步建立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开展养老机构年度综合考评,实施动态监测。完善养老机构“以奖代补”运营补贴制度。二、普陀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有效供给与服务需求存在错位。偏重对养老机构的建设投入,居家养老服务投入不足,机构、社区、居家三种养老模式得不到均衡发展。2、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 [详细]
  • 加快数字健康城区建设 推进普陀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2022/02/17

    农工党普陀区委《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文件中将数字健康城区作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亮点。普陀区充分结合自身基础,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提出本区数字健康城区的建设思路。一、背景基础普陀区卫健委从2009年开始,按照机房网络、区域卫生平台搭建、平台业务扩展以及应用创新四个阶段建设持续推动了“业务数据化、服务场景化”的数字积累。首先,建立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覆盖全部19家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累计采集1280G诊疗数据,403G公共卫生数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5万份,实现全区区属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其次,统筹资源建立3大服务平台,一是全面赋能“上海普陀健康”微信公众号,方便患者就医,2017年上线至今累计21万居民注册使用,自疫情发生以来,整体推进3家互联网医院建设;二是围绕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看病”云平台,做实分级诊疗制度,已签约并... [详细]
  • 做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创新普陀社会治理

    2022/02/17

    致公普陀区自2018年以来,在以数字化转型助力社会治理上,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2018年建成了全市首家区级城市大脑平台;2019年根据普陀特色,量身打造“三级平台、四级应用”的“一网统管”架构;2020年,试点建设“普陀区物联运营服务平台”;2021年以数字底座为支撑,构建了“1+10+N”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管理平台,打造了上海数字化转型的“普陀实验室”。普陀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形成了很多“点睛之笔”,如打造“城市数字安全引擎”、“智慧气象+防汛防台”综合治理平台,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驾驶舱”,开发“城市运行派单管理系统”等。近期通过对应急管理局、城运中心的调研,我们在深刻感受到“一网统管”助力普陀社会治理的同时,也发现了如下问题:1)横向网格间的数据流通,仍存在管理层面的“断点”和“壁垒”,导致“通而不畅”;2)“一网统管”在基层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不足,从基层的角度来优化流程和设计界面的力... [详细]
  • 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普陀区域营商环境竞争力

    2022/02/17

    九三营商环境是竞争力、生产力;是推动普陀区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两区”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如今,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势引擎,良好的区域数字化环境将全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行状态,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经营氛围和更透明的经营空间。普陀区作为全市首个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的城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质量的数字化环境建设已成为普陀新阶段的营商环境提升的重要依托。针对普陀区数字化环境的特点,综合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课题组探索性地搭建了由“数字化思维、数字化硬环境、数字化软环境”组成的“数字化环境”模型,并对照模型,梳理分析了普陀区当前数字化环境所面临的主要短板。一、普陀区数字化环境制约营商环境提升的三个短板(一)以园区楼宇为代表的“数字化硬环境”基础薄园区楼宇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具备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资源,数字化将极大地提高园区楼宇的运营管理效率。目前普... [详细]
  • 加强“苏河水岸”建设 打造高品质生活区

    2022/02/17

    无党派一、项目现状苏州河普陀段总长21公里,被称为“半马苏河”。目前该项目以“苏河水岸”文化品牌为统领,周边环境得到了较大提升,高品质生活区建设已初具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实现全线贯通。打通19个断点,“半马苏河”初具规模;②河岸空间景观提升。打造了沿苏州河的游憩系统,苏州河公园,并建成7个苏河驿站;③休闲旅游地标建设卓有成效,“天安千树”建成并营业,“苏河之冠”城市文化生活街区、“长风亲子活动体验区”影响力逐步扩大,并成功举办2021年普陀区首届“苏河水岸”文化旅游节;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同步推进。推动了曹杨一村优秀历史建筑、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等历史风貌和景观改造工作,完成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的改造提升等。⑤党建引领助推化解矛盾。针对苏州河贯通工程中所产生的群体性矛盾纠纷,党组织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社区法治宣传、咨询接待,信访矛盾化解取得实质性进展。二、存在问题在看到... [详细]
  • 如何发挥女性志愿者团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2022/02/17

    ——以真如“益夫人”志愿者团队为例普陀区政协妇联界别近年来,普陀区女性志愿者服务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的推进。我区现有各类巾帼志愿服务组织近2000个,女性注册志愿者达14.6万余人。其中,普陀区巾帼护家志愿者、“邻家妈妈”、万里心理健康公益互助联盟等团队在妇女维权、监护缺失儿童的帮扶、家庭教育等领域都已颇具影响力。2018年,真如镇街道组建了一支由700多名妇女骨干组成的“益夫人”巾帼志愿者队伍,她们用“巧手”打造美丽楼道,用“智慧”化解婚姻纠纷,用“爱心”关爱妇女儿童,在疫情防控、创城巩卫、家风传递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来自曹杨花苑等居民区的“爱织路”益夫人编织社,她们积极参与“恒爱行动”,每年冬日用编织架起温暖的桥梁,三年来共为边疆地区的孤残儿童和我区的外卖小哥编织了300多件毛衣和围巾。相较于普通的志愿者,女性志愿者团体具有温柔、细腻、周到等特点,她们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表... [详细]
  • 高举中以(上海)创新园金字招牌做好桃浦智创城开发建设

    2022/02/17

    科技科协界别一、背景情况:1、领导关怀。2021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电话,提及中以(上海)创新园为中以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2、重要节点。2022年恰逢中国和以色列建交三十周年(1月24日),桃浦智创城转型十周年(10月17日),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园三周年(12月5日)。二、建设情况:1、中以(上海)创新园。在科技部、以色列创新署、市相关委办局、以色列驻沪总领馆、全区上下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园2年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一期英雄天地全部投入使用,集聚了60余家创新企业和项目,两家头部企业完成A轮融资,落地200多项知识产权,成为上海首批特色产业园区之一,普陀区两块金字招牌之一。2、桃浦智创城。桃浦智创城核心区已全面完成4427.8亩土地收储,中央绿地北三块、托马斯实验学校等重点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武威路地道等在内一批市政道路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并部分竣工投入... [详细]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