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苏河水岸”建设 打造高品质生活区
日期:2022-02-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无党派
一、项目现状
苏州河普陀段总长21公里,被称为“半马苏河”。目前该项目以“苏河水岸”文化品牌为统领,周边环境得到了较大提升,高品质生活区建设已初具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现全线贯通。打通19个断点,“半马苏河”初具规模;②河岸空间景观提升。打造了沿苏州河的游憩系统,苏州河公园,并建成7个苏河驿站;③休闲旅游地标建设卓有成效,“天安千树”建成并营业,“苏河之冠”城市文化生活街区、“长风亲子活动体验区”影响力逐步扩大,并成功举办2021年普陀区首届“苏河水岸”文化旅游节;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同步推进。推动了曹杨一村优秀历史建筑、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等历史风貌和景观改造工作,完成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的改造提升等。⑤党建引领助推化解矛盾。针对苏州河贯通工程中所产生的群体性矛盾纠纷,党组织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社区法治宣传、咨询接待,信访矛盾化解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感到如何进一步加强“苏河水岸”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区还需解决以下问题:①区级规划仍需统筹和细化;②区内各部门和跨区的协同合作有待增强;③苏州河步道后续治理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④公众在规划、建设和治理中的参与渠道和方式仍需进一步拓宽;⑤品牌建设和宣传策划需同步推进,持续发力。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区域特色。根据市级规划目标及指导思想,结合普陀区历史发展及实际情况,制定区级“苏河水岸”总体规划,同时在重点建设地区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定具体规划目标及方案。规划方案要充分借鉴黄浦滨江和苏州河沿岸的已有案例,打造特色项目,建设满足不同需求各具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商业项目。
(2)完善部门联动,加强跨区协作。一是明确区级牵头协调部门,整合经济、文旅、街镇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建立多部门联合的常态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建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推进。二是与上海市其他各区加强协作,共享苏州河沿岸建设的资源和经验。并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推进。
(3)深化品牌建设,扩大品牌效应。一是文旅活动要与普陀区民族工业、老厂房等区域特色巧妙融合,在品牌建设和推广中加大历史人文元素。二是充分抓住二孩、多孩政策所带来的市场契机,发挥长风都市休闲区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打造亲子旅游度假热门目的地。三是M50创意园、“天安千树”等网红打卡地的建设和改造要运用好新媒体等形式持续发力,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世界的标志性建筑。
(4)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治理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条块联动,推动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和治理,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岸线的日常环境卫生以及设施维护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倡导制定苏河水岸《文明公约》,加强群众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维护意识,实现“共治”、“共享”。
(5)丰富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公众号、抖音等新型宣传媒介对苏州河沿岸建设的进展状况、建设成果持续宣传,不断形成宣传热点。二是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滨水区域公共空间开展党团建设、科普教育、文化节庆等活动,不断积聚人气。三是针对重点项目、特色品牌,注重宣传策划和建设改造同步推进,不断形成国内外标志性建筑和知名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