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健康城区建设 推进普陀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2-02-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农工党普陀区委 《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文件中将数字健康城区作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亮点。普陀区充分结合自身基础,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提出本区数字健康城区的建设思路。 一、背景基础 普陀区卫健委从2009年开始,按照机房网络、区域卫生平台搭建、平台业务扩展以及应用创新四个阶段建设持续推动了“业务数据化、服务场景化”的数字积累。 首先,建立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覆盖全部19家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累计采集1280G诊疗数据,403G公共卫生数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5万份,实现全区区属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 其次,统筹资源建立3大服务平台,一是全面赋能“上海普陀健康”微信公众号,方便患者就医,2017年上线至今累计21万居民注册使用,自疫情发生以来,整体推进3家互联网医院建设;二是围绕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看病”云平台,做实分级诊疗制度,已签约并服务居民45.32万人;三是打造区域“影像、检验、心电”诊断中心,强化全区医疗机构技术服务效率和区域服务能级,累计服务46.73万人次。 今年在此基础上,推进“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在对全区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在诊前实现全区公立医疗机构100%的号源开放,号源时段精确到30分钟以内;诊中全区医生工作站已100%实现互联互通互认应用场景,互认率达到95%,处于全市各区前列,同时实现线上线下付费环节的融合,促进医疗付费零排队;诊后以电子病历卡和电子出院小结为重点,实现居民就诊履历的全程管理,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和体验度。 二、问题与难点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普陀数字健康城区建设中还存在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数字流通的“堵点”。平台数据未能及时更新,各系统之间未能充分互联互通。 (二)看病就医的“痛点”。就医流程不够便捷,服务体验尚需改善。 (三)健康资源的“难点”。现有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本地居民看病需要。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夯实数字基建,完善数字健康城区的信息基础 建议加快推进全区的“上云、用数、赋智”,统筹易扩展、高可用的基础设施环境,加快基于“一网统管”的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同时推动卫生健康智能中枢建设,以数据的开放共享、高效流动疏通业务流程中的“堵点”,切实推动传统“人找事”的经验管理向“事找人”的智能化业务治理方式的改变,为向居民提供更流畅、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体验提供支撑。 (二)做实数字场景,全面赋能数字健康城区的建设 建议加强基于“一网统管”的资源统筹与业务规划,持续赋能医疗服务,深化“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通过更精准的预约挂号、更合理的就医行程、更便捷的多场景支付、更快速的急救处置,解决居民看病过程中的“痛点”。 赋能公共卫生,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完善突发公共卫生指挥联动,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赋能健康惠民,强化医患健康互动,精准开展健康教育,让居民随时随地能获得数字健康服务。 (三)做强数字医疗,打造数字健康城区的创新引擎 数字健康城区打造的是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在数字化空间中的孪生模型,建议围绕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整合区内优质医疗资源,支撑包含心血管内科、康复医学科、安宁疗护科等22项临床医学学科在内的高质量区域医疗中心及医联体建设,推动对区域影像、临检、心电三中心的升级,新建区域病理、超声中心,推进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的场景化的协同服务,积极引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在更广、更深的层面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与服务能级的提升,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解决居民就医的“难点”。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优质专家服务,不出普陀即可接受市级专家诊治。 总之,积极面对数字化转型挑战,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推动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生活服务生态,打造人人享有更具品质、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新范式,为普陀区建设“美好生活品质区,创新驱动活力区”做出贡献。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