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发展

日期:2022-02-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民建 今年,上海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普陀区作为全市首个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的城区,基因厚,发源早,数字底座和数字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应当率先成势,融合聚势,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数字普陀”。 一、普陀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门数字化思维仍未形成。少数部门对数字化转型等还持观望或被动接受的态度,对数字化都存在不同认知,整体上还未完全形成数字化驱动的思维模式。 二是数字化产业链还不完备。整体集群态势尚不明显,数字产业链还不完备,大部分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处于滞后位置。 三是数字化与产业优势协同有待提升。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普陀重点支柱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交叉跨界融合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结合的协同点还不多。 四是数字化服务产业还不成熟。在数字化服务产业领域方面总体规模还不大,发展还不快,产业辨识度和影响力还有待加快提升。 五是数字化产业人才较为紧缺。由于数字化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集聚,产业显示度不高,行业高端人才紧缺,现有的人才政策和产业发展需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二、普陀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是发挥政府职能,多维度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充分挖掘各细分领域的数字化需求,建立健全市场化供需匹配体系,让数字化生产要素流通更顺畅。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策支持的作用,比如专项资金支持,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补贴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解决企业成本之忧。在针对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可以配套专项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普陀发展。 二是落实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数字技术产业化应用。建议采用“围绕各领域龙头企业,打造相应的生态产业聚集”的发展模式,数字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推进数字产业化,进而形成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的普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企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支持普陀企业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软件与研发服务的数字化应用,依托龙头企业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三是利用科技金融产业优势反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与数字技术诸多因素有着关联性,普陀区应充分发挥依托在长风和长征地区打造的科技金融产业优势,统筹整合先进的科技金融技术能力,反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首先,科技金融从算力等技术方面为企业系统架构升级等提供强劲的变革动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其次,科技金融创新兴于数据,基于海量多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以用户和场景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和知识图谱,推动企业经营更高效。 四是培育新增长点,引入为数字化服务的SaaS产业。SaaS,也称为“按需软件”,是企业数字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而言,SaaS服务就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快捷地使用服务。数据显示,中国SaaS行业市场规模2022年将突破1000亿元。普陀区应充分发挥智能软件与研发服务的发展积累优势,积极引入提供数字化服务的SaaS企业,特别是金蝶、用友、浪潮、泛微等头部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同时培育起新的产业增长点。 五是要深化数字专业人才开发与储备。一方面,要鼓励政企合作,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提供人才,双方合作面向社会举办数字技能线上线下培训班,进一步强化数字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运用本区高校资源优势,鼓励高校开设专业课程,并且支持企业面向高校开放数字化技能实践岗位,建设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人才+产业+项目”培养模式。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引入海外数字化高层次人才,为普陀数字化发展提供外部人才支撑。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