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产业旅游 助推科文新普陀

    2017/02/08

    致公党普陀区委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普陀区由于传统优势旅游资源较少和分散,旅游发展之路受到制约。在这种瓶颈下,普陀区亟需寻求新的旅游发展出路,转变旅游发展方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普陀产业转型升级。一、普陀区旅游资源现状普陀区目前是全市国家AAAAA、AAAA级景区最少的区之一,没有国家AAAAA级景区,仅有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上海长风公园?长风海洋世界和一个国家AAA级景区——M50创意园。虽然普陀区国家级景点较少,但是这并不等于普陀区旅游资源匮乏。经过梳理,普陀区拥有1处地文景观、1处水域风光、2处生物景观、23处遗址遗迹、73处建筑与设施和32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在这总计132处旅游景点资源中,传统的自然旅游资源是4处,仅占总资源的3%;而占总资源97%的其他128... [详细]
  • 普陀区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2017/02/08

    民建普陀区委根据上海智能制造发展的全市规划和各区定位,民建普陀区委开展多方调研、访谈后,就普陀区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优势、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和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以发展“服务+智造”为主线,围绕“一轴两翼”科创功能布局,从重点产业、产业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来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区。一、普陀区发展智能制造的分析(一)产业基础普陀区工业在中心城区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园区载体发展潜力大。(二)优势分析具有联接城区与郊区的功能复合优势、可成片开发土地近6平方公里的空间优化优势、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相较中心城区较低的商务成本优势、交通区位优势。(三)面临问题一是需要更广泛地凝聚发展普陀智能制造产业的共识。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实现普陀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电气机... [详细]
  • “孵”、“育”深度结合 放大“一带两平台”效应 深化区域创业扶持工作

    2017/02/08

    民盟普陀区委创业是带动就业的一种有效形式,李克强总理曾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区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打造“一带两平台”创业空间,推进“海纳百创”、“创业汇”创业服务品牌宣传,在园区、校区、社区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成效面前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区创业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企业实际运作情况并不理想。尽管出台了各类创业扶持政策,享受政策的企业数量不断攀升,但所扶持的初创企业实际运作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所扶持的企业三年存活率并不高。有些创业组织不断根据政策导向重复开关企业,持续享受各类政策。一些具有创业价值的企业却得不到足够的扶持。在创业政策上,普陀区的区域特色并不明显。二是创业服务供给多样化,但与创业者需求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我区创业服务的供给... [详细]
  • 关于深化“同心家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7/02/08

    民革普陀区委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2014年上海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1号重点调研课题,并出台了相关文件。区委、区政府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于2016年初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以创新机制体制、做实基层基础为工作要求的“同心家园”建设,现已逐步形成了基层议事民主化、社区治理法治化、社会参与多元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居民自治共治格局。民革普陀区委对“同心家园”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对调研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一、问题探讨(一)居民对“同心家园”建设知晓度和参与率有待提高市、区级媒体对“同心家园”建设进行了报道,各街道(镇)和村居委也在本区域进行了宣传动员,但仍有一部分居民对此并不知晓,参与率有待提高。(二)“同心家园”建设项目的对接存在脱节现象“同心家园”建设的推进由四级工作网络、总牵头单位、工作推进组牵头单位等组成。特... [详细]
  •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2017/02/08

    民进普陀区委为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2016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卫生中心)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并在万里街道开展了“照护之家”嵌入式养老试点。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卫生中心又是医养结合的重要载体。因此,强化卫生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必须予以重视。一、存在的问题(一)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机制不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标准与规范不健全一是评估过程缺乏第三方监督,评估结果与照护等级缺乏客观性、公正性,社会公信度不高。二是医养结合服务标准、操作规范、考核评价等都缺乏统一可行的制度和机制。(二)老年护理床位数不达标,床位挤占现象频现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到2020年本区老年护理床位应达4000余张。而目前本区基层医疗单位和二级医院的床位仅2000余张,缺口较大,导致床位被无需医护服务的老年人长期挤占。(三)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联动,老年人后续康复期治... [详细]
  • 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

    2017/02/08

    农工党普陀区委长期以来,武宁路作为进出上海的重要通道,沿线集中了大量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但其作为创新发展轴的地位和功能并不明显,必须突破“一轴两翼”功能布局的地理空间内涵,在战略空间和创新空间层面上思考武宁创新发展轴在普陀科技创新网络中的战略定位和协同机制,以融合创新战略推动普陀区开放式创新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一、普陀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面临四大困难1、科技产业园区的核心功能亟待融合提升调研发现,当前普陀产业园区多处于第一代产业园区向第二代产业园区发展与过渡阶段,园区核心功能以产业集聚和土地经营为主,在创新孵化和社区服务,尤其是知识社区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2、跨所有制、跨组织类别合作不足,科研创新优势待挖掘相对聚集的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是普陀区的科技创新的重要优势,具备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共性技术研发服务能力,是普陀科技创新的坚实后盾。然而,在普陀区域经济发... [详细]
  • 海绵城市理念在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设中应用的建议

    2017/02/08

    九三学社普陀区委海绵城市理念就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上减少城镇化发展建设对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和张力。桃浦科技智慧城的发展目标是“坚持产城深度融合、低碳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人性化,努力把桃浦地区打造成为上海中心城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典范”。这一目标为构建普陀宜居宜业、环境优美、低碳环保生态文明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快完成市政和信息基础设施,落实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设计,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一、功能定位与现有方案桃浦科技智慧城愿景:“上海·新自然”,在上海持续发展,城市化和密集化的过程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放、美丽、宁静、自然和生态的公共空间。桃浦科技智慧城总体定位:上海城市肌理中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区之一,将吸引潮流文化的引领者,各行业的领导者... [详细]
  • 加大拆违整治力度 推进“同心家园”建设

    2017/02/08

    普陀区政协无党派界别组2016年,我区违法建筑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也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热门话题。一、概况回顾截止2016年底,我区共拆除违法建筑1221处,面积91.2万平方米,完成年初全年计划任务量107.29%。全区违法建筑治理工作,主要围绕四项重点开展:一是开展生态环境的拆违整治工作,二是开展河道沿岸违建综合治理工作,三是开展住宅区违建综合治理工作,四是开展“公字头”经营性违建治理工作。其中引起全市关注的重点拆违工程有:“红旗村”的拆违整治、铜川路水产市场的整体关闭。二、拆违整治工作的问题梳理(一)非法律方面1、“利益”之争无论是居民区的天井、露台违法搭建,还是农村集体的违建出租房屋、工矿区的违建附属设施等,都是关系到市民或企业单位的切身利益,这是影响拆违整治顺利实施的最根本原因。2、属地化管理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下沉虽是改革大方向,但受到考验,具体体现为街镇城管中队在... [详细]
  • 关于发挥商会作用 营造民营经济生态环境的建议

    2017/02/08

    普陀区政协工商联界别组民营经济经过数十年发展,业态和行业虽然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但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受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影响,市场需求不振,政策配套不全,管理服务不力,企业成本不降的“老矛盾、新问题”仍然双双困扰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营造民营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除充分落实国家和市、区有关民营经济政策制度,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外,进一步提升商会作用也十分重要。商会直面非公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在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等方面具有便捷性、精准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在营造民营经济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优势作用明显。近年来,普陀区总商会在非公经济人士的管理教育、政治安排,在商会的组织架构、招商引商等方面,搭建了各种有效平台,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使一大批有志之士愿意扎根普陀、安心普陀、建设普陀,形成了亲商、安商、稳商的良好氛围。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招商引资诸多困... [详细]
  • 普陀区青年发展需求现状调查报告

    2017/02/08

    普陀区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组普陀区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组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团委,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方面,于2016年5月-10月抽样调研787名区域青年的发展需求状况,此次调研对象为18-35岁,且主要来自企业、政府机关、街道、社会组织等青年群体。其中男性占比39.6%,女性占比60.4%,且23岁-32岁的人占65%。通过本次调研为普陀区青年群体提供人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支持和保障。一、数据分析结果1、身心健康普陀区青年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较为健康。生活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和经济,其次是学习和家庭。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工作内容不合自身兴趣、物质生活压力等是导致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2、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普陀区青年对工作比较满意,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一是大部分青年拥有稳定的工作,抑制了创业积极性;二是缺少缺乏资金、专业知识、技术、政策支... [详细]
  • 加强资源互助 创新共赢发展

    2017/02/08

    ——普陀区科技园区发展研究普陀区政协科技科协界别组一、普陀区科技产业的总体概况目前,我区共有9个科技园区,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市级新型孵化器7家、科技创业苗圃6家。截止2016年底,科技服务业全年区级税收5.31亿元,增长24.8%。以张江普陀园为主的科技园区1-11月实现营业收入约449亿元,净利润25余亿元,实缴税费55余亿元。普陀科技产业的能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二、存在的问题园区科技型企业规模偏小偏弱。园内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少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尤其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为数不多。在我区的纳税百强企业中,近半是房地产及相关企业,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园区分类管理和服务不够精准。园内科技型企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园区管理主体对这些企业的分类管理不够明晰,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服务不够。各分园资产归属不同、股权结构较复杂,运营过程中往往... [详细]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