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普陀区委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普陀区由于传统优势旅游资源较少和分散,旅游发展之路受到制约。在这种瓶颈下,普陀区亟需寻求新的旅游发展出路,转变旅游发展方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普陀产业转型升级。
一、普陀区旅游资源现状
普陀区目前是全市国家AAAAA、AAAA级景区最少的区之一,没有国家AAAAA级景区,仅有一个国家AAAA级景区——上海长风公园?长风海洋世界和一个国家AAA级景区——M50创意园。
虽然普陀区国家级景点较少,但是这并不等于普陀区旅游资源匮乏。经过梳理,普陀区拥有1处地文景观、1处水域风光、2处生物景观、23处遗址遗迹、73处建筑与设施和32处人文活动旅游资源。在这总计132处旅游景点资源中,传统的自然旅游资源是4处,仅占总资源的3%;而占总资源97%的其他128处,都是属于日益受到旅游界重视和旅游者欢迎的文创科创及人文景观资源。其中,既有体现传统工业文脉的工厂遗址,又有众多在工业遗址改造基础上建立的新兴产业示范区,还有科创产业升级后的现代智能制造企业。这些旅游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具有独特性。
二、发展产业旅游正逢其时
基于普陀区现有资源状况,发展产业旅游正逢其时。前不久,我们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对普陀区产业旅游的兴趣程度作了调查:
如上图所示,在12—20岁的年轻群体中,对现代智能制造企业的兴趣度最高(70%);在21—40岁的年龄群体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园(47%)和现代智能制造企业的兴趣度(43%)较高;而41岁以上的年龄群体对工业遗产(68%)情有独钟。
这个调查结果充分印证了普陀区可以以产业旅游为新的突破点和生长点,助推区域经济、特别是科创文创产业的新发展。
三、普陀区产业旅游发展建议
1、开发普陀产业旅游,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普陀区可以把发展产业旅游作为“普陀旅游十三五”的发展重点,做好规划,明确目标,配套政策,搭建平台,整合力量,分解任务,落实措施,创新模式,联合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提供产业旅游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争取走在全市前列。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总纲,形成普陀产业旅游的“小企业、大联盟”,提升科创文创企业能级。
2、培育产业旅游示范点,创新产业旅游发展模式
将普陀区传统的老工业遗迹与当代先进工厂有机搭配,打造英雄金笔、上海纺织博物馆、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动漫游戏基地、互联网影视基地、智慧照明等一批产业旅游示范点(园区)等,然后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普陀区产业旅游的发展。
以英雄天地为例,把英雄天地项目作为重要示范点,尝试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旅游发展模式。融合传统老厂房的文化底蕴以及现代智能制造的部分生产展示,以英雄天地文创园区为产业旅游目的地,以“英雄文化”为起点、以“书写历史”为脉络、以“传统工艺、中国智造”生产过程为体验环节,以产业旅游为人流量导入点,形成一个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书法培训、轻工业创新设计基地、文化用品销售、后工业时代城市民宿和配套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产业旅游示范区,带入游客的体验和参与,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24小时旅游全要素。
3、创设企业开放日,开展普陀特色产业推广活动
创设企业开放日计划,联合文化、教育、宣传等相关政府部门,在专业产业旅游机构的协助下,鼓励区内企业有组织有计划的每季度拿出一天向公众开放,让企业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透明工厂”;结合时事、舆情中的热点话题,以周为单位,集中开放展示某个产业(如机器人、互联网影视、智慧照明、食品工业、动漫游戏基地)优秀智能制造企业,让产业透明化。通过企业开放日形成“产业巡游”系列活动及中小学生科创产业新普陀主题游、家庭亲子科普体验游、工业文脉怀旧游等精品产业旅游线路,既展示品牌企业的实力,也展示“双创宜居新普陀”。
2009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商业、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将培育许多代表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点”;2016年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在工业旅游创新大会上发布《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以工业旅游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产业旅游被列入国家旅游“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任务。
产业旅游必将推动各个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和转型升级,促进普陀区科创文创的新发展,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形成游客新看点、企业新卖点、旅游新热点、普陀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