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科技园区发展研究
普陀区政协科技科协界别组
一、普陀区科技产业的总体概况
目前,我区共有9个科技园区,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市级新型孵化器7家、科技创业苗圃6家。截止2016年底,科技服务业全年区级税收5.31亿元,增长24.8%。以张江普陀园为主的科技园区1-11月实现营业收入约449亿元,净利润25余亿元,实缴税费55余亿元。普陀科技产业的能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存在的问题
园区科技型企业规模偏小偏弱。园内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少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尤其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为数不多。在我区的纳税百强企业中,近半是房地产及相关企业,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
园区分类管理和服务不够精准。园内科技型企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园区管理主体对这些企业的分类管理不够明晰,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服务不够。各分园资产归属不同、股权结构较复杂,运营过程中往往更多关注股东的利益,重租金、轻服务的情况依然存在。
园区间产业趋同,改造转型任务较重。大部分园区产业特色都不明显,更谈不上产业集聚或者进一步的产业集群。同时,园区间也没有建立分工定位关系和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无论是园区内物理空间的改造,企业的腾笼换鸟,还是交通、商务等综合配套环境的提升都迫在眉睫。
园区自身建设受限制,导致孵化能力不足。园区管理团队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只能提供物业、工商税务注册和法律、财务、知识产权培训等大众化服务,而企业个性化管理咨询、产业导向、市场开拓、金融服务等比较缺乏,且层级较低,信息不畅,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三、对我区科技园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做好张江普陀园品牌,统领普陀科技园发展
张江普陀园集聚了区内最多的产业创新资源。区内现有的13家科研院所、2家985高校、2家大学科技园、3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家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张江普陀园内。截止目前,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共计87家,占区总量的61%,市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企业数量达到75家,占区总量的73.5%,上海市创新型企业17家,占区总量的63%。要按照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布局,结合我区实际产业特点,打好张江普陀园这张牌。
2、优化园区产业功能布局,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
要系统规划我区的“软件信息服务业”、“智能电网用户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及“生物医药”等的产业布局,结合各分园地理位置、已有产业形态,进一步明确各分园产业发展导向;协调引进龙头企业、跨国总部、重大项目时,要将其导入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促进产业资源梯度配置、实现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优化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机制,把企业孵化向培育创业团队、加速企业发展延伸,形成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主线的“一体化”培育机制,完善培育链、增强服务链、强化产出链。
3、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助推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
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尤其是张江普陀园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科技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OTC等市场上市或挂牌。积极协调简化科技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贷款申请推荐流程。充分发挥“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优势,发挥联合产权交易所技术交易平台功能,促进并购金融集聚区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项目深度融合,助推区域科技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4、引才与育才并进,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