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政协工商联界别组
民营经济经过数十年发展,业态和行业虽然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但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受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影响,市场需求不振,政策配套不全,管理服务不力,企业成本不降的“老矛盾、新问题”仍然双双困扰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营造民营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除充分落实国家和市、区有关民营经济政策制度,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外,进一步提升商会作用也十分重要。商会直面非公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在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等方面具有便捷性、精准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在营造民营经济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优势作用明显。
近年来,普陀区总商会在非公经济人士的管理教育、政治安排,在商会的组织架构、招商引商等方面,搭建了各种有效平台,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使一大批有志之士愿意扎根普陀、安心普陀、建设普陀,形成了亲商、安商、稳商的良好氛围。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招商引资诸多困难的实际,更有必要利用商会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三性”优势,更好地发挥其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助手作用。
下面就如何通过商会职能、组织架构、考核激励和运转模式上的突破、创新,来发挥商会作用,营造民营经济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一、在顶层设计上赋予商会更多职能
建议可对基层商会进行社团注册登记,商会实行“独立法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商会自主”的办会模式。可以考虑把投促中心部分功能延伸到各个商会,比如:招商引资任务信息的推介,引进企业的后续追踪服务,让商会工作成为投促中心的一个抓手。也可以强化商会的“经济性”功能,担负招商引资中介任务,与投促中心建立人、财、物联动机制,使招商引资工作有触手、有依托,服务企业有保障、有保证。建议由投促中心牵头,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更多的优秀招商引资人才,聘他们为商会工作人员,专业从事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工作。
二、在组织架构上确保商会网络覆盖
建议要紧扣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不断创新基层商会组织载体,加快形成以街镇、园区、行业、楼宇和异地商会为主体的基层商会组织“五位一体”新格局,做到基层商会组织在区域和行业上的大面积覆盖。2016年相继成立的真如地区商会和月星环球港楼宇商会,丰富了区域商会布局,但行业商(协)会布局相对滞后,除白银协会外,其它行业商(协会)还是空白。同时,要建设好一支“讲政治、有实力、肯奉献”的会长班子和稳定过硬的秘书长队伍,街镇(园区)还要落实商会建设“三专”要求(专门场地、专门人员、专门经费),要有固定、便利的办公条件用于商会办公。
三、鼓励商会发挥“以商引商”的资源优势
建议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基层商会和民营企业以商引商,牵线搭桥,利用自身优势招揽优质企业落户普陀。近年来,上海哲浦置业公司牵线上海明康汇健康食品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新华上海贵金属交易中心,吸引了50家企业入驻,新曹杨园区30%以上具有发展实力或潜力的入驻企业都是通过“以商引商”模式引进。对于完成“以商引商”任务的商会和企业,区各职能部门应予以支持,政策上要有优惠、有扶持、有激励。
四、提升商会在与街镇(园区)互动联动中的影响力
建议根据区域经济不同情况,吸收部分街镇(园区)所在税务、市场监管、律所、金融组织等有服务企业职能的部门负责人参与到商会班子。让商会能在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相关经济发展信息和产业导向政策,让企业掌握政府相关决策和规定,引导企业转型发展;能在第一时间将企业的各种诉求和困难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协助企业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精准高效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五、在对商会的考核上建立健全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