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普陀区委
根据上海智能制造发展的全市规划和各区定位,民建普陀区委开展多方调研、访谈后,就普陀区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优势、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和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以发展“服务+智造”为主线,围绕“一轴两翼”科创功能布局,从重点产业、产业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来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区。
一、普陀区发展智能制造的分析
(一)产业基础
普陀区工业在中心城区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园区载体发展潜力大。
(二)优势分析
具有联接城区与郊区的功能复合优势、可成片开发土地近6平方公里的空间优化优势、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相较中心城区较低的商务成本优势、交通区位优势。
(三)面临问题
一是需要更广泛地凝聚发展普陀智能制造产业的共识。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实现普陀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五大传统产业的集中度较高,新兴产业比重较低。三是引领型的龙头企业不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产业集聚度、能级度不够,资源利用率较低。四是规划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空间有限。普陀区现状制造业用地达555公顷,但纳入104区块、195区域的规划工业用地不到现状用地的28.3%。
二、对普陀区发展智能制造的建议
以发展“服务+智造”为主线,围绕“一轴两翼”科创功能布局,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区。
(一)重点产业
1、智能服务机器人。与本市其他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形成错位发展,依托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加强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四新”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集聚研发检测、运营结算、展示交易功能。
2、检验检测。依托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形成行业服务能力,吸引机器人项目落地。依托现有国家级平台,积极推进电机电器、化工品等传统优势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的规模化和品牌化。
3、智能新型终端。依托智慧照明“四新”基地、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发挥庆科等智能硬件企业引领效应,发展智慧照明、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新型终端。
4、研发设计。发挥大院大所的集聚优势和溢出效应,重点发展船舶、交通、电力、机床、医药等领域的各类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服务。大力发展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VR(虚拟现实)等新型数字化软件的仿真设计、虚拟试生产等设计服务。
5、系统集成。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端智能装备为支点,发展技术总集成、工程总承包、业务总代理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应用,突破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融资租赁和生产性服务相关领域。
(二)产业布局
重点布局四大园区载体,通过“园中园”、引入园区品牌运营商等形式建设,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基地。
1、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区依托漕河泾品牌优势,聚焦产业高端环节,集聚创新要素;拓展区依托同济大学学科优势,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智慧交通、创意设计等产业。
2、武宁科技园:发挥大院大所集聚优势,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业务,实现数字化、在线化,依托电科所两个国家级平台等落户优势,大力发展检验检测服务。
3、上海中环中小企业总部社区:加快调整转型,推进智慧照明、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新型光电设备及标准化服务等产业发展。
4、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骨干企业,盘活存量用地资源,重点发展软硬件一体化装备。
(三)保障措施
1、健全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区级层面的领导协调机制,整合区相关方面的职能和资源,统筹推进产业园区规划布局、项目引进、瓶颈问题解决等重大事项。
2、争取市级更大支持。制定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规划,细分各大园区阶段定位,并积极争取纳入市里相关规划中,争取市级各类专项的聚焦支持。
3、注重引资育资并重。开展重点地区招商推介、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隐形冠军”的发掘,注重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转移。
4、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创新园区平台化、智慧化服务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地为入驻企业提供随时、随需、随享的个性化服务。
5、完善统计分析制度。建立“智能制造”产业以及产业园区的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 做好跟踪,以动态评估普陀区智能制造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