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头部”教育资源建设,提升普陀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

日期:2021-06-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九三学社普陀区委
    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创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路子。普陀区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这很大程度上是看普陀区“头部”教育资源在全市的竞争力。
一、教育是普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实施科创驱动转型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条件。
科创驱动战略其实质是人才战略。普陀区转型蝶变需要的是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科技创新人才。他们普遍相信教育、重视教育,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他们的就业、安居等重大决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权重;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具有很强的选择居住地和学校的能力。
要吸引这些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尤其是“头部”教育资源。
二、普陀区“头部”教育资源建设有显著进展,但发展压力仍然很大。
1、普陀区整体上缺少高知名度的所谓“传统名校”;
2、以曹杨二中为代表的3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及4所特色普通高中,整体名誉度要在全市范围内达到“高地”,短期内还比较困难;
3、公众长期存在的对普陀区的一些刻板印象,也不利于形成“普陀有好学校”的社会认知;
4、普陀区高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区“头部”高中就读的现象确实存在。
三、充分体现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增强教育发展的进取性、紧迫感。
1、要把教育发展特别是“头部”教育资源建设作为普陀区转型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来规划。
要在区域发展核心战略的大格局中谋划教育,紧紧抓住吸引优秀创新人才来此创业、生活这一战略结合点,来思考和定位“头部”教育资源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更具创造性地用好国家相关政策,破解长期制约普陀区教育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
目前,国家为了提升基础教育的活力和质量,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普陀区要先行先试,把工作局面打开。
3、要积极借助上海市的改革动能,推动普陀区加快建设“头部”教育项目,要紧紧抓住机会,主动对接,积极承接。
四、解放思想,把普陀区建设“头部”教育资源中的最大增量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当前,对“头部”教育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对普陀区来说,最大的增量就是华师大二附中的回归。同时也可积极考虑争取其他“四校”分部入住普陀,与华师大二附中普陀校区一起支撑普陀区基础教育的“最高值”。
1、拿出进度表,全速推进华师大二附中普陀分校校区建设和规划。
2、要有“抢先局”的意识,充分保障过渡时期的办学条件,提供一些倾斜性支持,一鼓作气打造好华二普陀分校的品牌。
3、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全力争取上海市教委的支持理解,推动二附中普陀校区进行全市招生。
五、进一步加大对优质高中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出示范性标杆。
普陀区“头部”教育资源建设,也不能只靠一所学校来支撑。区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经做出了“加强‘4+4+2’优质高中集群建设”、“基础教育6条龙”建设规划,进一步建议: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财政经费投入。
虽然总财政经费非常紧张,但仍应实质性增加教育经费。如果没有下大力气,要建设好头部”教育资源非常困难。
2、积极争取,用好政策资源,优化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提升存量经费使用效益,更好地做到以
要积极主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一是转变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变化低效的事前评审为实绩导向的事后评估。二是经费要从“重物”到“重人”转变,把经费更多地投到人员费上。三是坚持突出重点,优先向有改革发展意愿、符合发展战略需求的学校倾斜。四是,要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上有所突破。
3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坚持“一条龙”发展的思路,办好一批高品质初中校。
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头部”教育资源建设,越来越需要采取初高中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建立机制,让高中优质校对初中校的行政、业务的带动、帮扶更加顺畅和有效;另一方面建立机制,让初中校的发展更好地支撑高中校,特别是在一些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