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医养结合,进一步提升普陀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

日期:2021-06-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农工党普陀区委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过上高品质生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普陀区老龄化程度高,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已经超过40%,居全市第三,养老需求大。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建立了多种模式,初步满足了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需求。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一、问题与难点
(一)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医养结合服务人才不足。二是内设医疗机构未能开展相应医疗服务或服务内容单一。三是长护险居家服务部分项目“有供给,无需求”,服务内容需提高针对性。四是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安宁疗护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
(二)医疗养老服务衔接有待加强
当前医养结合工作已经具备较好的协作形式和服务,但在真正的、对标老人真实需求的精准化、科学化的服务,医与养之间仍存在一定割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和服务衔接不够充分,影响了医养结合综合服务的效率。
(三)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不到位
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是医养结合实际成效的根本保障。在现实工作中,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例如医养结合服务业务范围、设施要求、收费标准等都没有明确;医务人员在医疗机构以外场所执业发生意外情况时容易产生纠纷;从事医养结合工作的专业人员缺少晋升通道等。因此医养结合人员队伍的激励机制仍需探索和创新,以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医养队伍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意见与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将医养结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家庭医生等专业医护人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长护险服务人员、养老顾问等医养结合关键人才的培养。二是研究制定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服务指南和管理指南,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加强对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护理服务等重点环节管理,开展服务全流程监管。四是有序深化安宁疗护国家级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宁疗护宣传和培训,打造特色专科品牌,做好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服务”。
(二)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医养深度融合
一是卫生、民政部门加强资源整合、服务衔接,深化医养结合签约合作,规范服务内容。二是加强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向社区延伸的整体统筹。结合全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服务模式。三是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将长护险护理人员融入家庭医生团队。护理员上门服务时采集医养需求,并反馈给家庭医生,协同开展及时、有效、针对性的居家医养服务。该项工作经过前期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望形成普陀特色服务品牌。四是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间双向转诊机制,为老年人提供连续、全程的医养康养服务,解决家属后顾之忧。
(三)优化政策保障,增加激励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服务机构申报审核工作,规范服务市场,并根据市相关支付标准,积极落实服务补贴。二是支持、鼓励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及社区、居家开展上门服务,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合理核算服务量和工作业绩,提高医护人员待遇水平。三是结合专业资质认定提升养老顾问的职业发展。设置专门的医养顾问队伍,开展专业能力培训,有效发挥顾问功能。四是鼓励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和医护人员参与专项培训,提高对持有证书的护理员和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提高服务能力、稳定服务队伍。
总之,积极应对老龄化,要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深化、创新医养结合工作,不断提升本区养老服务水平,为建设“美好生活品质区”做出贡献。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