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合力 努力打造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

日期:2011-02-21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形成合力  努力打造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
普陀区政协文化和体育委员会  文艺界别组
 
随着我区以苏州河滨河文化为特色产业带的形成,谈家渡地区的商业价值凸显,文化氛围日趋浓厚。谈家渡位于我区南部,苏州河北境,东靠武宁支路,西达曹杨路。通过走访、查找资料、实地勘察、数据分析等步骤,我们对谈家渡路及周边区域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后认为,在谈家渡路、苏州河岸线及曹杨路构成的黄金三角板块,整合各方资源,打造“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一、    基本概况
历史上的谈家渡形成于20世纪初,武宁路桥附近,由谈姓居民在苏州河两岸设置船渡,人称谈家渡,至20世纪30年代建成木桥,渡口废。1956年在谈家渡兴建武宁路桥,并形成了东、西谈家渡路,也即现在的谈家渡路。谈家渡路全长约300米,两车道宽,全街居民约4000人。路北侧多为居民区,沿街底楼有30余家小店铺,路南侧多为工厂区,主要单位有沪西大众汽车修理公司、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解放日报印务中心、上海印钞厂等。
从谈家渡路路口沿曹杨路至光复西路(苏州河岸线)依次为两幢居民楼、明恩宾馆(物业产权系区国资委万千集团所有)、上海印钞厂等。此外在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南侧与印钞厂之间有教育局资产,原为幼儿园,目前闲置。
谈家渡地区地处内环市中心,轨道交通3号线、11号线、13号线出入口在此交汇,沿曹杨路向北,即达内环高架,交通十分便捷;紧邻苏州河,南向直通徐家汇商务中心,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周边长城大厦、明珠广场、绿地科创、绿地和创、绿地同创、金阳大厦等办公楼宇林立,商务氛围浓郁。
二、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可开发利用的空间
该区域近期可利用的建筑面积总量约为8万平方米,光复西路近曹杨路规划可开发用地面积9600平方米,根据规划可建2万平方米建筑。具体如下:
1、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位于谈家渡路28号,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由一幢17层楼的新建商务大厦(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和一幢5层旧大楼(建筑面积约 6000余平方米)组成。新大楼层高3米,单层面积约850平方米,9楼为全层的商务服务会所、同步视频会议中心,整幢大楼形成以电信、联通、移动、天翼通全覆盖的信息高速公路。
2、沪西大众汽车维修厂:位于谈家渡路18号,近曹杨路口,隶属于上海交运股份有限公司,占地面积4498平方米,属于工业用地性质。总建筑面积约98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4幢建筑组成,其两处修理车间分别为3层和1层建筑,层高5米,两座办公楼分别为2层和4层建筑,层高3米。另外,修理厂和印钞厂之间还有数幢居民楼,可以作为日后园区中长期发展的扩展空间。
3、《解放日报》印务中心:位于谈家渡路78号,总占地面积10108平方米,属工业用地性质,产权归属《解放日报》社。主体建筑是一幢7层的大楼,占地约为3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0671平方米(其中包括2988平方米的地下空间)。
4、区国资委万千集团物业:位于曹杨路272号,目前对外出租,开设招待所(明恩宾馆)。
5、教育局资产:在印钞厂与“谈家28”之间,约1万平方米。
三、建设谈家渡文化信息产业园的必要性
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成为时代的主题。今年10月10日,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普陀区地处上海西北,是上海辐射和联系长三角的重要门户。加强引导、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对普陀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苏州河文化产业带的打造成效显著,谈家渡作为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发展文化信息产业,定位准确,势在必行。因此,不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上,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的建设符合了产业发展的要求。
同时,建设谈家渡产业园区的基础条件充分:
一是该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滨河特色鲜明。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她为上海留下了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城市发展和变迁。苏州河河岸作为带动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区域,必将成为上海西北部的文化高地和服务、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谈家渡以其鲜明的滨河特色和区位优势作为这一美好构想的承载地,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顺乎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是相关单位自身发展转型的愿望迫切。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是在原隆章织造机械厂旧址上改扩建而成的,由民营上海盛泉实业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设。目前,近两万平方米的商务空间已出租60%以上,注册落户文化信息企业130余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度。现代化的办公空间,灵活的运营管理机制,管理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该商务港为整个文化信息商务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样板。今年,“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被上海市科创中心认定为上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还参与申报了“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
谈家渡路18号的沪西大众汽修厂(交运集团汽车修理公司),目前一直在以传统形式运营,4498平方米的地块,每年经济效益不足百万元。管理层交运集团正在加紧筹划,拟将这一区域建设成为以“汽车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弘扬和传播汽车文化,形成产品设计、收藏品鉴、交易交流、营销创新等覆盖汽车价值链的相关产业集聚,实现资产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解放日报》印务中心的厂房目前大部分生产能力都转移至灵石路,谈家渡路78号地块的物理空间处于半闲置状态。管理层早就有转型开发文化产业园区的意向,但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通过走访调研和论证,如果以报业印务为基础,发展印刷包装、数字出版等相关产业,提升产业能级,做大做强品牌,一定大有可为。
此外,区国资委下属万千集团的物业,根据其临曹杨路的特点,可作为整个园区的入口及营销、接待、后勤、办公场所。区教育局的闲置资产可改建成整个商务园区的会务中心。
四、园区目标、运营及目前存在问题:
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的建设符合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具备了比较充分的基础条件,通过认真研究和思考,我们将园区的未来发展目标概括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区,总部经济的集聚地,创意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园”。
由政府部门牵头,给政策、给资金,同时促成汽修厂、谈家28、《解放日报》印务中心等相关单位之间开展互惠合作,差异化经营,形成统一规划下,各自发展的新格局。当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园区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整个园区地块属性不一,尚未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划。
(二)各单位虽然都有明确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意愿,但由于企业自身所处的视角,无法从整体上统一协调,因此,各单位处于分散状态,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
(三)区域周边环境较差,谈家渡路无证商户非法占道经营,卫生状况差。谈家渡路28号与78号之间的里弄居民区尚有10产证21户未动迁完毕,房屋破旧,影响整体环境。
五、形成合力,努力打造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
园区的建设,涉及的部门多,单位多,需要协调的事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经过梳理,我们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最终实现园区建设的目标。
(一)政府重视,促成各方达成共识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园区建设涉及的几家单位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示了转变业务方向、融入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局的意愿。但因牵涉部门和单位众多,仅靠企业相互协调,尚不能就合作模式达成一致。要将现有资产整合为运作更为高效、前景更为光明、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业的“文化信息商务园”,必须由区政府出面,由发改委牵头,协调交运集团、解放日报和区教育局等不同产权单位,促成各方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园区建设。要引导各方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该争取的争取,该放弃的放弃,开明合作,大度合作,认识到区域整体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长期效益。打破各自所有制上的界限,发挥各自机制、资金、人脉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东扩西联,形成合力。
(二)积极探索,形成合理的开发建设模式
要在各方对园区建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探索较为合理的园区开发模式。一种设想是,成立由相关产权单位组成的管委会或董事会,出资额按资产评估值值确定。聘请具有丰富园区运营管理经验的公司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董事会行使监管权。
(三)关心支持,给予园区政策扶持
一是要将整个谈家渡地区的用地属性统一规划变更为文化用地;二是要对园区给予一定扶持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集聚,迅速提升园区产业层次。三是要根据园区的发展态势,和已经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予一定配套引导资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竞争力提升。
综上所述,打造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强势推进,企业的鼎力协作,居民百姓的密切配合。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的打造是关系区域的长远发展、造福和改善民生的大事。只要我们用心规划、设计建设,谈家渡文化信息商务园区一定能早日建成,成为苏州河长廊中最华彩的篇章。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