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日期:2021-06-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搭建协商平台 彰显履职实效
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举行专题协商会
 
1月19日下午,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召开三个专题协商会,组织委员与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纷纷建言,区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回应,营造了良好的协商氛围。
 
【城市建设专题】
会议由区政协主席钱城乡主持,区政协党组书记杭春芳,区委常委、副区长张玉鑫,副区长王珏出席会议,区建管委、规资局、文旅局、绿容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协商,与委员面对面交流。
关于苏州河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品质、激发活力的建议
朱忠业委员说,把苏州河打造成“绿色、人文、活力”的母亲河,实现“开放的沿岸空间”、“活力城市功能”、“临水可见河的亲水体验”提三点建议:一是打破固定思维,创造活力空间。改变传统退界贯通的模式,将有设计感的建筑直接建于水面,也可以让建筑跨越路面,使滨水空间形态变得丰富而有特色。二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景观提升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功能上注重休闲娱乐,增加市民游客亲水体验。三是宣传苏州河十八湾品牌。了解普陀历史文化,打造商旅文综合体。
 
打造智慧物业  赋能社区治理
吕志慧委员说,建议:一是搭建沟通平台。抓住全市数字化建设、“一网统管”工作和治理水平提升契机,在居民、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街道镇之间,搭建沟通平台。二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对小区安全隐患进行筛查,对保修服务进行跟踪管理,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关注,获取停车信息,监管物业管理等。三是协同三驾马车。让业委会充分了解物业公司工作,让居委会了解居民需求,让街道监督物业管理。四是建立联动机制,建设优秀的应用场景。
 
加快推进综合杆智慧化应用
蔡红梅委员说,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强书记十分重视数字化转型实践,普陀区在全市考核指标中靠前,要保持领先需加强智慧应用。综合杆仅限于常规应用,有必要叠加相关功能,整合相关基础设施,统一构建网络平台,为落地提供基础服务。探索智慧应用,多级联动,提供全方位服务(如交通、风险感知、重点领域感知报警、空气质量监测)。开展数据挖掘分析,为应用服务开放数据,剖析城市运行脉络。
 
关于提升城区环境品质的建议
时军莉委员说,一是充分考虑本区特点,统一规划设计市政工程建设,以中环线118广场为例,当时未预留人行出口,后来另外建设人行天桥,严重浪费财政资金。二是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要更加注重细节,如绿洲中环中心周边环境十年未得到改善,金沙江路车道设计不合理,往来车辆进入绿洲中环中心必须绕道,影响楼宇品质升级和租金。三是要更加注重美化环境,以中环百联为例,部分楼宇好几年遮盖了巨大的布幔,非常不美观,建议改成宣传版面。四是更加注重排水设施改造,避免积水,希望能够改进。
 
M50保护的建议
邢培儒委员说,M50是中心城区仅存的可视化民族产业风貌遗存建筑群,建议:一是苏州河贯通等周边重大工程对M50的存续保留和发展存在隐患,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二是完整保存M50,加强普陀文化软实力建设,通过协商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更好地开展M50保护修缮工作。
 
对我区几个重点地块发展的几点建议
朱钢委员说,一是长寿湾的交通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和周边规划相融合。二是老城区曹杨和甘泉不宜变化太大,保存历史遗产,曹杨应关注五分钟生活服务圈,打造老年宜居的环境沉淀岁月沧桑。三是桃浦城市更新,产业引领,注重留白,确保转型成功。
 
关于实施文化强区的建议
石春轩子委员说,目前普陀缺乏文化名片,建议:一是设置区级文化基金,加大创作宣传的力度。二是加大对文化名人的吸纳力度,成立区级文化名人工作室。三是鼓励全区艺术家支持参与文化创作,形成浓厚氛围。四是深度挖掘校园文化,与华师大合作,设立研究基地。五是市区联动,加强历史文化挖掘工作。六是深耕群众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
 
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
陈芳委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提高“一网通办”的利用率,增加智慧医疗、教育平台、物业联网、产业招商等应用场景。二是加大四大产业的宣传力度,在商圈、片区等市民集聚场所开展对重点产业的多方宣传。三是对普陀原有产业进行数字化变革,结合线上线下开展品牌营销,打造多业态、一体化的共享会客厅,助力普陀城市建设蝶变。
 
关于普陀城市建设的三点建议
李新委员说,一是在苏州河空间贯通的基础上尽快提升品质,加快苏河水岸经济带建设。讲好苏州河普陀段的故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二是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建议开展河道垃圾收集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开展节水型学校、节水型社区创建活动,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大节水设施投入。三是着力缓解停车难问题。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多方挖掘停车资源潜力,缓解公共服务设施停车难矛盾。
 
提升城建配套水平
刘承祖委员说,2021年的规划思路体现了高起点、高要求,城建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是作为上海中心城区西部门户,要发挥好区位优势。二是发挥好交通优势。市北高新区、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都建设在副中心,形成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三是要形成比较优势。借鉴松江做法,形成协同管理模式。城市建设要借势,瞄准国家级高新产业园的标准,向最高水平看齐,开创普陀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交通环境的建议
廖芳委员说,关于改进交通环境提三点建议:一是中环线内圈古浪路到武威路之间,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设置不合理,建议优化。二是电动车需求量大,小区电动汽车充电桩一位难求,居委会无法出具相关证明,建议解决这一问题。三是马路边停车要求早上七点之前开走,建议适当延长。
 
在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后,区委常委、副区长张玉鑫说,非常感谢区政协和委员们的深入调研,政协调研含金量很高,参加政协协商感受很深。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会后我们会认真研究分析,能立即整改的决不拖延。例如金沙江路沿线环境的改善、苏州河贯通和沿线环境品质的提升,相关工作都欢迎政协委员的深度参与。希望委员围绕“十四五”发展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新阶段普陀发展不能靠老手势,就要坚持创新发展。要体现上海这座城市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就要破解当前发展中的难点和瓶颈,提升城区发展品质,离不开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干,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普陀发展的美好愿景。
 
【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专题】
会议由区政协副主席杨杰主持,副区长姜坚、杨元飞,区政协党组副书记欧阳萍出席会议,区城运中心、房管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协商,与委员面对面交流。
 
“一网统管”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
李文华委员说,对“一网统管”工作,在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提三点建议:一是要重视《民法典》的规定,要符合规定内容和精神。二是国务院已在制定《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在出台之前,我区“一网统管”中的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要依据上海市的规定实施,必要时也可以合理借鉴其他地方已经出台的专门条例。三是待全国人大《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上海可能会有对应的条例出台,在此之前,我区在涉及“一网统管”当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可以参考公布的草案内容。
 
推动“一网统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级
徐连明委员说,“片区治理”是普陀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势与品牌,要进一步推动“一网统管”有效赋能片区治理。一是一网统管能够提升片区治理中巡查发现与协调处置的效能,完善片区治理中联勤联动机制和做法,发挥片区治理的最大效应。二是“一网统管”赋能片区派员机制由随机派员向最优派员转变,以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效果最优。三是“一网统管”可实现片区治理从移动端简单反馈向音视频实时回传转变,加强移动端功能,提高片区案件处理效率。
 
对城市管理大数据运用的建议
黄自强委员说,要加强对城市管理大数据的运用:一是现有非敏感数据,增加与公众及社区居民互动的发布渠道,增加更加亲民有趣的发布方式。让居民有归属感、参与感、荣誉感。二是借助现有数据采集方式、数据积累,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场景,积极开拓应用场景创新,赋能并吸引全市甚至全国的数字化转型研究开发机构“慧聚”普陀。
 
关于拓宽基层工作人员职业发展渠道的建议
马凌委员说,在拓宽基层工作人员职业发展渠道上提如下建议:对于基层村居委书记,一是进一步拓宽体制内晋升空间,探索优秀青年村居委书记在入编并满一定工作年限的情况下,择优转为公务员;二是鼓励优秀党政人才到基层中去,可借鉴选调生制度,引导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党员,扎根基层从事村居书记工作。对于社区工作者,一是培育社工的专业化发展空间,鼓励通用型社工向专业型社工发展,并配套以相适应的薪酬待遇与晋升渠道;二是拓宽社工的市场发展空间,加快出台相关制度政策,进一步打开社工队伍的职业发展空间;三是建立社工从业人员的履历档案系统,实现社工在体制内外、不同行业的资历认证,为社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结合智联普陀3.0加快推进综合杆智慧化应用
林涛委员说,要推进综合杆智慧化的建设和应用,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有益探索。一是整合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上海合杆整治的建设成果,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平台,培育、带动一批基于上海合杆的新兴产业。二是梳理收集末端信息,探索智慧应用。通过综合杆搭载5G应用研究,实现多杆多端多级联动响应机制,为百姓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推动数据赋能。基于综合杆智慧化应用,打通市综管中心与普陀区二级数据交换渠道,统一收集普陀智慧城市管理所需的基础数据,为普陀区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人民城市建设  普陀蝶变腾飞
陆力仁委员说,普陀积极响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从普陀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三旧换三新”,把老旧小区改造得焕然一新,把原本普普通通的黄陵路打造成网红打卡点。但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硬件投入,后期的可持续化治理问题也很重要,虽然这些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全部解决,但相信通过积极引入自治共治的手段,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激发社区活力,培养有责任心的社区达人,城市更新成果将越发得到保护和传承,城市也更加富有温度。
 
做好预案应对老旧公房加装电梯后续维保问题
商建刚委员说,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完成之后的保养、维护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一是加强调研、总结经验,制定一套加装电梯、运营管理以及后续维保的业主共识示范协议文本。二是相关主管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指导后续维保问题,在行政管理措施上配套落实。三是遴选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的电梯企业,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居民、小区物业一起想办法推动后续维保工作。四是相关配套和政策扶持,将加装电梯的后期管理纳入老旧小区物业达标补贴范畴,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参与积极性。
 
对曹杨街道城运中心工作提两点建议
夏珺委员说,对曹杨街道城运中心工作提两点建议:一是以集约化建设精神,将曹杨所取得的经验、模式,加快在全区各街镇、各委办局复制、推广,发挥管理效能。二是推动应用场景落地是关键。对数据整合后的分析、利用,让数据在预警、决策分析、决策辅助方面发挥作用,要靠专业部门从专业角度来提供算法和支撑,建议区级管理部门全力做好协调支持。
 
关于旧房改造项目的建议
李晶委员说,结合已经迈入深度老龄社会的普陀区人口特征,感觉适老化、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等除了加装电梯以外尚不充分,建议在“十四五”规划或未来的旧房改造中,一是迫切需要将旧住房修缮综合改造项目与老龄友好型社区建设、适老化改造项目等相关项目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并实施。二是尽最大努力减少分割式的独立开工、竣工,尽可能降低惠民项目给小区居民和周边民众带来的不必要的重复影响和生活不便。
 
注重 “一网统管”中的隐私问题
刘斌委员说,“一网统管”平台为探索城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提供了精细化、智能化城市治理的样本,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提高了工作效率、透明度以及群众的参与度,但要科学界定收集数据信息的人员与群众隐私保护的界限,避免产生管理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
关于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建议
许琳委员说,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提以下建议:加强党建引领,在规划处着手,小区改造前充分听取社区居民意见,聘请专业规划团队,一小区一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的意见,协商解决各类矛盾。聚焦解决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老、小、旧”等问题,持续加大攻坚力度。着眼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要,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让人们享受更为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提升社区宜居度和吸引力,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把更多公共空间、绿色空间留给人民,建设好“生活秀带”,让市民更加便捷地获取公共产品、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在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后,副区长姜坚说,衷心感谢各位委员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帮助。普陀区社会治安有明显改善,这与图像监控智能体系建成、保持严打态势以及支付方式发生变革等有直接关系。下一步努力方向:一是对“三小一块”保持严厉打击,小案也要严打,小乱也要治理好。二是加强源头治理,依法治理预付卡诈骗,加强公共信息共享,强化综合治理。三是用信息化助力治理现代化,注重保护公民隐私信息,妥善处理好公共信息和公民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问题,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副区长杨元飞说,要强化关注点,理顺交叉点,填补空白点,打造创新点。要整合管理资源,以协同为重点,更好地用线上平台信息指导线下工作。要完善管理系统,以集成为关键。四级工作网络要做实,要加强数据分析管理,要服务好各类相关工作,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经济发展专题】
    会议由区政协副主席严永强主持,区委常委、副区长姚汝林,副区长魏静出席会议,区发改委、科委、商务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协商,与委员面对面交流。
 
对于报告的三点看法
杨来科委员说,一是关于数字。报告中提到普陀区第三产业比重达到91%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是否会形成产业空洞化。二是关于术语。报告的用词应当更加确切,明确各项术语之间的界限。三是关于定位。从区域发展的长远来看,目标定位要有可延续性、可持续性。
 
“比学赶超”提升城区软环境
赵宇刚委员说,建议用“比学赶超”来提升城区的软环境。“比”是比出普陀优势。提升普陀生态环境优势,吸引产业进入。“学”是学出经验。政府改革更加向前一步,不仅要做“店小二”还要做“合伙人”,围绕数字经济,进一步战略聚焦。“赶”是赶出差距。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缩小与其他区的差距。“超”是高水平超越其他区,做大长三角一体化文章。
 
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戴晓军委员建议:一是推新名片,塑造“有趣普陀”。以“有趣普陀”建设为主轴,规划文创商业地标的多元化综合发展,推出“十街镇十楼十景”形成一定规模成熟特色文化商圈。二是优化布局,盘活文化资源。进一步树立现有文创行业资源,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主题板块进行重点规划。三是搭建平台,孵化优质项目。定期举办同行企业与政府分管部门的联谊会,分享最新的政策与行业资讯,加强政企合作、跨界合作,促进优质项目孵化。四是打造品牌,培育明星企业。孕育更多类似“开心麻花”等具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企业,鼓励本区域内企业开展品牌结社,打造普陀区文化创业行业明星品牌。五是产教融合,助力长远发展。通过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多种渠道,输送文化类人才外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六是政策扶持,关心关爱企业。对受到疫情影响的传统影剧院给予更多政策扶持,让影院保持基本运作能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关于电竞产业发展的建议
王超委员说,一是建议重视“非职业”电竞赛事的举办。目前我区ESP电竞中心在职业联赛产管评级在第二档,应充分利用好场馆的硬件,加大业余电竞比赛的比重,丰富区域内居民消费娱乐的选择性,带活区域经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二是加快电竞场馆周边生活娱乐圈的建设。在今后的发展中多引进一些网红餐饮、咖啡馆、电竞真人体验馆等项目,对本区打造全国知名电竞文化旅游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做强做深普陀优势行业
谢伟委员说,普陀区的产业状况总体呈现“全而不专”的局面。建议选择优势行业,放弃“什么都做”的模式。比如机器人行业,建议和区内企业联合成立行业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普陀机器人的品牌效应。依托测试中心和大学的资源,在区内中学开展机器人特色课程,培育机器人文化,举办机器人创新比赛等,把机器人行业做深做强。
 
吸引科技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
张震委员说,普陀招商引资应向科技企业倾斜,科技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普陀在吸引科技企业方面具有区位优势,一是在规划和开发方面多听取科技企业的建议,为科技企业打造量身定制的办公园区。二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行政执法体系方面还需提高,建议重要行政岗位由专业司法人才担任。
 
以城市数字化转型激发普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王东伟委员说,一要有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成立推动普陀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牵头开展以数字化转型推进普陀支柱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强链工程和数字体系,构建产业数字化底座,促进数字化转型扎实落地。三是打造普陀产业云,为普陀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共创产业生态链。四是出台激励和保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措施,包括:投资基金、财政资金、基地建设、人才引进和配套资源,引导支持高校企业协同改变,建立企业数字化产业联盟等。
 
增加新工具 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赵卫青委员说,一是在区内几个重点产业园区搭建并完善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双向选择的平台,用入股注资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产业投资方向,协同民间投资一起发力,更好地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发展。二是科技创新类企业对人才需求强烈,要留住人才,让他们安居乐业是重要一招,因地制宜调动各方力量新建、改建一批新形态人才公寓(社区),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的原则,满足人才落户普陀、建设普陀的需求。
 
争做企业合伙人 优化发展服务机制
张迅委员说,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作为全国最领先的新型研发机构,面临没有获得运营资金补给的窘境,由此制约其发展动力,我区不能坐等,要以竞争的姿态,争做中心的合伙人,以中期适度的补给锁定中心资源收入,建立基于绩效管理的长周期滚动的稳定支持机制。通过与中心合作,吸引高端人才的进入和培育,优化和创新科技企业培育发展服务机制。
 
对普陀经济发展的两点建议
强浩委员说,一是赚钱的板块,区里赚钱和企业赚钱两不误,要抓好土地出让和项目建设,土地出让可以获得出让金,并引进项目和获得税收,项目建设可以增加载体,便于更好地招商引资。二是贴钱的板块,普陀做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和中以(上海)创新园,都是要贴钱的,要耐得住寂寞,将政府基金和园区紧密联系,发挥作用,今天的贴钱就是为了明天的赚钱。
 
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代表和委员的力量
单迎春委员说,普陀区实现全域、全力、全员的大招商格局,不要忽略政协委员的力量。建议区政府抓紧制定招商引资白皮书,加强培训,确保代表和委员精确掌握政策,为普陀区招商引资作出贡献。
 
在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后,区委常委、副区长姚汝林说,感谢委员们的发言。一是“十四五”规划召开30次研讨会,历经11稿,是集思广益的成果。二是要在改革上下更大功夫,不能满足现状。如要素市场在长三角竞争优势越来越小,广州、杭州、深圳的数字化转型值得学习。三是针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言献策,如:数字化转型、文化产业规划、中小企业估值政策、清华中心扶持等方面,将做进一步研究和谋划。
 
副区长魏静说,讲四个关键词,一是感谢。对委员们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二是谋划。“十四五”在谋划上上了“新台阶”,从1991年到2010年,五年规划基本围绕商贸,“十三五”提了创新,相当于柴油车变新能源车。三是快动。“十四五”要快于其他区,争取第一季度就跑出加速度。四是生态。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策生态。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