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跨国采购新平台 提升发展长风现代服务业
普陀区政协经济界别组
长风生态商务区是上海市首批重点推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同时又将成为上海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在市领导、市商务委和普陀区政府的支持下,上海跨国采购中心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推进,落户在长风生态商务区,现在工程即将结构封顶,2012年底全面建成。“十二五”期间,长风生态商务区将以跨国采购大会和跨采中心基地为引领,全力打造生态商务区的商贸会展板块。
一、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及其战略意义
中国(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展会,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是目前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跨国采购盛会。经过几年的努力拓展,目前每年一届的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已实现参展国际采购商逾300家,参会供应商60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采购金额近300亿美元。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已成为国际上逆向采购模式的成功案例。
上海跨采中心基地比邻普陀区苏州河北岸,长风生态商务区核心区域内,主要建筑包括一幢国际会展中心和两幢跨国采购总部大楼,总建筑面积为
跨采中心基地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举办年度上海跨国采购大会的固定场所;二是,国际采购企业总部的集聚园区;三是,国际采购交易商品的展示平台;四是,国际采购指数和商务信息发布的主要窗口。项目建成后,不仅定期举办年度中国(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年度国际采购趋势研讨会、年度中国跨国采购高峰论坛、年度上海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各类大型会议,还将设立培训中心,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培训。同步配套建设的两幢跨国采购总部大楼,重点引进国际采购企业在上海设地区总部、分公司,并积极引进相应的国内外贸易促进机构。
建成后的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必将在城市功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功能载体
根据《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依托大型展馆设施,“形成具有商品信息、商品展示、商品交易、跨国采购等功能的载体”,跨国采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投资建设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基地,对于完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搭建国际贸易平台、形成专业服务市场体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是普陀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引领性项目
最近召开的普陀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推动产业向“一河五区”集聚的战略布局。跨国采购中心项目既是长风生态商务区打造商贸会展板块的引领性项目,也是苏州河沿岸开发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建成后一定能为滨河文化、文化创意和专业服务提供一流公共交流活动空间。
3、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性平台
普陀区第九次党代会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提出“打造和完善跨国采购中心等一批功能性平台”,提升发展商贸产业。2011年9月,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确定了2012年20项部市重点合作项目,建设“网上跨国采购平台”列为其中,这把结构调整的功能性平台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打造跨国采购新平台,培育长风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经过几年来的精心建设,长风生态商务区已逐步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亮点,为跨国采购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跨采中心也可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会务、展览等服务,使园区内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从而提升商务区商贸会展板块的形成和发展。
1、以上海跨采集团为起点,助力长风商贸会展板块
目前,上海跨采中心基地的投资方上海外经贸集团公司,已在长风注册成立“上海跨国采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经贸集团公司是一家具有深厚外贸基础和跨国采购运作能力的市属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该集团公司明确以跨国采购中心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发展服务经济为重点,打造跨国采购产业链,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跨采中心基地以展会拓展和楼宇经济服务为核心定位与经营模式,实现基地的强有力的市场经济效益。2013年投入运行后,中心的收入主要依靠3万㎡展馆出租,自办展览会,以及1.5万㎡会议场地出租和自办会议的经营收入,预计可实现常态的年展会收入9000万元。基地拥有的两幢办公楼(分别为20层、17层)共有可出租面积51917㎡,预计可实现年租金收入11370万元。
2、发挥功能优势,培育总部经济新楼宇
跨国采购中心基地两幢办公楼为长风生态商务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优质平台。计划入住办公楼的基本都是跨采产业链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进入,与长风生态商务区打造商贸会展板块和普陀区打造“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发展定位高度吻合,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如果以单位面积税收贡献4000元/㎡预测,两幢办公楼在2015年可达到年度税收2亿元以上,在“十二五”期间,仅跨采中心基地这一个开发项目,即可为普陀培育贡献两幢税收过亿元楼宇。
3、整合园区资源,增强现代服务业辐射力
长风生态商务区已建有五星级酒店、游艇码头、文化娱乐设施、大型商场等,为跨国采购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二五”期间,商务区计划引进骨干企业200家,总部型、龙头型企业30家,园区内着力打造的长风金融港,更是为跨国采购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身边市场和环境。跨采基地项目也为园区内各类规模企业和股权投资企业开展各类型展示、商贸等高端交流活动提动便利的舞台。
三、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成为商贸普陀提升发展的新引擎
“十二五”期间,长风生态商务区将建设成为上海市老工业城区向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引领和示范区域。通过上海跨采中心基地会展的辐射和拉动效应,完善普陀区的产业体系,提升普陀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1、抓住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凸现长风经济新贡献
长风生态商务区在“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形成以跨采中心基地为引领的商贸会展板块以及文化旅游板块、金融服务板块,通过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抓大育新工作,引进一批龙头型、骨干型服务企业,带动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服务企业,培育一批有潜力的、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立体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做贡献。跨采中心基地正是实现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抓手。
2、借力跨国采购新平台,提升普陀新兴商贸科技区发展
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对2010年上海会展项目测算,会展对相关行业收入的拉动系数为1:9.2。根据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基地会展场馆情况分析,每年可拉动全市相关行业收入20亿元,如按60%相关行业收入在普陀区内,则可使普陀区相关行业增加收入12亿元;可为周边区域增加数万人就业岗位,其中会展增加就业1万人。并将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带动创新发展,增强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
四、“创新驱动、提升发展”的工作建议
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载体和跨国采购的核心功能平台,是长风生态商务区新一轮提升发展的重要契机,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市场多方组织的深度参与,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注。
1、加大功能聚焦和政策扶持的培育力度
跨采中心基地是打造跨国采购功能性平台的硬件建设,大量的会展策划、采购企业入住工作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会展活动和会展企业有自身的特点,企业利润总量不大,但区域拉动系数显著;直接从业人员不多,但社会涉及面广。为此,单纯地以税收贡献作为扶持的衡量指标不符合会展行业的实际。建议以展览会议的层级、规模、相关度等作为指标,建立一套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
2、挖潜专业化、国际化的品牌效应
作为国际贸易中心重要载体建设,跨国采购中心一定要有一批行业精英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做到专业化、国际化,强化品牌意识。目前,我们正在与投资方深入探讨基地的经营方案,吸引上海会展行业的顶尖人才,引进国际会展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境外资源,力争做到世界语言和国际惯例成为功能性平台的工作方式。
3、活跃区域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对接联动
建设长风生态商务区的商贸会展板块,充分发挥功能性平台的辐射作用,需要做到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共荣。我们不仅要把上海跨国采购大会这一国家级的会展承办好,汇集优秀会展企业入住长风,也要走出去,加强与普陀区商贸物流企业互动,成为他们大型商务活动的主要承办地。同时,也要与区域教育、文化等行业相结合,成为大型公共活动的交流场所和人才教育与实践基地。
4、创新发展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平台
上海跨采中心项目在物理空间上,只是一个占地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中小规模会展基地,真正发挥它的平台作用和辐射效应,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必不可少。在项目设计和建设中,吸取上海世博会大型设施的先进经验,规划设计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依据这一优秀的硬件资源,还需要大力加强会展活动的数字化建设和会展企业的网络化经营,最大程度地与国际前沿接轨,最大限度地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空间,努力实现跨国采购大会和跨采中心基地“落户普陀、服务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