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们讨论“两院”工作报告

日期:2012-01-09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1月4日下午,出席会议的委员和列席同志分成11个小组,讨论十二届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大家踊跃发言,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工作的同时,对新一届政协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十二届区政协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钱城乡委员说,在政协我是新兵,工作两个星期,主要以学习为主,切实感受到十二届政协工作硕果累累,为十三届政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区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政协委员学历普遍较高,专家很多,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比如,推进苏州河系列发展论坛成为全市品牌,提高了普陀在全市以及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围绕重点工作,发挥职能作用。如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前先与政协协商,推进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同时,提升了政治协商工作实效。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如组织食品卫生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城市运行安全专项视察活动。三是围绕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大政协自身建设力度。本届政协制定了十六项制度,各方面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届政协的工作经验,是做好十三届政协工作的宝贵财富,对未来工作我充满信心。一是基于十二届政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基于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三是基于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希望全体政协委员齐心协力,为提高普陀政协工作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政协工作有声有色
        刘毛伢委员说,十二届政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工作,凝聚了人心,发挥了作用,很多工作走在全市各区县政协前列,甚至引起全国政协重视。一是苏州河论坛品牌效应显著。连续五年,联合华师大、民革市委、民进市委以及区有关委办局,举行苏州河发展论坛,积极呼吁,苏州河发展写入上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二是民生问题成为政协关注热点。紧紧围绕民生改善,积极建言献策,建议案成效明显,老百姓特别肯定。比如老年俱乐部建设取得很好成效,并逐步在普陀区全面铺开。三是界别工作有特色。遵循“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思路,界别和专委会工作统筹兼顾,各项工作有声有色。

政协报告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
        周朝华委员说,政协工作报告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听了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重点突出,将服务区域发展作为履行区政协各项职能的重点,尤其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结合区情实际和国际国内形势状况,抓得比较实。二是特色鲜明,如苏州河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现了普陀区的特有岸线资源。三是内涵丰富,报告内容详尽,涉及经济、民生、世博会等多个方面,全面、准确、务实。

政协工作实实在在、亮点频现
        宋胜利委员说,政协十二届常委会报告所反映的政协过去五年的工作内容很实在,亮点频频出现。区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方面有很多创新,在民生、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很有深度。如苏州河文化建设方面,政协不遗余力地推动,提了很多议案,对打造苏州河品牌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民生方面,区政协非常重视,全程投入,促进了社会稳定,保障了民生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十二届政协期间遇到金融风波,政协提出了1月7日下午,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分成10个组,讨论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大家认真讨论,踊跃发言,在充分肯定“两院”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两院”要依法履职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刘毛伢委员说,听了报告,深刻感受到“两院”近年来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有力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两院”的干部素质都比较高,工作中有许多创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提几点建议:一是要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下大力气解决“涉法涉诉”居高不下的问题,法院案件审结要提高质量,做到一锤定音。面对当前市民特点,创新方法,拓宽途径;二是要全力破解执行难题,切实保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发挥好司法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作用;四是要认真思考并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法律功能突显  法律服务贴近
        张桂文委员说,听了“两院”报告,有两点体会:一是法律功能突显,充分体现了依法办事,公正清廉。数据显示,法院受理案件量大,结案率高,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单位,实属不易;二是法律服务贴近,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为区域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随着来沪少数民族数量的增多,涉及他们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加,必要的司法部门介入,适时给予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为此类问题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建议司法部门建立少数民族法律维权制度,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法律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利剑
        吴玉霞委员说,“两院”工作报告内容丰富,严谨详实,对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作出了全面、客观的总结。五年来,“两院”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充分发挥审判监督职能、努力践行公平正义方面作出各自的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也作出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在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强化自身监督方面也取得了系统而卓有成效的成绩,为促进和构建和谐新普陀作出了各自应有的积极贡献。

加强学习做好监督工作  为建设法制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李峰委员说,听了“两院”的工作报告,很有感触,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说,我觉得作为委员应该加强学习,做好监督工作,认真听取群众呼声,真正反映百姓需求,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法制化社会环境的营造,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委员也应为“普法”进程贡献一份力量,各方共同形成和维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法律思维  营造法制环境
        朱伟琴委员说,五年来,公、检、法等部门在营造区域法制化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建设,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框架和体系,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可喜局面,但更重要的是,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服务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决策思维的转型,在法律思维的指导下制定方案,出台政策,推动科学发展。同时,要注重全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不让在法律边缘游走的行为蔓延,营造良好的法制化发展环境。

司法工作人员的配备需加强
        叶志恒委员说,很大一个感触是,普陀区司法人员的数量与实际人口配比明显不足,造成司法人员办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建议按照常住人口的量来安排适当比例的公、检、法工作人员。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平安普陀建设中的作用
        唐敏委员说,五年来,区检察院紧紧围绕大局,做了大量工作。这次检察院工作报告体现了与时俱进,反映的事项比较具体。今后五年要围绕区的发展大局,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平安普陀建设中的作用。一是普陀的刑事案件有所上升,打击力度仍要加强;二是普陀的反腐处置有力度,但也有差距,还有阻力,查区属案件难度很大,尚需加强;三是法律的监督要加强,一方面加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另一方面要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不断推进司法改革,检察院与法院要互动,快速审理简单案件,以节省司法成本,减少积压,把精力腾出来办其他疑难案件。检察院与法院一起讨论量刑,我觉得很成功。

建议为委员创造学习了解司法运作知识的机会
        陈桂平委员说,“两院”报告从维护稳定、服务大局、便民举措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很全面,数据很详实,目标很清晰。特别是检察院工作报告重点强调了提高法律监督实效,提升办案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建议为政协委员创造更多学习机会,了解更多关于政府、司法部门运作的知识,如建立政协委员组成的人民陪审团,分批分次参加焦点案件的庭审,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关注法官身心健康  建立缓压释压机制
        徐丽华委员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层法院面临的工作任务和压力越来越大,收案数和人均结案率不断递增。一线法官常常受到焦虑、疲惫等身心问题的困扰。建议法院在注重办案率、业务质量的同时,把关心一线法官、干警的身心健康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心理疏导、思想教育等方面入手,建立缓压释压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工作实效,维护司法公正。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源头化解社会问题
        陆静静委员说,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法治化非常重要。普法工作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在开展法宣教育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要更注重扩大普法覆盖面,提高普法实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把各类矛盾的化解纳入到依法协商、依法调解的轨道中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顺应群众需求  不断推进工作
        周朝华委员说,我区作为人口导入区,基础薄弱,各类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百姓的诉求也日益高涨,对“两院”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两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要进一步推进工作,提三点建议:一是在受理案件的过程中,目前在没立案的情况下没有案号,百姓无据可查。法院应考虑如何完善工作程序,切实保障百姓利益;二是关于财产保全的担保问题,要进一步明确担保标准等问题,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关于执行率的问题,目前的执行制度存在漏洞,往往容易耽误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执行案件的效率不高,下一步要不断完善执行制度。

处理好诉讼与调解的关系
        范小虎委员说,近几年,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这是社会转型的一大特点。提两点建议:一是关于诉讼与调解的关系问题。在案件处理中,调解率高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对的,但要把握好,有些社会矛盾、纠纷处理还是要靠诉讼的途径,依据法律来解决问题,不能单纯追求调解率而掩盖部分矛盾;二是关于信访制度问题。信访制度对于很多问题的解决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无限扩大,影响其他司法机制功能的发挥。

依法治区成绩显著  案件执行尚需努力
        边慧夏委员说,听了“两院”工作报告,有三点感受:一是公、检、法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不断提高;二是推进依法治区,公、检、法工作人员有敬业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支持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提前介入,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另外,从“两院”报告中看到,公、检、法工作人员办案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是在案件的执行环节上,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两院”为社会治安作出了贡献
        居长鸿委员说,近五年来,刑案上升,社会矛盾高发,维稳任务十分繁重,“两院”为普陀和谐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检察院与法院相互监督,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公、检、法在打击犯罪上目标一致,取得了不少荣誉。建议创新社会管理,迈前一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办案,提高办案能力,增强法律震慑力,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管理机制。
法院工作卓有成效
        王曙东同志说,听了法院工作报告,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法院五年来“软硬件”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二是办案率明显提高,结案率显著提升;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法官素质明显提高;四是勇于纠错,19件抗诉案件依法改判9件;五是知识产权审判、少年犯罪案件审判成效显著,审判职能覆盖了周边地区。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几点建议:一是法院工作要进一步规则化、公开化,公开法院工作的具体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二是加强法律工作各部门间的沟通,公、检、法、司间围绕同一个目标,殊途同归;三是建立首问负责制,法官尤其是立案庭的法官,要有服务理念,不能冷面孔。

提升司法水平  回应人民期盼
        王逸寒委员说,对下一步工作提几点建议。一是要提升一步,回应人民对司法公正有效的期盼。这五年司法案件数量比上一个五年翻了一番,案件种类也越来越多,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二是要跨前一步,变“被动司法”为“能动司法”。要服务大局,对区里的大项目,要跨前一步了解,如国企改制等;三是要延伸一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站在司法角度,积极参与到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比如依托网络、微博等新平台,参与“青少年教育”等;四是多做一步,积极化解矛盾。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手,搭建平台,化解动拆迁等社会矛盾;五是要深入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健全机制,强化流程管理,为司法公正打好坚实基础;六是推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司法队伍培养和培训,特别是新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