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们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一)
1月19日上午,区政协委员列席区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草案报告。下午,委员和列席人员分组进行了讨论,对区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对新一年发展充满希望和期待,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希望企业家为区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夏斯德委员说,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是近几年报告内容最多的一年,区政协组织了好几次专题协商会,各界别都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在报告中有体现,这份报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09年相当不容易,特别是年初,税收出现负增长,4月份负增长达30%多。在此形势下,区的民营企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去年全区总税收126亿元,非公经济的贡献占94.2%,2007年非公经济税收占91.15%,2008年占92.16%,数字充分说明非公经济在普陀区经济发展所处的地位、所占的份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坚持“不裁员、不减薪”,为区域和谐发展尽了力。2009年区的税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房产的增值,转型和调结构形势严峻而艰巨,需要大家群策群力。2010年,要把调结构、促转型放在首位,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同志,要再下功夫,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转型和调结构涉及到每个企业,有个过程,关键在于大家都要有意识。通过提升工业、商业的能级,加快楼宇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渐建立新的产业体系,是普陀未来发展的渐进之路。
民营企业家要继续增强社会责任。这几年,我区民营企业家关心慈善事业,在建设希望工程、援助汶川抗震救灾等方面作了大量贡献,功不可没。建议企业家们今后积极关注两个项目:一是老年俱乐部,社会养老问题将是严峻的问题,老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吃饭问题,最缺少的是沟通,老年人也需要适合他们特点的娱乐活动,老年俱乐部概念提出后,去年在宜川地区有个试点,开辟一定的场地,供老年人活动和消费,很受欢迎,希望企业家积极参与这个项目,为区的民生工程出力。二是普陀区苏州河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和政协已形成了共识,要积极推动苏州河普陀段成为上海有影响力的亮点工程,希望各位企业家在苏州河开发方面寻找商机,支持普陀的发展。
突破瓶颈 促进发展
包昌华委员说,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区域发展的年度工作目标,成绩来之不易,区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新的一年,建议区政府继续深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点的研究,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发展。例如,中环商贸商务区已被正式列为市级商圈,发展形势良好,但目前面临着业态调整、交通不畅等诸多瓶颈问题,制约了该区域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尽早探求破解之道。迎世博工作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城区市容环境和市民整体素质都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就工作方式而言,集中整治确实能够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加强长效管理,以常态化、制度化的举措推动区域健康发展。民生工作方面,社区“六小工程”以其便利性、人性化赢得了居民的欢迎,工程花费不大,容易落实,且效果很好,建议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推广,使这一利民工程更好地惠及群众。
税收增长不能过多依赖房地产业
蔡建勇委员说,从我区税收结构上分析,并不乐观。区域税收增长结构中,房地产税收占了四成以上,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过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3-2-2”的目标,通过量化指标来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虽然数字看上去不大,但仔细分析绝对值较大,楼宇经济、商贸服务业、科技产业都必须要有更多的收益,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艰苦奋斗结硕果
荆昌德委员说,2009年极不平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面临艰难形势。2009年是我区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二是面临艰巨任务。年初出现负增长,且幅度较大,要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困难重重。三是面临巨大挑战,只有艰苦奋斗才有可能跨过这道坎。区委、区政府及时采取对策,加强精神激励,精心谋划,经历艰辛,取得丰硕成果,使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21%,居市中心城区增幅前列。财政收入增长确保了民生等重点支出,以及其它公共支出,为实现“四个确保”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圆满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三点建议
毛如麟委员说,普陀区这几年工作确实做了不少,但从政府工作报告上看,感觉有三点不足:一是2010年工作目标与2009年工作回顾相对照,更多的是一种延续,缺少大的变化和推动。相比外区,我区在推动发展上动作还比较慢。像长风地块,发展就相对较慢。又如,虹桥商务区是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上海服务长三角的重点商务区,但政府工作报告中缺乏深入思考。二是在节能减排上,仅用了十个字来讲,这与当前倡导的低碳经济显然不对等,节能减排工作必须由政府来牵头,政府不在这方面推动,谁来推动?三是在廉政建设方面,应该说普陀区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廉政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效率。要反对“好人主义”现象,干部不仅要成为“不出事”的好人,更要成为“效率高、干成事”的能人。
政府工作特色明显
徐志平委员说,政府工作有三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经济工作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8%的增长,非常不易。面对金融危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了经济的止跌回升,而且超过了7%的目标。二是报告特别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先进的内容。“报告”专题写了弘扬先进的内容,体现了政府“两手抓”,弘扬了正气,弘扬了先进。三是突出了迎世博的内容。区政府在迎世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迎世博工作,结合区域实际、结合民生问题,推进迎世博工作。如我区的“六小工程”建设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发挥好普陀优势
汤亮委员说,当前,普陀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过程,普陀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普陀新建的商务楼宇已超过300万平方米,与中心城区相比,租金相对便宜,利于招商。要加强与虹桥商务区的互动,围绕大虹桥这个主题概念,找准定位,加大宣传力度,筑巢引凤。
政府工作成绩可观
于为国委员说,对政府工作的总体感觉是,第一,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沉着应对、措施得力,使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并且达到了保增长的预期目标。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并且呈现愈发积极向上态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至70.66%,30幢重点商务楼宇的税收增幅明显。第三,民生工作向纵深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一批实事项目加快推进,特别是引进了市儿童医院等市属优质资源落户普陀,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成绩面前要冷静思考、寻求动力
李科委员说,2009年区里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要冷静思考,找到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普陀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还不够大、不够强,区政府要在相应政策的引导下,为民企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空间环境,为民企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如果区政府在产业链方面能加大推进力度,对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承接区域项目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发展将更好、更快。
去年工作整体效果好
吴萍萍委员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到2009年政府工作整体效果很好。在保增长工作上,原定区级财政收入增长7%,实际完成数为44.26亿元,同比增长8.21%。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既来之不易,又振奋人心。在迎世博工作上,从第一个百日文明指数测评落后,到后三次测评保持在中心城区的中游水平,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在这项工作上的决心和效能。2009年全区工作面临的困难多、压力大,但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步,作为在工会系统工作的委员,我要把这次人代会的精神带回去,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围绕区的中心工作和大局,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好。
希望政府更加关注基层医院发展
陈烨委员说,2009年区级财政有较快增长,新的一年,政府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幅也很大,这对于卫生事业发展是一个“利好”。普陀区是一个人口大区,常住人口多、外来人口多,基层医院的压力较大。作为在公立医院工作的委员,自己对基层医院工作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希望政府更加关注基层医院的发展。一是在引进卫生人才方面,区里有一个基金,但是“门槛”较高,建议针对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适当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人才。二是在外来人口计生工作上,区里在利群医院设了专门的接生点,对外来人口提供完全公益性的服务,希望区里整合民政、红十字、慈善等各方力量、多种资源,确保这个接生点的长效运作。三是在化解医患纠纷方面,希望区里建立一个专门的综合性机构,对同类矛盾纠纷采用同等的化解政策,帮助基层医院减轻维稳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