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院联动推进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建设 ——访区政协常委、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仇许玲 (实习记者 梁赛楠)一身整洁的白大褂,坚定自信的眼神,温暖明快的笑容,是仇许玲给人的第一印象。两会前夕,在同济医院眼科门诊室里,记者见到了刚刚结束集中门诊,从同济医院分院赶来的仇医生。 仇许玲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三届当选区政协委员。医生、教师、院工会委员、区政协常委、农工党同济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农工党普陀区委主委助理……繁忙的工作中,仇许玲有很多角色转换,而对于区政协常委这个职务,她格外珍惜,“这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重要的是一份长期坚守的职责。”作为普陀区政协医卫界别组召集人,仇许玲发挥专业特长,关注医改、关注民生。在担任政协常委期间,她撰写了十余份提案,其中《关于打造西北医疗中心的一些思考》曾获区政协优秀提案。 仇许玲介绍说,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她将作《关于建立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在她看来,“目前我区在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医疗联合体内各家医院的学科优势缺乏相互了解。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了解严重不足。”对此,仇许玲建议加强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推广优势学科、优势技术;积极发挥三甲医院的带动效应,促进区院联动,带动各级医院的科技创新;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主要诊疗场所,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完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建设。 (来源:2013年1月16日《新普陀报》A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