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也是国家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2021年产业规模达到7617亿元,约占上海当年GDP总量的六分之一,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市共有6066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同比增长率接近100%,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的14.51%。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快速发展,得益于生物医药企业不断集聚。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目前,“1+5+X”的空间布局已完成,普陀区环同济医学院生命健康总部基地被纳入其中,这是普陀区近几年加快推进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成果。
近几年,在政策的引导下,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之处,例如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要素融合不足、产业与市场的对接不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等。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布局,激发生态系统创新活力
对传统的产业价值链进行系统化升级改造,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建立“科研+临床+制造”产业联动机制,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加强创新主体的协作。鼓励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加强产学研医技术协作;鼓励与高校、医院建设高水平临床研究中心,发展研究型病房,提高临床研究设计能力和研究服务能力;
第二,建设研发服务机构。在新药研发方面,建设可提供药物发现、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检验检测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医疗器械研发方面,建立可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装开发、合同定制、质量检测的专业化服务机构,提高医疗器械分工协作水平。
第三,促进人才、资本要素集中。在政策上对人才给予全方位支持,为初创型企业人才提供创业资助、项目基金支持、项目展示申报等同等待遇,并从办公场地、安居场所等方面给予支持等。增强资本对产业联动的协同作用,紧密连接科研创新、临床应用和制造生产环节,利用资本的力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
第四,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鼓励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开发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发挥龙头企业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拓展辐射全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体系及创新医联体、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中试基地、行业研究院和创新发展联盟等。
二、搭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协同配置的创新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信息、资源和政策共建共享,实现产业智能化、协同网络化、资源数字化。
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进一步赋能医药研发。例如,在实验动物模型构建、药物设计、药理药效研究、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环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可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可以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应用和整合共享,建立临床大数据平台,从而为创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另外,还要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运营深度融合,在工厂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
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全面整合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国家政策等信息资源,建立共享信息数据库和综合性要素市场,促进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通过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生物医药产品化、产业化全过程,不断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交易效率,促进产业园不断改善和自我升级。
三、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建设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国家双创政策的重点内容,也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重点提出要培育 20 家以上高水平生物医药孵化器和加速器。因此,要鼓励企业自主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政府发挥对孵化器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孵化器发展的制度性桎梏。
在产业园规划过程中,整合园区楼宇资源,着力构建能够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以“孵化+创投”为运营模式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同时,持续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孵化器的管理和运营,搭建高素质专业的管理团队。针对孵化器的服务内容,需重点发展创业孵化服务、研发转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这五个方面的服务内容。
四、确立重点发展领域,国际化发展全面提速。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及生物康养等方向。
第一,鼓励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自主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
第二,推动创新药国际化发展。优化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支持政策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支持政策,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企业提升创新动力;开展创新药国外注册,开展面向发达国家市场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动国际药品审批监管合作,在更广阔的市场兑现创新药价值。
第三,培育世界知名品牌。积极响应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地位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园向高端化、国际化、平台化方向发展,集聚全球生物创新资源,鼓励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厚植发展优势,发展单项冠军企业及世界级龙头企业,从而为上海普陀生命健康产业的特色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