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画廊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普陀区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
画廊是艺术品市场的主力和基础。近年来,画廊业在我区快速发展,已成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品牌。伴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转移,上海也必将成为高端艺术品买卖和交易的中心。面对良好发展态势,我区应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助推作用,为画廊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一、 我区画廊产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画廊业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区兴起,经过10年来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形成集聚。我区画廊多落户M50创意园。据统计,在落户园区的140家文化机构中,近70%为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其中画廊近30家,已成为与北京798、深圳大芬村齐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品交易地。
二是以前卫画廊为主。我区画廊多代理中国当代前卫艺术家作品,以国外收藏群体为目标客户。入驻M50的20余家画廊,均以推广中国当代前卫艺术为主旨,代理60至70年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作品,销售面向海外客户,经营作品档次普遍较高,画作标价普遍达到数十万元一辐。
三是运作较为成熟与规范。
成功的画廊,既是画作的买卖场所,更是推广、包装画家,服务引导不同艺术品销售群体,提供咨询的中介代理机构。据统计,目前上海有各类画廊2000余家,但多数充其量只是寄卖艺术品的商店,平均寿命只有两三年,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即能在艺术上有一定的见解和市场推动力的则不过10多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上海成批画廊停业,我区画廊产业仍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就是因为拥有一批运作规范,接轨国际标准的品牌画廊。如瑞士人劳伦斯于1996年创办的香格纳画廊,是上海首家当代艺术画廊,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被选入《国际画廊:从战后到新千年后》一书的画廊,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心之一,曾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75家画廊之一。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有50多位,是国内代理艺术家较多的画廊之一,多幅作品被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机构收藏, 2000年,香格纳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大陆画廊,在与260多个竞争对手较量中成功入围巴塞尔国际艺术展。此外“升空间艺术中心”,北京现代画廊等也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
艺术品投资与金融股票、房地产,并列属于世界三大投资领域。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已基本成形。2003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成交额超过50亿元,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份额逐步放大,行情已达到了阶段性的高点。画廊作为艺术品市场三大支柱之一,以其日常性、稳性性成为最为中坚的力量。以香格纳画廊为例,目前税收在两百万元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具有实力的画廊来讲是一个机遇,遭遇行业洗牌之后,投机、炒作开始减少,市场回归理性。可以预见,随着国内投资理念的,市场的规范,画廊产业必将进入成熟增长期,对区域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二、我区画廊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有关方面对高端画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劳伦斯等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画廊,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的珍贵品牌,应该受到呵护与关注。实践也证明,高端画廊的集聚,有利于增强区域文化氛围和知名度,有利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如M50创意园经美国《时代周刊》报导后,在海外享有较高知名度,被誉为中国时尚新地标,2009年,德国在为世博会期间举办的中德展示平台项目选址时,指名要求落户M50创意园,园区的文化吸引力可见一斑。但目前,我区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税收仍是衡量项目优劣的最为重要的标准,政府工作人员的“唯税收”意识,使得这些珍贵品牌未得到应有重视,高端画廊在我区的生存状态尚未进入政府视野,许多画廊业主反映,M50区域人气很浓,但迄今未通公交车,员工和客户往来存在许多不便。
2、画廊业呈现封闭发展的格局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区画廊在物理形态上集中于同一区域,但彼此业务无交集,且均对建立行业协会持消极态度,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帮助这些单打独斗的画廊更新观念,推动画廊集团化,加速产业升级。画廊集团化在国外有一些相当好的成功经验。如日本东京美术俱乐部的运作模式。作为日本美术市场的中枢——东京美术俱乐部,成立于19世纪的明治时代,肩负着推动日本美术走向商业化、投资化的大部分责任。东京美术俱乐部实行股东制,股东有半数以上是“东京美术商协会”的会员,他们在日本都是一流的美术商。东京美术俱乐部的优势在于与东京美术商协会的密切合作,通过共同策划拍卖会,春秋两季美术品内部交流会和联展的形式,推动画廊发展。如著名的“五都展”,即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金泽五大都市组成的俱乐部美术品展销会,这里销售出去的绘画价格,往往成为衡量画家“身价”的标准,同时也能反映出画家深受市场喜爱的程度。
3、一些行政管理方式未充分考虑画廊业态的特殊性
画廊是兼具商业性和文化性的新生业态。一方面,画廊经营艺术品,其经营行为要受到市场规范的制约;另一方面,画廊所经营的艺术品又是文化领域的产品,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相一致。目前我国对画廊举办的商业展览实行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但部分规定不符合行业运作规律,如国家要求涉外商业画展,必须提前45天提交展品登记备案,许多业主表示,由于艺术家对作品完美性的柯求,很多展品在参展前一天还在修改,他们很难做到提前45天登记备案。也有业主提出,目前全国对艺术品的执法标准不统一,一些在北京、成都等地可以举办的画展,在上海却被执法部门查禁。
三、推进我区画廊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政府应立足我区画廊发展现状,推动画廊业规范发展,在培育和振兴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保持并光大这一极具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
1、规划建设莫干山路画廊一条街
市政府于2004年将莫干山路规划为视觉艺术特色街区。目前,随着苏州河三期整治的深入进行,莫干山路周边区域环境品质得进一步提升。政府可结合当前房地产的开发,吸引高端画廊入驻,放大M50品牌效应,打造“中国画廊第一街”,创建中国当代高端艺术品经营汇集地。
2、通过直接资助、低息贷款、政府采购等—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持和推动画廊业发展。
艺术品交易业是我区积极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但高端画廊尚未列入政府资金扶持范围。建议一是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在艺术品出口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画廊给予奖励,投入一定资金帮助一些有学术定位、市场规划、展览收藏机制的画廊发展壮大。二是结合区美术馆的成立,将画廊代理的作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区美术馆优先收购落户我区的画廊代理的艺术精品,实现美术馆与画廊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3、建立区域画廊协作机制
政府应帮助画廊建立协作机制,打破个体行为和“独自经营”的思维定式,以各自的优势特长与画廊、机构等方面建立协作,发展画廊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协作关系,形成资源互补、利益互动、节约成本、优化市场营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如探索建立普陀区画廊协会或联谊会。协会或联谊会作为行业代言人,与相关政府部门就画廊业的政策制订进行沟通,如对于前文所述的登记备案制等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可通过协会积极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