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们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
1月18日,出席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列席区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工作报告。1月19日,委员们分成10个小组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计划草案的报告、区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报告、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大家踊跃发言,在充分肯定2020年区政府工作的同时,对2021年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政协贡献
严永强委员说,去年普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一是疫情防控方面,区域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增幅中心城区第一,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破解难题,体现普陀精神,推动全区崛起赶超。二是民生改善方面,“三旧换三新”、项目开工量和完成量体现区委、区政府心系民情。三是数字化建设方面,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两张网”等排在全市前列。四是环境治理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显著。今后工作建议加强文化宣传,突出城区历史风貌,提高群众感受度;注重加强普陀内循环,推动区内企业加强合作创新;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更好推动社情民意落实。
有亮点 见成效 惠民生
蔡建勇委员说,普陀区去年经历不平凡的一年,克服种种困难开展大量工作。招商引资有亮点。建立全域、全力、全员招商引资机制,媒体上广泛宣传;财税增长见成效。区级财政收入、区级税收达到两个正增长;想法设法惠民生。文明城区建设有目共睹,“两张网”加快推进,持续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民生显著改善。
新亮点 新发展 新面貌
徐梅芳委员说,招商引资有新亮点。引进5个年税亿元级项目、50个千万元级项目,特别是一批头部企业落户普陀。重点项目有新发展。桃浦智创城、真如城市副中心、“三长”地区有新增长点,老百姓有很大获得感。综合治理有新面貌。生态环境治理、旧区改造、就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呈现新格局。
关于财政预决算报告的感受
许琳委员说,关于《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的感受:预算资金使用注重稳经济基本盘。如全年投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比2019年虽然只增长1%,但在疫情情况下也非常不容易,背后是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全链条跟踪管理;预算资金使用聚焦民生。例如,“三旧”换“三新”、旧区改造全年投入比2019年增长228.67%,在全市率先告别“拎马桶”,让百姓居住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兼顾历史记忆与民生需求,突出城区精细化管理。加强网格化综合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高质量管理支撑高品质生活。
普陀人干事精气神大幅提升
马益群委员说,蝶变中的普陀始终“一盘棋”抓工作,各项工作排名得到提升,在区委领导带领下,从没有信心完成任务到最终拧成一股绳,敢于正视差距,敢于整合优质资源,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协同推动解决托育问题
洪桂荣委员说,要关注低幼龄孩子托育问题,一方面,推动体制内学校尽可能向假期延伸服务;另一方面,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弥补缺口,特别是提升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
王利平委员说,普陀实现经济稳中有升很不容易,区级财政收入110.63亿元,增长0.51%,增幅位列中心城区第一,深感政府工作的踏实、创新。用“四到”换“四心”,打响“人靠谱、事办妥”营商环境名片。“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提高教育工作水平,通过建集团、产教融合等举措,辐射优质资源,做大做强普陀教育。
加强智联普陀数据大脑应用
徐军委员说,智联普陀的“数据大脑”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水平,真正做到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关键要持续用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和国防教育宣传力度
吴朝阳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很实在、有创新。普陀发展面临拐点,充满挑战值得期待。建议大力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和专业人才,在公共场所加入国防教育元素,更好凝聚共识和力量。
加大惠企政策落地力度
黄文惠委员说,“普陀惠企12条”“新9条”支持企业力度非常大,用房、用人、税收成本降低。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特别是发展中遇到困难、信贷难度较大的企业,同时个别园区疫情后提高了租金,没有降低企业负担,弹性不足,应给予缓交政策。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
潘卸洪委员说,关于《报告》提出的“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建议进一步争取主动,发挥桃浦智创城节点作用,协同联动长三角引领产业创新协同,吸引浙江、江苏等地企业总部落地;成立G2长三角智创示范带(区),以桃浦智创城、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为支撑,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武宁创新发展轴为延伸,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引领项目。
发挥商会稳企作用
周世宽委员说,2020年疫情影响很明显,经济界别委员的企业中有1/3比较困难。招商引资不仅要招新企业,也要推动老企业做大做强。希望商会企业能根植普陀,政协层面多为政府工作补台,多交流、多探索,擦出思想火花。
促进新基建技术应用
王文东委员说,建议在新基建方面构建强大的基础设施,布局民生营商环境;在保民生方面,及早布局思考、建设数字化城市;在技术应用上推出更多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已投入设施效用,运用5G、大数据、AI等技术服务区域发展。
创新招商手段
马颖鏖委员说,建议借鉴上海其他区和长三角城市经验推出特色招商手段;参考临港引用特斯拉、合肥引进蔚来的例子,形成招商亮点,形成广告和聚集效应。
加强我区非法集资预防与处置工作
叶俊杰委员说,目前非法集资名目繁多、犯罪活动更加隐蔽、群众防范意识不足。建议积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新型金融业态监测分析平台;发挥基层网络化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经验优势;加大重点领域防范力度,密切关注新型高发重点领域风险点;持续强化宣传教育。
关于做好招商引资研究工作的建议
单迎春委员说,当前全域、全力、全员的大招商格局非常好,但应做好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结合普陀实际,及时优化调整招商引资领域、方向、政策,发布招商引资白皮书,完善日常沟通制度,形成稳定发展长效机制。
抢占碳交易市场
汪东委员说,建议就碳排放权交易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度交流,瞄准万亿市场,组织力量,出台相应政策,把握区位优势、抢占先机,吸引从事碳交易产业链业务相关企业落户普陀,率先建成具有先发优势的碳交易产业集聚区。
改变公共卫生人才紧缺困境
吴玉霞委员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防融合如何做得更好更有效,是摆在政府和基层管理人员面前的难题。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关键,建议出新招、出狠招,从软件上发力,改变公共卫生人才紧缺的困境。
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诊疗服务体系
鲁星燧委员说,建议积极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多增加养老床位供给,适当推广居家养老,同时发展优化分级诊疗服务,促进各类病患与精准的治疗服务相匹配。
推进老年人体检信息共享
宋婷婷委员说,建议加快体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使居民日常体检信息纳入体检系统平台;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建设区域体检中心,使体检工作质量统一、标准统一,具有更高可信性;实现老年人体检工作信息共享,并应用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域性体检中心。
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
张慧琴委员说,《报告》体现了危中寻机,推动经济赶超发展;重点突破,推动改革创新发展;“三创”同步,推动社区融合发展。当前正处在网上政府向数字政府转型阶段,处在互联网向人工智能区块链升级阶段,仍存在信息孤岛未全面消除、资源未有效使用、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建议制定数字赋能标准体系,构建主动开放数据的载体和机制,完善主动合作的多元治理体系,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提升政府服务能级
陈桂平委员说,“人靠谱、事办妥”和“四到”换“四心”的普陀服务精神和营商理念已深入人心;重点在谈在建项目调度签约会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了高质量项目的有效产出落地;经济责任指标的全面分解和下达激发了全区工作人员的招商热情和动力。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软硬兼施,稳步提升承载力;培育产业聚集,谋篇布局,积极外拓;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关注度,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
提高行政审批质量
刘斌委员说,目前营商环境方面后续服务和监管还不够到位,不能单单在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上下功夫,也要提高服务和监管工作,确保数量也提高质量。
结合区情实际 加大医疗投入
华伟委员说,建议区政府加大医疗投入,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建设和引进,同时结合普陀特点,创设品牌,如针对本区人口多、老龄化,做好健康服务。
调动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潘智芸委员说,建议建立社区居民志愿者队伍,了解居民诉求,引导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梳理和明晰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工作职责,让居委会减负;选齐配强居委会干部队伍,为做好社区工作打好基础。
抓好“十四五”开局工作
陈韵委员说,建议精准定位,将普陀目标与上海发展相融合;高起步,强开局,紧盯年度工作目标抓好任务分解,确保工作落地见效;聚焦民生,更有效调动百姓支持和参与政府工作,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的活力。
各方协同 发展教育事业
王旭华委员说,发展教育事业是政府重要职能,普陀教育要突破难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企业家精神、国际视野、大数据素养、城市治理能力、社会责任、未来人才所需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并非学校可以包揽,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协同配合。
打造亮点项目 建设年轻人打卡地
毛文采委员说,建议抓住苏州河沿岸21公里岸线的优势和沿岸宝贵历史文化遗址,进一步做好长期远景规划,保持规划的高度和延续性,充分利用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力量,开门问策,着眼长远。
大力弘扬普陀教育精神
马琦委员说,建议大力弘扬普陀教育精神,加快教育资源升级,带领教师宣传普陀教育,形成向上发展良性氛围,提升老百姓的教育满意度。
加强对高空抛物监管
杨代雄委员说,建议社区民警积极介入,与物业、居委会和居民协作,加大对高空抛物案件的宣传、预防、监控、调查力度,确保居民人身、财产安全。
分层分类加大企业支持力度
邱向委员说,希望针对困难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对于发展趋势良好、税收大幅增长的中小企业,给予实质奖励;制定较明确的奖励细则,提振中小企业充满信心,扎根普陀。
加大电竞产业场馆建设和衍生产业发展力度
王超委员说,建议在人气较旺的商圈进行资源开发,打造非职业、业余电竞比赛场所,带动全区电竞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相关衍生产业,刺激青年群体消费需求。
加快“健康普陀”建设
许树长委员说,要提高群众“健康驿站”利用率,“健康云”上资源很多,群众知晓度不高,希望今后多借助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建议出台可持续运行的电梯改造管理办法。
加强城区数字化建设
张干委员说,建议政府坚持科技赋能,加快“两张网”建设。加强防疫平台建设,尤其要开发针对群体性疫情的应用程序;加快委办局的数据对接,形成数据方面的全方位支撑;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探索“一码统标”管理方法。
建议加强健康驿站建设
黄燕委员说,区健康驿站实现基本全覆盖,建议除了提供常规自检自测服务外,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投入新技术,如将人工智能AI技术运用到居民体检筛查和辅助诊断中,让居民享受更多健康服务。
引入市场力量谋划新基建
林涛委员说,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划分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可以交给市场的由市场解决,鼓励相关企业开展5G商业应用、充电桩建设及智慧无人管控停车等业务。
建议加强对教育机构审批监管
钱军梅委员说,当前社会上各种教育机构泛滥,家庭负担增加,造成无序竞争,超前学习、超前培训现象严重,对孩子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议进一步规范教育机构的审批和管理工作。
加快民营企业发展
史咏晶委员说,希望结合普陀实际,发展符合自身定位的产业集群,根据区内民营企业数量多、占比大特点,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管理办法,支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打造普陀的特色品牌
秦国利委员说,建议借助专业机构,结合原来的优势和新建立的地标建立普陀品牌,如围绕铜川水产市场、真如羊肉等,引进高端公司策划出新,提高真如地区品质,打造发展亮点。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陈奶森委员说,建议建立民营业主(楼宇业主、私企开发商)楼宇、园区联盟,更好统筹辖区内办公资源;发挥税收奖励政策作用,调动物业持有方积极引商落税;成立区营商环境委员会,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困难并予以帮助。
提升滨水空间岸线品质
孙炯亮、顾丽娟委员说,建议增强公共空间的艺术品位,提炼普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灯光艺术、雕塑小品等艺术创意手段,提升艺术形象,丰富内涵;加快打造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为滨水地区导入流量,不断提升苏州河普陀段影响力和显示度。
推进“一网统管”标准化建设
朱伟琴委员说,建议在“两张网”建设方面设立一个总的牵头部门,整合项目职能,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列出清单,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并建立统一技术标准,更好实现技术对接。
关注中小微初创 创新扶持改革举措
赵卫青委员说,建议重视重点企业的同时,对数量更多的新业态高科技的中小创业公司也要有扶持发展的举措。一方面落实减税降费,一方面为投资机构创造更多投资机会,充分发挥基金在塑造政府产业导向、引导民间投资方面的作用。
充分发挥各类商会资源优势
孙国强委员说,建议充分发挥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等商会资源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招商中发挥企业家在外地商会中的作用和资源价值,成立互联网商会,用好平台,服务大招商格局;政府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创新领域的活力优势;政府机关职能部门要梳理相关项目政策,鼓励区内民营企业参与四大重点产业发展,发挥互联网思维,用好虚拟资源、新型数字资源,发展创新型企业,数字新经济。
在人才发展等方面要加大力度
刘丹华委员说,一是规划和开局工作中缺乏“才聚普陀”相应的内容表述和具体规划,如何发挥人才作用、加大引才引智力度等需有相应体现,同时需与预决算报告中相关表述对应衔接。二是建议在文化体育惠民工程中,将标准游泳池(馆)项目列入议事日程,以满足游泳池爱好者需求。三是预算执行和草案报告中的数据要加强关联性,多一些和上年的比较。
加强区域规划设计的严肃性和精细化
栾吟之委员说,一是目前的区域划分科学精准,建议定位后不再轻易变动,使政策有延续性,让规划成效显著,二是在民生工程建设中兼顾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统筹全盘,协同发展。
在长风板块打造儿童体验中心
熊剑明委员说,普陀长风板块有长风公园、乐高中心、少儿图书馆等,建议围绕儿童体验中心,打造类似迪士尼度假区的小型儿童体验区域。
一句话建议:
袁华委员说,建议全面落实中考新标准要求,对现代化实验室、听说教室设备等加大投入。
曹光明委员说,对于新开发地区,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要求建设。
陆力仁委员说,要多方面参与、多维度管理,进一步加强自治共治,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理念,同时畅通和规范新社会阶层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徐征委员说,建议进一步探索城区治理精细化管理的社会参与度。
江静委员说,建议衔接好“十四五”整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同时对“十三五”规划中没有实现的目标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黄佩委员说,建议在小区围墙内外建立亲民型服务点,让老年人有娱乐和放松场所。
陈杰委员说,建议普陀区人民医院等区属医院整体搬迁至桃浦地区,解决医院发展瓶颈问题和城区西北角部无大型综合性医疗中心问题。
徐寅伟委员说,在区级财政较紧张情况下,要优先确保教育领域经费投入。
陈志委员说,应加大区域间的协同、互助、合作,在借力出力中,打造更有影响力的普陀文化。
肖成委员说,建议推出更多人才引进机制,“筑巢引凤”,特别是发挥高校优势,引进人才、抓住人才、留住人才。
杨能浩委员说,希望区政府在2021年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应对中考改革。
王江涛委员说,建议发挥普陀资源优势,挖掘科研院所、高校的强势资源,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李忠宝委员说,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嵌入式社区健身场所。
朱国英委员说,建议将年初规划附与政府工作报告相对照,便于监督和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度。
邱允生委员说,行业协会要深入挖掘普陀现有创新平台中的资源。
戴倩委员说,建议宗教界人士发挥有信仰基础、历史传统和较高社会公信度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
单迎春委员说,建议根据普查数据及时调整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使目标与实际数据更加吻合。
陶嵘委员说,政府要协调好民间投资养老院与公立社区服务中心之间的互动互利。
薛从发委员说,加快真如副中心建设,同步提升周边业态,形成长三角互联互动格局。
余勇波委员说,建议加强沟通,统一协调,统一布置,解决老旧楼房楼道内布线排管“盘丝洞”问题。
李彩荣委员说,建议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及区级临床优势学科的投入,推动特色专科品牌建设。
刘斌委员说,建议对甲级写字楼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在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陈秋龙委员说,针对苏州河岸线贯通工程,既要打造岸上活力,也要兼顾水上活动,建议引入皮划艇等水上运动,打造“动静结合”的苏州河滨水空间。
席璐委员说,建议从结构调整、人才引进、条件改善等方面推进紧密型学区建设,提升公立教育优质度。
李巍委员说,建议孩子要从小学、中学开始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心理抗挫折能力。
赵学民委员说,建议增加国有资产贡献度,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回报率,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同步关注支持大量中小微企业。
赵天昆委员说,疫情防控需要更加精细化,如清真餐养老助餐存在不足,公厕标识不清楚等。
杨晓芬委员说,建议利用苏州河两岸贯通之机,在两岸营造文化氛围,讲好普陀故事,并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更多人共享共融美好生活。
项国斌委员说,建议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推动各项理念制度落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普陀经济社会发展。
杨秀丽委员说,建议根据红色基地和红色故事设计相关文化产品和文化旅游线路,希望普陀“四史”学习教育可以更加深入人心。
鲍芸委员说,建议对建成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助餐点等民生设施进行督查,确保真正落地、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