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优化灵活就业群体 骑行非机动车监管政策

日期:2022-02-28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近年来,我国快递、外卖等行业灵活就业方式蓬勃发展,灵活就业规模达到2亿人,占整体就业人员约1/4,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六稳六保”政策落地、激发市场内生活力的重要力量,特别在疫情时期突显了保民生、保供给、保就业的突出作用。

由于对配送时效和便利性要求高,快递配送对电动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依赖度较高。为保障电动车出行安全,2019年工信部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各地也陆续出台新规,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也于2021年初通过《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然而各地在落地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上游电池等配套服务不完善却要求下游骑手严格执行新规的情况,导致一些矛盾和冲突发生,对上海25万新就业群体就业、工作造成了一些影响,也对消费者的配送服务造成了不利影响。执法过程中甚至出现干群冲突现象。

目前来看,涉及外卖骑手非机动车管理的相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换电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骑手执行“新国标”有困难。目前上海地区新国标电动车配套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根据上海市《条例》规定,2021年5月1日开始,超标电动自行车不得上路行驶。“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超过48V;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不超过400W”。通过骑手反馈和实际调研,骑手驾驶合规电动自行车在配送过程中需要在“固定换电柜区域”充换电。
但一方面,换电柜的基础设施配备数量和密度不足:据统计上海各品牌换电柜总数约5000台,所有25万各类外卖、快递骑手电动自行车全面执行新国标之后,按照平均每名骑手每日换电2次的频率计算,每日换电频次高达50万次,且换电时间多数集中在中午前后时间段,现有5000台换电柜的铺设密度分布、以及换电容量都无法满足如此庞大换电需求;另一方面,这5000台换电柜企业所供应电池,80%以上不符合新国标48V电压要求,这导致原本合规的电动车因充换电,变成不合规,出现骑手被交警直接扣车并处罚现象,受其影响不少骑手因恐慌心理不愿出来接单,导致城市生活服务配送受到影响。
二是交管体系里骑手生存生计缺乏一定的弹性包容。目前上海市是全国唯一的体系化治理非机动车安全的城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立法强化:《条例》对于骑手违规罚款、扣车、平台处罚和征信管理都提出非常具体且严格的要求,针对骑手的包括:(1)“未按规定使用悬挂专用号牌的电动自行车的,由公安机关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2)“驾驶其他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3)“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处理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扣留非机动车”等;其次是科技执法:上海全市通过3000多个电子探头对电动车牌抓拍执法,自动关联罚单;最后是系统处置:交管要求与外卖平台数据接口打通,要求骑手手机安装监控APP,对于骑手违规追责形成完整链路。
空地一体、数字科技监控、处罚明确执法网格体系,是高水平城市管理的充分体现。但外卖骑手与普通市民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1)每日跑在城市街道上的时长比普通市民高数倍,2)需要履约的线路变化多,不熟悉路况的概率高,这两点原因,导致其比普通市民骑行电动车违规的概率、次数显著升高。所以,相同标准的执法处罚,可能让骑手们无法负担经济处罚等后果,导致矛盾发生。
三是电动车牌配发标准严格,部分车辆不满条件导致上牌进度缓慢。交管部门对电动车的外形要求、电池条件、改装情况、购买票据等有严格要求。然而,大量的外卖骑手电动自行车来源于二手交易以及租赁,无法提供购车票证等材料,还有部分骑手电动自行车由于长期使用,进行了相关维修和外形改变,因而不符合上牌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在饿了么、美团两大外卖平台上从业骑手使用的电动自行车完全符合电动车牌上牌标准的只有约25%,大量骑手因为负担过重,不肯上牌导致问题更多。

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消息,将于2022年1月24日起对本市未按规定使用悬挂外卖等行业专用号牌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开展执法工作,相关违规行为将由公安机关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考虑到快递、外卖骑手专用号牌领取工作2021年12月才刚刚开始推进,目前整体进度并不理想,过严执法将导致骑手其就业渠道受限、收入下降、消费者服务能力不足,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
围绕非机动车安全整治问题,需要政府、平台、企业、从业人员多方共同关注和投入。平台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常态化安全管理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引导推动服务商完善基础设施,逐步更换国标设备。也建议政府强化对灵活就业、新业态的支持保障,从稳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完善城市柔性治理模式,对城市配送服务业推行灵活管理方式,为骑手生计生存维护良好包容的社会治理环境,建议如下:
一是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换电配套设施同步完善。目前换电柜的基础建设还存在数量和密度不足的问题,外卖配送从业人员数量多,影响面大,建议各地的充换电柜主管部门根据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在保障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完善配套设施升级更换工作,防止执行脱节。在换电配套设施完善之前,对骑手骑手不合规电池的电动车问题,以劝导教育为主。
二是发挥教育指导作用,灵活运用分类执法手段。建议交管部门执法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客观因素,对非主观故意造成的不合规情况给予酌情考量。考虑到外卖骑手工作时长、工作路线特殊因而违规的概率更高,建议对非严重违规的情形每月给予一定的容错空间,尤其在新规初期施行初期,建议可以考虑给予每名骑手每月5次教育免罚机会,通过让违规骑手参加安全教育考试的形式来达到处罚效果。
三是避免号牌政策一刀切,充分考虑骑手群体行业特殊性。
建议对外卖电动自行车号牌管理能够更加考虑骑手行业的特殊性,对于部分的外形改装、购车票证问题的电动自行车辆上牌能够从简、从宽审批,上牌时间期限能够给予更多宽限。外卖骑手相较普通城市电动车主居民,生活、更加需要政府部门的关心关爱,以便高好的入城市生活。
四是畅通信息共享,推动“政企结合”共同优化治理。企业在安全管控方面缺乏足够的数据能力支撑,目前上海已经开始进行对交通违规数据实现系统化沉淀并与平台企业信息共享。建议交管部门在平台完善自身管控、履行平台义务的基础上,对发现的骑手交通安全问题与平台及时交互,形成有据可依、有序参与的共治力量,也能更好的指导平台企业自我规范。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