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们认真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二)
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夏斯德委员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很振奋。第一,在全球经济比较困难的前提下,普陀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10%。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年1月份开局情况同样很好,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从经济增长角度来说,确实不易,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把握是很准确的,效果令人振奋。第二,报告对2009年工作目标的确定也是比较冷静的。区级增加值增长9%,区级财政收入增长7%,这个工作目标的确定既结合了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也结合了我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应该说是实事求是、客观冷静的。同时政府完成相关目标任务的举措也是扎实有效的。如,对非公经济企业的支持。我区非公经济总税收的比例呈现向上的趋势,这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联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希望政府在今年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强。第三,听了报告后,对普陀区今后的发展也更有信心。除了经济工作,今年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迎世博600天行动。在第一个100天中,普陀排名靠后,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有很大差距。第二个100天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迎头赶上。报告详细地列举了迎世博行动的各项措施。为配合政府工作,政协也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动员委员积极投入活动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配合政府做好这方面工作。报告还详细谈到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距离企业对政府的要求、群众对政府的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建议区委、区政府要继续秉承“服务是普陀第一资源”的理念,打好这个品牌,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成绩来之不易 困难有待突破
谢筠委员说,关于区政府工作,总的体会是:成绩取得来之不易,当前困难挑战巨大,逆势飞扬有待突破。去年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实现年初预定的目标,实属得来不易。这是区委领导有方、区政府全力以赴、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分析当前的形势,面临的困难多、压力大、挑战严峻。如何把握好长远发展和当前工作,处理好推进改革发展和维护和谐稳定的关系,在抓发展中调结构、促转型,在抓发展中保稳定,对于本届政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要应对挑战、战胜困难,需要在今年的工作中打破常规、勇于突破、破解难题。要认识到危中有机,善于捕捉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要充分利用我区近年来抓调整、促转型的有利基础,抓住世博会举办,西北物流园区保税中心、上海跨国采购中心以及上海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功能性项目落地的难得机遇,乘势而上,在逆境中谋求新的发展。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围绕重大功能性项目的实施,打破常规,力求突破,加快转型,构筑新的发展模式,推动普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报告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严志农委员说,报告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是与时俱进的。报告有四个特点:一是更加注重转型发展,积极应对变化的形势,抓住机遇,调整结构。二是更加注重持续发展,不搞政绩形象工程,积极解决不利发展的顽症和矛盾,功能枢纽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三是更加注重协调发展,重视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四是更加注重政府的自身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加快完善园区配套体系
杨峰委员对园区建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公交问题。天地软件园、未来岛和正在建设的长风生态商务区都存在公交不方便的问题,员工上下班、客户来访费尽周折。在公交枢纽100米以内是房屋租赁的合理范围,因此这些园区地段的租赁在公交完善后,价格也将得到提升。二是白领和外来务工者的集体廉租房问题。张江已经在这方面领先一步,7万平方米的白领集体廉租房春节前已交付使用。普陀区众多园区务工者和白领仍在“自谋出路”或靠企业集体租赁,加重了企业负担,且不利于集中管理。建议将园区内或周围空置厂房、宾馆改造为员工集体廉租房。
希望财力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
戴顺康委员说,2009年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难以预料的复杂形势,希望将有限的财力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一是继续通过银企融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载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继续培育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使之成为本区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一个亮点。三是对民生的投入要进行梳理整合,着力健全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专项资金要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政府工作实实在在、贴近民生
周社华委员说,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政府工作实在,贴近民生。2008年,政府把打造社区生活综合服务圈、“万户乐居工程”等民生项目都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并且切实抓推进、抓落实,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去年“万户乐居工程”项目中,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93万平方米,竣工41万平方米。完成了曹杨四村煤卫合改独的成套改造,真如、长风等地区的老小区成套改造工作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中,使老百姓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得以实现。在社区服务方面,社区养老床位、标准化菜场建设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全区推行社区综合保险,为全区居民构筑了一张“安全网”。深切感受到政府的工作是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
发挥普陀文化名片的独特作用
许龙成委员说,2008年区里全力推进文化建设,在项目投资、规划完善、各类活动组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建议在新的一年,重点围绕苏州河以及长风生态商务区、真如城市副中心等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彰显苏州河的“形、神、韵”,使文化成为重点地区开发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挥普陀文化名片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抓住拉动内需之机 加强社会事业发展
吴瑞君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有不少新举措。但由于普陀区人口基数较大,社会事业发展尚滞后于经济发展,建议政府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第一,利用金融危机时期拉动内需的时机,加大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金融危机时期往往是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的有利时机。第二,通过宏观调控,控制人口导入数量。2000年到2007年,本区是九个中心城区中唯一一个人口正增长的地区,社会资源压力很大。要继续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增加商业办公楼宇面积的比重,控制住宅开发数量。第三,建立属地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公共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为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的发展目标。
直面困难 坚定信念 迎难而上
于为国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反映出区政府能够直面普陀区现实,直面金融危机的困难,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出色完成了2008年的政府工作。一是高度关注民生。倾政府所能,尽力加大保障民生的资金投入。如,2008年累计发放救助金5847.5万元,累计有13573名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二是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拓展经济发展新的空间。如,实现全年财政总收入106.14亿元,同比增长10.57%,产业布局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如,“两会”议案、书面意见和提案办理的走访率、办结率达到100%,“区长信箱”受理、办理市民来信1839件,建立和完善了机关绩效考核制度等。
动员各方力量 加强基层建设
夏玉林委员说,一是希望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今年是居委会换届选举年。目前居委干部人才缺失、青黄不接现象很严重,居委干部待遇低,无法吸引年轻人加入。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建议在居委会开辟一些就业岗位,通过适当的政策和待遇,吸引一部分青年和企业人员到居委会。二是在迎世博工作中,基层居委干部压力很大,希望充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在旧房改造、环境整治等一些具体工作中,希望有关部门能细化工作方案,避免产生矛盾,切实把好事做好。三是呼吁政府切实处理好曹杨一村历史建筑保护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
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关怀
李宇航委员说,普陀区是少数民族大区,不仅要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做好“跟踪”工作,为毕业的学生安排就业,让大家觉得普陀区给予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最实际,最真实。全区的民族教育工作能长期、良好地发展下去,必将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
建议关注和支持培训产业
周元祝委员说,随着轨道交通3、4号线和即将建成的7号、11号线形成的站点集聚,本区与中心城区的空间距离将进一步缩小。在中山北路华师大—镇坪路段已经自发形成了新东方、华浦、北大青鸟等30余家品牌培训机构,形成了中心城区少有的培训产业带。这些机构进入本区后,客观上给区域内增添了书香气息和文化人流。当然,这些机构的层次发展趋势也参差不齐。政府应予以关注,提前介入、主动管理、加强引导,扶持和培育这些培训机构的发展,使这条培训产业带成为普陀区又一文化景观。
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
司颖委员说,本届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空前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标志性文化空间。如,为市民提供多介质文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新馆的落成。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文化创新力。如,借助社会力量,全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基地。三是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扩大文化覆盖面。如,全区社区图书馆馆藏增加了71%,座位增加了50%,服务能级有所提升。四是培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发展力。如,打造苏州河文化长廊、举办新上海人歌手大赛等。
注重动拆迁方式方法
胡壮同志说,2009年区里重大工程项目涉及的动拆迁任务依然很重。同时,2009年又是重要节点多、和谐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的一年。建议在积极推进动拆迁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对弱势群众,要多设身处地地为其考虑,关心其利益诉求,做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在操作方式上要更加体现人性化,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畅通其意见表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