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级的提案

日期:2025-06-13 来源: 普陀区政协

  家庭医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为主要任务,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守门人”,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前干预健康隐患;此外,还能有效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对于普陀区打造健康城区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普陀区在家庭医生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签约率逐年提升,也建立了评估体系,但在整体服务水平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要问题体现在:

  一是家庭医生签约形式化。目前普陀区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约为39%,虽然在签约率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签约形式上来说,存在一定的形式化问题,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苗接种或特定就诊环节,直接嵌入签约流程,居民缺乏对家庭医生服务内容的充分知情,仅被简单的告知需要配合签字。

     二是医患联系纽带脆弱。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联系存在明显短板,主动沟通频率过低,居民对自己的家庭医生知之甚少,也大多不知道如何联系家庭医生。在对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的长期跟踪服务方面也存在随访不足的问题,这会导致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出现空窗期。

  三是信息化平台应用不足。尽管普陀区已搭建了“上海普陀健康”等云平台来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的服务提升,但实际了解下来,居民对该平台的认知和使用率均处于低位,而平台本身也缺乏与家庭医生保持沟通的入口,居民除了到社卫就诊,无法通过电话或互联网与家庭医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影响了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级,关乎每一位居民的切身福祉,需要各方齐心协力、久久为功,把这项惠民工程做实做细。为此,建议:

     第一、规范家庭医生签约程序,规范服务告知。普陀区卫健委应出台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规范,秉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引导居民主动办理签约,不在任何就诊或接种环节加入签约要求,可充分利用社卫中已搭建的家庭医生签约窗口进行签约办理和服务的初步普及,并在窗口处(附近)设置专人向居民解读服务内容、服务团队、沟通方式等。

     第二、织密医患联系网,强化重点人群管理。建议通过制定家庭医生随访工作细则建立主动随访制度,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可通过电话、微信、上海普陀健康等平台与签约居民保持联系,必要时也可采用上门走访形式,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健康管理方案。

  第三、建立反馈与监督机制,及时优化服务。建立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度、满意度评价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居民对家庭医生全流程的认知及满意度反馈,从签约、随访到日常健康管理等,并定期在“上海普陀健康”公众号上公布各社卫/医院的评估结果。同时设立监督热线(也可设在公众号上),保障居民诉求有处发声。

  第四、深挖信息化潜力,提升服务便捷性。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上海普陀健康”平台功能及使用的宣传,制作通俗易懂的平台使用指南,以社区为单位,分发给辖区居民,针对重点人群或高龄人群,可由居委会提供讲解支持或代操作,充分发挥已建设的云平台作用;另一方面,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家庭医生回访跟踪服务,如智能回访、健康预警、转诊建议等,充分挖掘技术潜力。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