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和建议

日期:2009-02-10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关于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和建议
 
当今时代,文化不但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同样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因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了重要论述,这对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提升正在建设中的真如城市副中心的文化软实力也具有启迪作用。
真如城市副中心作为上海“一主四副”多核心中心城区布局的重要一环,正在全方位、高品质地扎实推进中。面对上海在未来长三角发展中的龙头地位,面对徐家汇、江湾—五角场、花木三大城市副中心的相继建设,真如城市副中心如何在完善后期规划设计和建设进程中彰显后发优势,重视文化产业布局,完善区域文化功能,培育新兴文化市场,打造多元文化交融的时尚新城,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
一、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重视和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对于推动区域文化建设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走以人为本和绿色生态的科学发展之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形象和灵魂,更是一种软实力。在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加快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重视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再从更高层面上看,当今世界,继资源、管理、科技和人才竞争之后,文化战略的竞争,作为第五轮竞争的核心,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2、有利于完善区域规划设计
真如城市副中心规划方案经过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10余年努力,终于编制完成,并于2007年9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从功能定位看,该区域不仅要成为面向长三角的开发性生产力服务中心、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关活动中心、以及成为以商贸流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更要在传承区域历史文脉,强化文化创意功能,凸现真如城市副中心区域文化特色上形成亮点。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对于进一步完善区域规划设计,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彰显区域文脉魅力
真如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区域内有千年古刹真如寺,有解放前国内知名学府——国立暨南大学旧址等。特别是真如羊肉的制作工艺已成功申报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还有久负盛名的真如古镇文化庙会、真如茶馆、真如元宵节、真如仿古商业一条街、真如佛塔等,更为古镇增添了一份深沉凝重的历史魅力。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大力开发古镇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资源,并与普陀区规划建设的真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等现代文化设施结合起来,必将有利于彰显区域文脉魅力,进一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
二、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的若干建议
按照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要求和总体部署,围绕普陀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大力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对于建设上海西北部文化高地,促进区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区域文化事业
真如城市副中心是普陀区人口相对稠密的区域,广大群众对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必将有着强烈的需求。况且,真如城市副中心地处京沪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沪宁、沿江、沪杭、沿杭州湾经济走廊的交汇之地,使得该区域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已成当务之急。根据《2008~2015年普陀区文化发展规划》,建议区财政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并按照规划要求在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现代化大型文化广场、歌舞剧院、以及增加投资兴建大型的融传统和现代气息的城市雕塑等标志性城市文化公共活动设施,开展高雅艺术表演、对外文化交流、区域历史陈列展示、大型艺术节庆等活动。建议以此为契机,积极发掘区域传统和民俗文化内涵,配套建设一批艺术画廊、特色书店、民俗文化陈列室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保留一批富有区域特色并初具文化品牌优势的真如元宵节、真如文化庙会等文化活动,扩大真如寺配套建筑和设施的规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和休闲旅游的需求。真如城市副中心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河道纵横,桃浦河、梨园浜、新开河在区域内蜿蜒数公里,建议结合综合整治和河道景观生态建设,兴建集画展、雕塑、戏剧书场、艺术陈列室于一体的滨河文化艺术长廊,打造水岸文化,满足人们文化欣赏、文化休闲的需要。为提高区域知名度,建议真如镇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并把上海西站更名为真如站。
2、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区域文化市场
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看,上海正处于从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转变过程中,并将以服务型经济为主,更好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服务。真如城市副中心作为上海的西北门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引领文化发展的潮流。建议深化该区域总体规划确定的曹杨路商贸功能景观轴、铜川路文化休闲功能轴的文化内涵,发挥规划建设中的真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的辐射作用,建成一个集艺术表演、影视欣赏、文化交流、会展服务、图书销售、集藏品交易于一体的文化商业集聚街区。要特别重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尖端人才的引进,大力发展影视摄制、广告设计、动漫制作、咨询策划等文化创意产业。在这同时,为了提升竞争优势和集聚规模效益,建议配套引进都市旅游、传统饮食等产业,实现文化、休闲、旅游、租赁等行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繁荣区域文化市场。
3、致力各类优秀人才开发,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关键是培育和造就一大批高层次的优秀文化人才和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者队伍,这是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建议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人才战略中的主导作用,积极研究制定有利于人才流动、培养和发展的相关政策,多途径、多层面地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和从事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来真如城市副中心发展和创业。要加强与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和专业文化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大各类文化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力度,形成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要通过举办各类高层次、高质量的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一批名画家、名作家、名书法家、名主持人等各类文化精英人才参加,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通过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要加强对区域现有的文化艺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士的培养,充分发挥区域文化名人、民间艺人、业余文化工作者特别是运作文化项目的经营管理者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培训和专业考察的机会,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类文化领域的社团组织,形成切磋、交流、研究的平台。建议在本区层面上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可以采取银行贴息、配套资助、文化项目补贴以及对优秀文化领军人才的奖励等方法,加大对重点文化项目、相关企业和优秀文化人才的扶持和关心力度。真如城市副中心提高文化软实力所推出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将会得益于该专项基金的建立和运作。
三、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的实施策略
在当前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背景下,提高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做到正确定位,注重差异,分段实施,量力而行。要以前瞻和创新的思路,为把普陀区打造成上海西北部文化高地,并成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而努力。
1、坚持统一性,符合区域战略定位
真如城市副中心是上海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它在上海西北的区域枢纽地位日益加强。因此,提高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一定要服务于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的需要。在上海城市发展升级的进程中,真如城市副中心要按照自身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在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重点发展商务、会展、都市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使之真正成为上海西北地区的现代商务商业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之一。
2、坚持差异性,尽显区域后发效应
徐家汇、江湾一五角场、花木、真如四个区域是上海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徐家汇城市副中心规划功能定位为城市文化、体育、商业中心,目前已经基本建成;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规划功能定位为以知识创新为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花木城市副中心规划功能定位为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和市民公共活动中心。相比较而言,作为上海城市第四极的真如城市副中心,是上海城市发展重要一笔的最终挥毫,应该在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上做足文章,尽显区域后发效应。要坚持差异性,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加大对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综合竞争力。
3、坚持阶段性,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2007年11月,真如城市副中心已经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预计将用三个五年规划全面建成和运营。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并且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危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势必对真如城市副中心的开发建设带来重大影响。为更好地应对危机,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加强研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研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对实施进程进行调整,坚持分阶段地有效推进和实施,不应以牺牲规划标准仓促上马,从而为后续建设和招商带来影响。
提升真如城市副中心文化软实力是一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坚信,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具有厚实文化底蕴和综合竞争实力的真如城市副中心,一定在不远的将来矗立在上海的西北部。
 
 
二○○九年一月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