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区建设,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日期:2019-01-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区政协科技科协界别组
一、调研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今年3月26日,上海高规格举行历史上首次人才工作大会,李强书记的重要讲话,释放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烈信号。
普陀区正坚决贯彻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标准管理,全面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我们对卓越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引才聚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前所未有,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也前所未有。为此,区政协科技、科协界别将“聚焦两区建设,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作为本年度界别协商议题,邀请专家、相关职能部门、政协委员等成立调研组开展调研。
二、国内外引进高端人才的先进经验
高端人才是指人才队伍中的高层次群体,是能够对企业、院校、科研机构乃至一定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起到带动作用的人才。
国际上,世界各国都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美国对高端人才特别推出了“H-1B签证计划”;高端人才直接申请就可以成为美国的永久居民。德国加大财政预算中对科技开发和教育的投入比例,设立大量研究所、基金会以及奖学金项目。日本通过开展科研领域合作、加强民间社团交流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新加坡通过打造国家级猎头服务公司,形成完善的引才体系。
在国内,调研组重点对杭州和苏州进行了考察。杭州坚持政策创新、项目引领、搭建平台、加大培育、提升服务“五轮驱动”,积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苏州构建起了紧缺人才、创业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三个层次的引才政策扶持体系,并将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三、普陀区引进高端人才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普陀立足“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发展目标,努力厚植人才优势。2018年,普陀正积极推进“才聚普陀”计划,通过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尽最大努力、以最大诚意集聚优秀人才,服务人才发展。
1、以政策创新引才
制定发布了《普陀区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实施意见》,人才政策更精准、更直接、更全面。一是产业布局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实施高精尖为标准的人才激励机制。2018年初,我区波克城市徐仁彬、帝联公司康凯、点掌公司毛羽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二是市场导向与人才激励相结合。聚焦关键型人才,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奖励,2017年,共有25家企业的94人享受高管补贴,15家单位的17人享受科创人才政策,71家单位的292人享受人才公寓,32单位的203人享受租房补贴,147名区“四才”得到711万元的奖金资助。三是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积极推进建国家级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对获得科学技术奖的个人及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匹配和奖励;以技能竞赛为抓手,通过竞赛提升我区高层次的技能人才队伍,通过竞赛发现一批技术能手。
2、以机制创新聚才
不断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机构的协同合作,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一是健全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四个层面的会议机制,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深化与经济职能部门的人才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判企业人才发展情况。三是完善与区房管局的房源动态信息调整机制,确保人才公寓的房源供应,合理高效地为人才推荐和配置房源。四是建立与区投促办的服务需求响应机制,及时解决重点企业的服务需求,以服务深度加大留才力度。五是优化组团式联系服务机制,整合各部门力量到用人主体听需求、讲政策、答疑惑、解难题。六是建立三级联动服务机制,通过“区人才服务中心——重点地区人才服务部——楼宇、园区、人才公寓、人才服务站点”三级联动的人才服务网络,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3、以服务创新留才
秉承“服务是普陀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一体化、零距离的服务体系,搭建六大服务平台。一是建立“人才优享卡”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管家式、菜单式、组团式、智能式的服务。二是提升HR沙龙宣传交流服务平台,为区域重点企业提供联情、联谊、联志平台。三是强化人才开发培养服务平台,积极推荐区域内高层次人才参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上海市“千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深化区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四是深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做好人才引进、居转户、居住证积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工作,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五是加强人力资源机构合作交流平台,发挥人才中介机构的整体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六是推进校企招聘平台。根据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和高校招聘会的安排,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高校,主动参与校方主办的现场招聘会,为企业搭建校企招聘服务平台。
但是普陀区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高端人才聚集程度不足,高端人才类别较为单一,高端人才引进市场化程度不够高,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体系尚不够完善等等。
四、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
1、明确导向,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抓住普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产业导向,大力引进“高精尖专”人才,推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相匹配,走“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之路。一是制定普陀区高端人才的认定标准。要结合普陀实际,进一步细化对高端人才的定义,制定标准、明确范围。既要继续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要鼓励引进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加快培养造就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二是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把企业家队伍建设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要实行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产业招商与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同步推进、园区招商与园区引才同步推进,对符合条件的顶尖领军人才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政策支持。三是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要继续开展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人才需求摸底工作,建立人才需求信息的动态管理台账和重点企业、项目紧缺人才库,引导企业制定引才规划,适时组织有针对性的人才对接洽谈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中介机构精准引才。四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产业。建立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托开奕人才、蓝海人力等知名企业,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
2、完善政策,形成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
对接市人才“30条”和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结合普陀实际,围绕人才集聚、培养、流动、评价、激励等环节,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更多具体政策和实施细则,始终保持政策的比较优势。一是强化政策的吸引力。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做法,结合我区实际,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优先保障人才资金,提高人才补助标准,完善人才政策配套细则,让人才政策更解渴,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对高端人才的福利支出,形成政府企业合力引才的良好局面。二是增强政策针对性。围绕“1+4”重点地区和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重点产业,立足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实行精准引才、靶向引才,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助推区域差异化发展。比如桃浦地区,应该制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专项政策。三是提高政策的开放度。要实行更加开放和灵活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对柔性引进、智力引进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尽快研究制定重点企业引进海外人才和离岸创新人才等专项支持政策,广泛吸纳海外人才为我区创新发展服务。
3、搭建平台,打造高端人才的“创新熟地”
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来说,最看重的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发展事业的空间。我们通过搭建产业平台、创新平台,努力为高端人才提供“创新熟地”,加快形成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是发挥功能型平台集聚作用。以区内48家国家级、市级科创平台为依托,以2个市科创中心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为抓手,聚焦智能科技、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组建好相关技术研究、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的核心团队。二是放大科研院校溢出效应。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武宁创新发展轴理事会,完善科研院校联席会议、知识产权推进会等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带动全区、辐射全市的创新要素集聚带。与同济大学合作,推动沪西校区改造升级;与中电科五十所合作,推动建设5G通讯科创中心;与上海电科所合作建设机器人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与华东师大共建工业控制安全创新服务平台、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共同提升华大科技园能级。三是提升众创空间品质。发挥全市首家区级众创联盟作用,引领全区现有20多家众创空间改造升级,朝着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大力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社区、街区、孵化区相融合的新型创新创业载体。
4、提升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发扬好顾客至上、随叫随到、无微不至的“店小二”精神,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联系服务人才机制,确保人才的需求第一时间响应,人才的困难第一时间解决,人才的发展第一时间关心,让人才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普陀的温度,安心融入普陀、扎根普陀。一是做好人才宣传工作。要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隆重表彰为普陀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增强人才在普陀创新创业的荣誉感、获得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关注人才和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人才服务措施。要不断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及其团队提供创业扶持、项目推介、专业顾问等“全链条”服务。同时,努力为人才创造高品质生活,从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考虑和满足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需求,降低生活成本。三是加快人才服务软件设施建设。要加强人才工作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探索建立健全人才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为普陀人才工作开展、政策制定等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