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将“半马苏河”打造成普陀“人民城市样板间”

日期:2024-01-22 来源: 普陀区政协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将“半马苏河”打造成普陀“人民城市样板间”

协商民主学生实践体验(上海市曹杨二中)基地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公共空间,首次完整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区域文旅品牌建设能够通过整合区域文旅资源,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基于上海市苏州河治理成果和苏州河普陀段步道贯通,2020年底,区政府整合沿岸文旅资源,全力打造“半马苏河”新名片,正成为普陀区“十四五”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普陀区协商民主学生实践体验(上海市曹杨二中)基地的“小委员们”在委员导师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聚焦普陀建设热点——“半马苏河”新名片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大小委员共同发声,为“半马苏河”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品牌优秀样本助力。下面就进一步建设“半马苏河”新名片提出我们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

1.沿线文旅资源分布还不均衡。目前我区文旅点位较少,总体呈“两头重,中间轻”的不均匀分布。特别是西起强家角,东至镇坪路桥的7公里岸线,几乎是文旅空白区域。

2.“半马苏河”影响力还不强。调查发现,居民对“半马苏河”知晓度高低是与他们与苏州河的生活居住距离的远近密切相关,这与“半马苏河”品牌打造时间不长、宣传辐射影响范围不大有关,以致于“半马苏河”成为普陀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的群众基础还不深厚。

3.沿岸便民设施尚待完善。调查发现,沿线餐饮等便民场所相对不足,路灯密度较低,景观风格也较其他区段比较单一,宣传设施缺乏维护等问题仍然存在,有相当一部分步道建设在居民区沿苏州河岸线的边缘,步道宽度不足。

4.交通配套建设矛盾较突出。实地走访发现,公交、地铁站点距苏州河岸线覆盖率较低,目前还存在部分路段反复修路的情况,影响出行。

5.文旅场馆设施与内容较相对不足。沿线部分文旅场馆存在访客互动和创意内容不足,场馆设施需要翻新等硬件问题,且多数场馆涉及苏河文化元素较少,场馆建设赋予“半马苏河”文旅品牌有改进空间。

二、对策和建议

1.活化滨水苏河。在原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步道双向开放,打造新娱乐丰富体验,设立专板讲述苏河故事,加强与周边街道、社区的联系,在河岸居民区设立缓冲地带,拓展河岸发展空间。鼓励商家在周边地区开设小型营业性消费、休憩场所,挖掘内在商业发展潜力,加强宣传特色市集以吸引大众提升经济效益,丰富游憩体验。加大文化场馆与“半马苏河”品牌关联度,场馆、商家结合自身,开展主题活动和联名推出相关产品,为游客提供苏河特色的沉浸式滨水空间体验,提升发展驱动力。

2.打造生态苏河。以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为活动基地,设计生态科普展览,组织生态科普讲座。开设“半马苏河”生态实地研学项目,鼓励市民参与苏河生态保护与长期治理中。立足于苏河十八湾的秀美景致深化生态旅游推广,规划优化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服务,向市民推荐更多风景秀丽的好线路,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3.凸显艺术苏河。文化场馆挖掘特色以优化文旅场馆互动模式,开展更多元的科普体验活动。设立系统的苏河宣传体系、科普课程、互动形式,以学校、社区和现有的各类场馆为辐射点,开展宣讲活动扩大知名度。加强与自媒体等平台合作提升线上便捷服务体验,在“漫步普陀•阅享建筑”、“悦享半马苏河活力”等线上参观活动中进一步增添“VR”参观模式。增大线下二维码曝光度与可信度,定期检查与完善并推出相关路线结合的配套音视频资源合集。另外增添更丰富、更具苏河特色、紧跟潮流方向、定期更新的沿岸陈设、公共艺术品等。规划苏州河不同的艺术功能区,结合苏河游船打造潮流与情怀兼具的苏河胜景。

4.立足人民苏河。增设个性便民服务设施,不断提高苏河水岸驿站服务质量,加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线上线下共设市民留言板收集意见,有关部门及时反馈完善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旅游交通配套建设,增设“‘半马苏河’旅游专线”,在各文旅场馆设置停靠点。设计游览规划小程序,以科学规划节约出行时间、提升游览质量。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