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女性志愿者团体在社区治理 中的作用
日期:2022-02-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她们担任了多重角色。同样,在参与社区自治管理各项活动中,她们也发挥了“多面手”的潜能,女性志愿者团体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女性志愿者团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并加强对其引领和指导,是普陀政协妇联界别今年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这项课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将女性志愿者团体打造成党和政府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将其塑造为深受妇女群众信赖和喜爱的一股正能量。
为此,普陀政协妇联界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研工作,先后多次深入走访居民区,与志愿者团队开展10余场座谈交流会,并采取了发放问卷形式,共回收465份问卷,广泛收集志愿者心声。并重点调研真如镇街道公益品牌“益夫人”志愿者团队,旨在了解女性志愿者团队在社区治理中的发展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做法,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下一步实践的建议和相关举措。
一、女性志愿者团队现状和特点
(一)真如“益夫人”巾帼志愿者团队现状和做法
2018年,真如镇街道组建了36支、每支各20名妇女骨干组成的具有宣传公益、志愿服务功能的“益夫人”巾帼志愿者团队,她们当中既有退休前从事会计、教师、医护等工作的阿姨们,也有部分在职白领。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拆除违建、小区绿化整治、文明家风传递、党建宣传、党群服务、志愿服务等方面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冬日来临之际,“益夫人”团队85位志愿者参与组成了“爱织路”编织社,克服自身难处,加班加点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编织了近100件毛衣,给孩子们送上贴身的温暖。再如,曹杨花苑居民区发动“益夫人”团队力量,在48天里拆除了187个违建点位。在小区绿化整治活动中,团队共同制定了绿色庭院计划,打造出具有花苑社区特点、居民认可的“共享菜园”,还打造了一面“家风家训文化墙”,引导居民参与自主设计,传递家庭文明之风和邻里之情。
调研总结发现,女性志愿者团体参与社区治理注重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具有联系广、反应快、影响大等特点,发挥了较强的服务、沟通、协调和监督等作用,积累了较充分的经验做法。团体通过开展富有女性特色的巾帼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群众走在时代前列,充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更多的妇女群众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融入社会,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
(二)全区女性志愿者团队的现状
近年来,普陀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的推进,各志愿者团队也得到了持续充分的发展。截至2021年3月,全区注册志愿者共有26.4万人,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102小时,志愿者活跃度77.12%。其中,女性志愿者团队呈现出鲜明特色、规模逐步壮大、服务成效愈加显著,获得女性社会组织、妇联界别等多方嘉奖。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女性志愿者团队也奉献了巨大力量,充当了社区群众健康防疫的守护者。
二、女性志愿者队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社区治理环境渐趋复杂,女性志愿者团体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团体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参与社区治理的女性志愿者团体存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职妇女参与度不高、现有团队年龄结构不均、缺乏专业技能。志愿者队伍中90%以上的群体为女性退休人员或家庭主妇,在职妇女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兼顾家庭照顾等主客观原因,对于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度不高。
这给志愿者队伍带来的结构性问题表现在年龄和专业水平方面,现有团队的年龄结构不均衡,超半数以上的人员年龄在50-60岁之间,甚至有部分在60岁以上,团队缺乏30-50岁的中坚力量。同时,部分志愿者缺乏社区参与和治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现代家庭、社区内部问题渐趋纷繁复杂,群众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越来越需要诉诸于心理、法律、医疗等专业技能,这对志愿者团体的服务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在去年的拆违工作中,面对有抵触情绪,甚至患上心理疾病的居民,除了要给予其爱心和耐心以外,也更加需要心理咨询背景的专业人士参与辅助。
(二)组织管理方面相对落后
女性志愿者团体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活动组织偏行政化,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在具体活动方面,表现出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相对陈旧,活动阵地偏少,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等不足。
当前多数志愿者团体由外部行政力量引导组建,而非完全由群众自下而上自发组织形成,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行政化色彩。团体在发挥志愿服务的首要功能时,时常需要承接上级行政任务,从而导致团体的目标定位不明确,组织管理上具有依赖性,内部缺乏相对健全的管理机制,从而对团队人员、活动组织方式、服务范围和事项、组织激励办法等未加以明确规范。
组织管理的不足带来的是活动形式的僵化、服务质量不够到位等弊端。志愿者团体在开展活动时,容易忽视对群众实际需求的挖掘,缺少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和活动形式。目前,“益夫人”巾帼志愿者团队参与的主要活动多为街道或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垃圾分类、拆违工作、楼道整治、绿化提升等,作为志愿者团队应当深入小区,关注居民群众关切的事情,组织更多有创意、有吸引力的活动,以带动群众积极性,提升社区参与率。
(三)女性社区参与的支持弱
女性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外部支持较弱。一方面是内部支持不足,女性志愿者承受到来自家庭及邻里等各方面的压力。在目前中国的基层社会现实中,多数群众认为个人管好家庭内部的家务事就可以,对于所处的社区公共范围的事情,往往存在普遍的“事不关己”的心态。因此家庭内部的伴侣、子女以及街坊邻居往往对于女性参与社区志愿活动,都心存不认可的态度。
另一方面是外部动力不足,女性志愿者团体往往由于身处基层,缺少资金、项目和人才等方面资源,难以满足社区治理多方位需求。同时,女性志愿者团体内部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资源调配的意识方面和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欠缺,会导致团队的交流合作减少,缺乏来自社会面的支持。
例如,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来,“益夫人”巾帼志愿者团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仅仅采用以家庭为主阵地的方式,依靠团队成员在小区内的动员鼓励,难以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持续性的成效。如何实现居民意识转变、全员主动参与以及良好习惯形成,还需要志愿者团队发挥资源调动和组织协调的能力,联合街道、居委会、小区物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把垃圾分类做实、做细。
三、下一步建议及举措
女性志愿者团体在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和社会支持方面的问题,共同制约了其在社区治理中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普陀政协妇联界别将针对上述问题,判断未来社区发展环境与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及举措。
(一)加强团队建设,引进培育结合
女性志愿者团体在队伍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建设,将引进人才与培育人才有机结合。为建立覆盖广泛的组织网络,应提高各年龄层妇女群众的参与度,建议采用自荐、推荐等多种方式,吸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类型的妇女群众加入志愿组织中。鼓励在职妇女在工作之余,以灵活机动的方式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发挥专业技能,将社会参与面扩展到基层、落实到社区、延伸到邻里。积极邀请专业人士、有影响力的女性代表参与团体活动,广泛传播先进的社区治理经验。同时在组织内部,定期开展专业化、职业化培训,鼓励女性志愿者通过自我学习、系统学习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
(二)规范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在女性志愿者团体组织管理方面,一是规范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减弱基层社会组织行政化色彩,充分尊重其组织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其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自组织的优势,指导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对团队人员、活动组织方式、服务范围和事项、组织激励办法等加以明确规范。同时在组织管理方式上,建议实行项目化运行机制,通过独立项目运行的方式汇集各类资源,提升规范管理能力,增强项目落地,把控实施效果,培育优质服务品牌。还可适当引进第三方组织,通过公益创投、公益招投标等购买服务方式,吸纳更多组织协同参与,进一步激活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的活力。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志愿团体组织也应紧跟潮流,通过“互联网+”志愿活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互联网提供了了解和满足妇女群众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收集舆情信息,采用妇女群众喜爱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和时尚元素,组织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丰富活动,及时满足群众利益诉求。
(三)协调社会资源,强化支持力度
针对女性志愿者社区参与内外部支持较弱的现状,应加强沟通理解,协调整合资源,强化社会支持力度。首先,进一步加强与家庭成员、邻里的沟通理解,促进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同时做好志愿活动的成效宣传,提升各方社区参与和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争取更多的内部支持。
其次,上级部门应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协调资金、项目和人才等方面社会资源,提升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为志愿团队提供外部支持。同时,充分保障经费来源,更多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以保障志愿者团体用于实体化硬件设施建设的经费、职业化工作队伍建设的经费、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日常化运作经费以及各项组织活动开展的经费。
最后,志愿者团体应加强与其他社团、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和合作,建构和完善制度化、常态化的对话交流、沟通协商的机制和载体,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编织一张以妇联为枢纽、女性志愿者和群众广泛参与的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横向性互动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