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组
当前,新媒体日益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以及交往通讯的重要媒介,而新媒体因其传播主体多等因素,容易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干扰。探索如何运用新媒体在青少年群体中提升工作影响力,更广泛地覆盖青少年群体,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奋斗目标上来,是创新工作手段,拓展工作平台,做好团青界别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运用上的再实践
1、凸显组织特性,改版官方网站
对团区委官方网站“上海普陀共青团”进行改版。网站在风格上,突出共青团组织的特点和区域文化,追求围绕中心、服务基层,整合视频点播、资料下载、信息报送、逐级审核、邮件收发等功能。6月至11月,吸引全区青年组织和团队报送信息达800条,网站平均访问量达500次/篇。
2、推进机制运作,建设团青微博
加强对团区委微博“普陀青年”、区青联微博“普陀青联”的建设。制定操作流程,优化设计和发布。加强微博联动,逐步开通青年工作项目微博,如“含羞草工作室”、“新上海人俱乐部”等。组织引导各青年组织及其骨干开设微博,与 “普陀青年”、“普陀青联”、“上海普陀”、“青春上海”互粉互动,努力发挥微博集群效应。截至目前,“普陀青年”、“普陀青联”累计发布微博2199条,粉丝数达5474人,全区青少年组织在新浪、腾讯上开通的认证微博达100个,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了一定影响。
3、加强信息互动,开通手机报
开通“普陀青年”手机报实时发布平台。面向全区各界青少年以及青年工作者,每月定期编发“普陀团讯”手机报,在“十八大”期间编发每日要闻专报,每期覆盖青年2000余人。
二、新媒体运用上面临的问题
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团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青少年群体与青年组织的沟通渠道畅通了,联系更为紧密了,感觉更为亲近了。同时,新媒体运用也遇到了新问题,如响应度需要不断升级、影响力需要持续提升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一)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
1、网民关注热情的消减
以微博为例,百度指数的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8月,新浪微博的用户关注度趋势一季度内下降了10%、一个月内下降了18%,人们包括青少年群体对微博的关注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自媒体对主流舆论的冲击
在自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者,“社会舆论场”的兴起对团青工作的“主流舆论场”构成了冲击。
3、青少年文化需求构成的挑战
如今,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为80后、90后,传统的单向宣传模式与年轻一代的文化情感需求存在距离。
(二)工作特点的局限性
1、组织属性的特点
在新媒体运用上,作为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牵头推进部门的党政机关对新媒体运用普遍起步较晚,也较为谨慎,而新媒体多元的内容和形式、草根的表达方式也与官方机构的严肃统一存在差异。
2、宣传方式的单一
青少年关注的内容多出于兴趣,关注目标从已知人群出发。如何扩大新媒体的覆盖面,贴近青年、吸引青年,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有待进一步摸索。
3、人员配置的不足
新媒体工作者大多为兼职,人员配置的局限与新媒体发展的迅猛有距离。以团区委为例,目前团区委的新媒体工作主要由宣传部负责,在编1人,同时需要负责信息化建设、主题活动、宣传报道、课题调研、志愿者工作等,导致时间和精力受限。
4、应用能力的滞后
基层对于新媒体运用的娴熟度直接决定着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新媒体工作的实效。目前,很多一线新媒体工作者对于新媒体存在着技术困境和知识盲点。调查表明,44.9%的青少年微博管理员希望能够得到诸如微博发布技巧、如何运用微博引导青少年等方面的培训。
三、对策建议
(一)把握传播规律
1、信息原创的重要性
原创是新媒体运用的精髓。对于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微博,原创信息应主要围绕青少年展开。如,以“普陀青年”为例,围绕关爱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第二课堂”的开展,发起“微行动”、“微故事”等“微话题”记录志愿服务的点滴片段;针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组织“微镜头”、“flash大赛”、“微感言”征集等“微活动”,吸引他们主动关注和参与。
2、信息发布的规律性
《2012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政务微博报告》显示,中央三大部委在发博时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钟形曲线状。在信息发布的时间上,团青微博也应注意此规律,即把握上午9、10点和下午2、3点在职青年工作时间和夜晚8、9点休闲时段,比较集中地发布信息,吸引青少年关注。
3、信息内容的实用性
据调查,青少年对于政府机关网站和微博的关注主要源于“实用性”。因此,青年工作的官方网站和微博应转变形式和内容,贴近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以青年的热点、焦点内容为载体,更多提供毕业生就业指导、文化娱乐、青年交友等信息等,开展软性舆论引导。
4、信息发布形式的多样化
一是应当互动多,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的特点,如在网站上开设信箱、在微博中开展话题互动等;二是应当配图多,图文并茂的信息会促进查看或评论数量的增加;三是应当活动多,如通过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通过微博开展“微活动”、“微话题”、“微投票”、“微博墙”等,拉近青年组织与青少年的距离。
5、交流模式上的人性化
在理念上,应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区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为例,如推出普陀青年志愿工作吉祥物“天天”和“点点”,开通微博“天天点点在普陀”,宣传“你我志愿一点点,美好生活一天天”的口号,以拟人化的交流模式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同时,适当使用网言网语、创新非政务性的栏目和板块等。
(二)加强自身建设
1、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强新媒体工作者自身素养的提高,既要政治坚定,又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二是要定期举办新媒体运用培训,通过理论讲座、交流反馈等,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三是要借鉴优秀经验,学习优秀实例、培育青年自己的优秀微博、优秀博主,组织开展参观考察。
2、建立信息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管理体系,将各青年组织和团队纳入日常宣传工作,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二是加强管理考核机制建设,制定《信息奖评选办法》,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将工作情况与评优激励挂钩;三是规范信息发布与应急机制,发布《微博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细化要求、责任到人,将信息的审核发布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规范化、机制化,保证信息发布的严肃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3、打造联动体系
要加强青年组织体系内部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区内各委办局、各级青年团队组织以及团市委、市青联的信息联动,实现宣传及时、声音统一、覆盖立体;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媒体的交流合作,弥补自身在社会资源整合、技术平台开发和专业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不足。2012年7月起,团区委、区青联尝试与微博运营商合作,借助新浪微博“微直播”、“微话题”、“微讨论”、“微投票”等平台,发起线上活动12次,实现新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势共享。
4、培养“网络意见领袖”
青年在互联网上表达所形成的民意,是社情民意中最为活跃、最为尖锐的部分,而其领军人物即“网络意见领袖”,他们不仅善于制造热点话题,更能够影响话题的讨论方式和导向。因此,在青年工作中要重视“网络意见领袖”对青年人的感召力。一方面要自主培育负责任、善表达的青年骨干,成为团属“网络意见领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整合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网络达人等,通过@、评论、跟帖、转发等,与他们建立网络互动,借助社会“网络意见领袖”的粉丝量扩大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以第三方的视角加强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传递正能量。
基于新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运用好新媒体,以青少年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手段和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凝聚,对于团青界别而言任重而道远。团青界别将继续依托共青团组织和青联组织在新媒体运用方面的先发实践优势,努力畅通与青少年群体的沟通联系渠道,倾听青年心声,服务青年需求,密切与青年的关系,为“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