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精、细、实” 推进政协工作
钱城乡委员说,此次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落实了中央关于求真务实的要求,报告起草过程中,组织了多次座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并经过多次修改,工作着力体现“精、细、实”。
所谓“精”,即精致。十三届区政协工作更加精细,如专委会配备了专职主任,为推进“两个轮子一起转”提供了组织保障;对苏州河论坛的内涵进行扩展,打出了普陀的品牌,为政府和企业搭建了平台,研究普陀经济转型发展。这些工作做得更加精致,得益于发挥全体委员的智力优势。
所谓“细”,即细致。区政协机关在为委员服务方面工作更加细致,2012年我们做了些探索,如开通手机平台,让委员及时了解政协工作动态。通过预告、电话、短信提醒等方式,让委员感受到贴心服务,带动委员共同履职。2013年区政协机关工作重心将进一步下移,积极为委员做好服务。
所谓“实”,即务实。区政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方面更加务实,如2012年区政协的重点调研课题紧扣区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展开,既体现前瞻性、引领性,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各专委会、界别组的课题调研、提案和社情民意等,也都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展开。
政协的优势之一在于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能看得到问题,讲得出问题,分析得透彻。谋划和安排好2013年区政协工作,首先要对政府工作报告作深入解读,引导委员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各项履职活动。如,要通过举办苏州河论坛,继续为政府和企业搭建平台;课题研究上,政协要把政府想做的事说出来,并体现到政府工作中去;在普陀转型发展问题上,委员们要多为今后桃浦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要关注和研究普陀平台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关于2013年区政协工作,要重点围绕“三个三”展开,即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针对区政协工作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委员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政协机关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着力加强政协“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载体、平台建设,以此来推动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的有效发挥。希望各位委员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对2013年区政协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区政协将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建议,对政协工作要点作进一步细化,并通过广大委员的共同努力,争取在新的一年打造一、两个亮点,使政协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继续支持区政协之友社工作
谢筠委员说,政协之友社是具有爱国统一战线性质的联谊团体,是政协和老委员联系的纽带。区政协之友社根据自身性质和社友特点,本着量力、宽松、自愿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密切了老委员之间的联系和友情,丰富了社友的晚年生活,发挥了学习提高、和谐向上、团结联谊的作用。今天又看到不少新社员加入之友社,感到很高兴。今后区政协要继续创造条件,关心和支持之友社工作,让之友社的骨干多参加一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之友社的向心力、凝聚力。
政协沙龙形式好、效果好
汪胜洋委员说,政协沙龙是2012年区政协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也很有趣。每次活动围绕某个主题,大家充分交流,畅所欲言,气氛非常好,质量非常高。会后区政协办公室还把大家的观点刊载出来,并以通讯刊物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领导,效果很好。希望2013年政协沙龙的面再广点,参与的委员更多点,希望让更多的企业家来头脑风暴。并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苏州河北面的几个区本来都处在一个水准,但为什么杨浦、闸北等,近年建设得比普陀漂亮,普陀本来是先行,人家后发,但人家为什么好,我们为什么落后,怎样把普陀建设得更好?
建言得力 方法得当 效果得体
夏斯德同志说,十三届区政协履职效果明显。一是建言得力。开展了七个课题的建言对接,促进建言成果真正落实到政府工作中去。举办了苏州河论坛,扩大内涵,拓展外延,与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方法得当。委员沙龙是组织委员建言的有效形式,通过思想碰撞形成灵感,形成思路。三是效果得体。区委、区政府对政协建言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政协建言有作为,政协有地位。提两点建议:一是继续抓好苏州河论坛。将苏州河建成上海市民都愿意来的一条河,充分享受苏州河的城市景观。二是推进老年俱乐部建设,关注普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将老年俱乐部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加以推进。
借力使力 推动工作
姜静勇委员说,我作为一名老政协委员,从报告、从参加政协活动中,有五点感受。一是围绕大局,有效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建设,掌握节奏,张弛有度。二是立足两轮,夯实基础。专委会和界别组是工作基础,比如去年我们中共特邀界别参观邻里中心,还有建言对接工作,非常实在。三是提升意识,牢记职责。政协短信平台,感到很亲切。同时提醒我作为政协委员的职责和义务。四是凝心聚力,成效显著。各方面力量集中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五是借力使力,恰到好处。借助区委、区政府的力量推进工作。关于提案工作,有四点感受。一是虚实结合,注重质量。二是议题广泛,注重民生。涉及民生的提案占所有提案的56.6%。三是跟踪指导,注重督促。四是评优彰先,注重民主党派。
应把苏州河论坛成果转化到区域建设中去
白文斌委员说,新一届政协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务实。一年来,区政协坚持围绕“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这个中心,拓展履职载体与平台,建立对接机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苏州河论坛是区政协的特色和品牌。2012年,区政协与民建市委联合举办“2012苏州河论坛暨浦江论坛”,反响很好。近几年,苏州河论坛成果很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肯定。但苏州河沿岸的建设变化并不大,建议把论坛的成果真正转化为建设的结果,推动普陀的发展。
政协应更多关注人口和社会发展
马毓委员说,新一届政协服务大局、关注民生、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卓有创新。尤其是提案工作,抓住热点难点,作出了积极贡献。政府在提案落实上也能落实“四个办”要求。建议政协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多关注人口和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区的人口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老龄化、小户化、少子化,形成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外来人口增长快,需要加强相关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人口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注重发挥闭会期间委员作用
潘卸洪委员说,按惯例,政协大会四天会议结束,委员集中履职基本告一段落,但作用发挥有限。曾撰写提案,建议把各地在沪商会等集聚到一起,为普陀招商引资助力,相关部门在关注,但一直没结果,希望能得到答复。2013年工作希望进一步量化,年底检验是否达到,让政协工作更扎实。要注重发挥委员闭会期间的作用,如切实加强界别组活动的跟踪,围绕提案落实情况进行反馈,不要让政协委员工作在闭会期间被边缘化。
提案答复要动“真格”
朱春香委员说,今年政协对提案工作更加重视,希望重视还必须与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委员的提案不乏真知灼见,有些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才能办结。对这类提案,政府的承办部门就不能笼而统之地为完成任务般的回复,让委员签字了事。而是要动“真格”,建立相应的跟踪机制,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每年答复该项工作的进度,到办结为止。
调研工作要更细,更注重质量
张迅委员说,感觉政协工作要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改进调研工作。比如到一些街道调研,停留在官方接触,想真正了解情况,要看委员所在行业和调研领域是否有关联、有接触。只有全面掌握情况才能提出好建议。新的一年,希望调研题目方向更细点,更有选择,人不能太多,要锁定几个方面。可以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根据委员结构,组织有兴趣的委员参加。同时,组织工作要更细,进一步量化,以提升调研的质量。另外,有些提案答复态度很好,但签完字就没了音信,工作没有持续性。
应全面体现“三大”,做到全覆盖
张文明委员说,“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的概念可以在政协工作中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但是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对相关内容的论述略显单薄。报告对经济方面阐述较多,对社会、文化等方面阐述较少。委员来自不同领域,建议更多地体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建议,深入体现政协“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内涵。
协作互动 优势互补
骆奇委员说,2012年政协工作体现了求真务实、稳步推进的特点。特别是各专委会和界别组的工作注重发挥专业优势,选取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活动,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2013年,我们将围绕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加强专委会、界别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真正实现协作互动、优势互补。
加强“三大”建设
黄晓峰委员说,2012年,区政协紧紧围绕“创新求突破,提升促发展,努力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课题调研,通过“走出去”、“沉下去”的方法,形成了三万余字调研报告。同时紧紧抓住“苏州河论坛”品牌,促进发展、宣传发展,成效斐然。2013年,建议紧紧围绕“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三块建设,加强学习,发挥功能,增进团结。在新的一年中要明确定位,拓展思路,开展建言更多贴合“美丽中国”要求,深入调研,为建设幸福普陀提出更有创意和作用的提案。
发挥主体作用 提升履职能力
仇许玲委员说,去年是十三届区政协工作的开局之年,政协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学习培训,加强课题调研,开展委员沙龙,充分发挥了委员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参政议政的能力。对于区政协的提案工作,区政府各承办部门高度重视,加强沟通,答复及时,一改“重答复,轻落实”,体现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以整体规划推进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设
李科委员说,当前,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提智慧城,这是城市发展的转型,普陀区政府抓住契机,将桃浦列为智慧城,受到市委书记韩正的重视,令人振奋。希望政府能够把握机遇,进而整体规划: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为科技类产业制定统一标准,优化资源整合,聚力发展。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增加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商贸科技区的建设离不开人才保障,要在体制机制上加强引才聚才的制度设计。
加强跨界别和跨专委会间的交流互动
周元祝委员说,区政协2012年工作两大亮点:一是注重课题研究。坚持民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注重标杆研究,通过民主协商为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二是苏州河论坛内涵扩展,延伸到新兴商贸、科技创新领域,凸显了普陀发展特色,建议加强委员间跨界别和跨专委会的交流、互动。
调研要重落实 助推智慧城发展
史和平委员说,政协是个大平台,课题调研更是务实之举,在调研之后更要注重落实和长效机制建设。建议组织科技沙龙。关于智慧城建设,应该结合当地环境,突出后发优势,彰显普陀特色,体现国内领先水平。要利用智慧城平台,以政府为先导,发挥杠杆作用,带动普陀区区内科技重点企业积极参与,不断丰富智慧城内涵,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应体现“三大” 深化提案办理
沈剑华委员说,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工作不断创新,作为区政协委员,也感受到信息量逐年增多。2013年的工作计划中,也更多地体现了政协“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的内容。对于提案承办方面,建议在办理的过程中,委员将评价表直接交提案委员会,使评价更客观、更公正。
继续创新和支撑品牌
邱忠民委员说,报告很有锐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民主监督、建言献策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苏州河论坛品牌的维护和发展需要更多的实质内涵来支撑。商贸科技区建设中,政协建言要突出不同的内涵和特色,利用现代科技改造现有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
戴顺康委员说,苏州河论坛要注重品牌宣传,加强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完善。
利用新媒体等新技术手段知情明政
胡亚明委员说,新一届政协班子在学习上对委员要求更高,给每个委员提供学习机会,组织很及时;新班子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如微博转发等方式,让委员们及时了解区里的情况,成效明显;作为基层委员,要对区里的大事有所了解,区政协组织参观了桃浦科技智慧城,效果很好。
完善建言机制 提高监督实效
朱伟琴委员说,政协从机关、常委会、自身运作入手,建章立制,更加规范。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形式更加丰富。苏州河论坛、委员沙龙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委员的专业优势,成为有效的参政议政平台。专委会配备专职主任、副主任,工作有声有色,确保“两个轮子”一起转。对于政协工作,有两点建议:一是民主监督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建言对接机制,从内容上有所拓展,注重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二是委员视察方面,建议年末集中视察与平时专项视察相结合,课题调研与专项视察相结合,提高视察实效。
政协会议体现会风文风的积极转变
顾忆红委员说,政协会议体现了对中央“八项规定”的积极贯彻落实。会风上,提倡环保节约,尽量实行电子化、少发材料;文风上,政协工作报告很扎实,没有空话套话;工作方式上,政协充分发挥了手机平台等载体作用,促进政协委员履职尽责。
加强民主协商
咸跃委员说,当前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是热点,政协工作也应该根据十八大精神,提升到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高度。目前,委员们对提案的参与度和重视度还有待激发、提高和保持,要进一步优化政协提案工作机制,保护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紧紧围绕区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出谋划策,集聚智慧,为我区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贡献力量。
政协工作紧贴中心、开拓创新
张学清委员说,一年来政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围绕区中心工作,紧贴“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中心任务,切实履行各项职能。二是政协工作在继承上一届优良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建言对接有声有色;开展头脑风暴,搭建委员沙龙“大舞台”,规范提案工作制度,推动提案工作切实开展。但是,新一届政协在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方面进展不大,在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方面缺乏创新,希望在下一年度工作中加以重视。
参政议政需要更多真知灼见
徐肇启委员说,政府近几年越来越重视政协提案的建议及办理,建议区政协进一步发挥参政议政平台的作用,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委员们也要积极更多地发表真知灼见,敢言敢为,在政协平台上发挥专业优势。
政协工作注重“四个抓”
赵永萍委员说,政协工作注重“四个抓”:一抓政协委员学习,二抓强化课题调研,三抓提高履职能力,四抓落实诉求实效。通过真抓实干,切实提高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