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第三组民生专题

日期:2025-01-21 来源: 普陀区政协

1月21日上午,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举行“聚焦百姓所期所盼,有效提升民生福祉”专题协商会议,中共普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红珍出席并讲话。副区长蒋龙,区政协副主席翁华建、柯政出席会议。翁华建主持会议。18位委员作了发言,蒋龙作回应讲话。现将委员发言内容摘编如下:

席  璐:建议:1.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与中小学交流合作;2.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将AI素养纳入学生评价体系;3.开发普适性教学资源,设立AI教育基地;4.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AI教育资源共享;5.加强教师培训,建立交流平台;6.组织多元化交流活动,引导社会力量支持。

李忠立:医疗健康是民生之基。建议:1.优化医疗资源分布,吸引优秀人才下沉,提升区属医疗水平;2.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异地就医结算信息化;3.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就医效率;4.强化属地药企创新能力,推动政府、医药企业、协会组织协调联动,共同践行社会责任。

陈晓宇:为进一步推进构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建议:1.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建议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增设新点位;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多渠道宣传,提高“宝宝屋”知名度;3.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卫生服务流程,提供专业活动设施和服务内容,加强家长育儿指导,共同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于  阳:要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建议:1.适度降低生效门槛,提供法律咨询和财产分割指导;2.调整赠送面积政策,增加旧改方案灵活性,明确资金来源;3.提供临时过渡住房、货币补偿与购房补贴,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安置,确保居民妥善安置。

夏  珺:普陀区借助大数据应用,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建议:1.民政方面,将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养老需求,精准匹配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更多民生服务的应用场景;2.人社方面,将借助大数据优化就业服务,精准匹配岗位与求职者,评估职业培训效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预防网络欺诈行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

王  华:为进一步提升我区体育场地设施品质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建议:1.市、区联动建标志性场馆,保障高品质赛事供给;2.提升区级场馆品质,打造“都市运动中心”,建设冰上项目综合场馆;3.优化社区健身中心布局,推动城市资源共享、合作共建;4.加强青训场地建设,填补50米泳池空白,增加多功能球场。

刘招川:普陀教育均衡发展良好,但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加强。建议: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人才的分层分类培养;2.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合理规划有限资金,通过集团化办学机制,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俞  颖:上海老龄化严峻,认知症挑战凸显。建议:1.广泛汇集资源,加强跨部门合作,绘制友好机构资源地图;2.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及认知症家庭专业能力;3.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4.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流程、全覆盖体系;5.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认知症,提高公众意识。

许敏霞:建议:1.继续整合区内优质资源,结合教、养、医三方面共同制定托育行业标准;2.打造普陀区托育服务人才培训品牌,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行业的人才培训体系;3.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共同打造托育综合服务示范点。

傅建平:高质量充分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重视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就业活力;2.加强教育与培训,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市场适应性;3.构筑就业友好生态链,规范企业用工,完善劳动保障制度,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数智化、精细化。

张  丹:建议:1.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精准支持薄弱学校;2.推动教育科技应用,建设数字化平台,引导智能化工具使用;3.加强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提升家长教育意识,促进社区与学校联动,实施志愿者计划;4.强化教育评价与政策反馈,建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教育政策反馈机制。

李启方:为优化便民生活圈,建议:1.加强资金资源整合,不断完善生活圈的服务功能;2.拓展人才队伍,完善市场推广,打造特色生活圈;3.深化政府合作,优化空间布局,设定负面清单,保证品质优先;4.强化技术支持,提升信息化水平。

尹  欣:普陀区数据局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推进民生领域数字化。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壁垒,优化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探索政府市场分工协同模式;2.深化数据应用,鼓励多方参与创新,围绕AI、区块链等技术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特色成果;3.强化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各环节安全防护,明确数据使用权限,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居民合法权益。

杨秋伊:建议:1.区人社局牵头,扩大人才政策辐射面,为普陀区吸纳专业人才;2.区卫健委、区教育局等部门要加强人才培养,鼓励社会青年参与心理疏导实践,为专业心理医师队伍的发展提供有益补充;3.在各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独立的心理咨询室;4.为街道镇社区卫生中心打造更稳定的药物采买渠道,确保居民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药物。

戴富祺:建议:1.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政策沟通、资源共享和项目联动;2.打造体育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3.优化体育场馆的供给,提供基础设施水平,盘活的闲置资源,增加特色场馆;4.丰富体育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赛事经济影响力;5.完善配套服务,创新公益共享模式。

陈秋龙: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区协商民主学生实践体验基地,建议: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关心和关怀,搭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与展示平台,助力学生运动员全方位发展。

何  川:建议:1.以改革驱动实现区域医联体新发展,强化医联体内资源流动分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2.加大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以弥补传统医疗服务不足的问题;3.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升其医疗设备水平。

季洪旭:在上海面临深度老龄化的背景下,智慧养老不仅是时代的迫切需求,也能成为促进普陀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建议:在区内打造智慧养老产业链,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