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特邀界别组
针对“头顶上的安全”问题,市委书记李强专门做了批示,要求加强管理,确保百姓安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玻璃幕墙的运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玻璃幕墙安全问题作为“头顶上安全”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广泛关注。普陀区玻璃幕墙管理工作在全市各区中较早启动,目前安全形势总体基本可控。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729栋玻璃幕墙公共建筑,涉及幕墙总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其中使用年限10年以内的建筑188栋,10年至25年的建筑527栋,25年以上的建筑14栋。2019年度玻璃幕墙巡查中发现56栋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已完成整改47栋。
一、普陀区玻璃幕墙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主体责任不够到位。楼宇出售后,由于产权分散,业主对玻璃幕墙管理工作相互推诿,检查维保资金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属地管理有待加强。目前普陀区玻璃幕墙管理工作由区建管委向第三方购买服务,街镇属地管理职责尚未明晰,基层管理人员玻璃幕墙专业能力不足,对已发现的隐患督促整改、跟踪核查力度不够,管理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管理抓手尚有欠缺。玻璃幕墙建筑隐患整改、日常维护一般由业主负责,物业具体实施。区建管委对两者均缺乏有效约束,对于整改不力的情况缺乏管制手段。
二、普陀区玻璃幕墙管理发展对策
(一)加强社会运作,压实主体责任
构建政府管理+社会化的运作模式,政府加强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及时发现隐患、推进整改。明确业主承担建筑玻璃幕墙的安全使用和维护责任,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玻璃幕墙日常维护管理、采取应急措施、建立楼宇档案。
(二)落实属地责任,做好技术支撑
构建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属地化街镇落实+第三方服务的管理模式,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第三方落实辖区巡查、整改、平台管理、专业培训等工作,由街道镇落实跟踪整改、约谈督促。
(三)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处置效率
构建区建管委+房管局+网格中心的部门联动模式。一是源头把控,优化新建工程质量,进一步落实玻璃幕墙结构安全性专家论证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玻璃幕墙的安全性能。二是加强协作,强化玻璃幕墙建筑日常管理,由区建管委牵头,会同区房管局加强对物业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完善行政处罚机制。由区网格中心做好平台运维、数据共享、联动处置等工作,建立条块结合的监管体系。三是强化统筹,推进应急抢险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区级玻璃幕墙应急保障机制。同时要求业主单位编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队伍。
(四)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风险智能管控
构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监控模式。运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控并记录玻璃幕墙应力应变、位移等数据,并上传至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建立实时、准确的智能监控管理模式。
(五)强化金融措施,保障资金落实
构建专项维修基金+幕墙责任保险的托底模式。设立公共建筑玻璃幕墙专项维修基金,建设单位和业主按规定比例缴存。鼓励业主投保建筑物玻璃幕墙公众责任险,采取多种形式金融保障措施,强化风险管控,确保检查维修资金有效落实。
城市管理无小事,细微之处见功夫。只有提高意识、强化协作、主动作为,形成政府主导、条块结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才能保障百姓“头顶上的安全”,以绣花般的功夫,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宜居宜创宜业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