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政府—市场—个人”一体化的女性人才开发体系

日期:2016-02-03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区政协妇联界别组

女性人才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期我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充分说明女性人才在创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通过吸引女性人才,激励女性人才,培养和开发女性人才,势必加快我区实现发展目标的步伐。

一、目前普陀区女性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

根据区相关部门统计,截止2014年底,普陀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人才和区三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队伍及其中女性占比情况如下:

普陀区人才激励政策中女性享受比例:

  根据上述的数据统计情况,普陀区女性人才分布呈现几个特点:

1、特定职业从业者中,女性占比较高

从传统观念上来说,往往将教师、护士等职业贴上女性的性别标签,这和中国女性温良、细致的性格标签相符,此类工作从业女性人员具有较大的比重。

2、高层次女性人才占比较少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女性人才以及普陀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中女性占比情况明显少于男性人才。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女性受婚姻、生产及哺育子女等因素影响,事业发展连贯性受阻,另外也和女性人才发展过程中,研究方向、择业选择的局限性有关。更多女性更愿意学习及从事与文科相关的工作,而选择在理工科范畴内长期从事科研、创新等技术类研究工作的女性较少。

3、机关、参公队伍及民营企业中女性数量有上升空间

女性领导或职员的优势主要在于认真敬业、作风细致、善于协调,相比男性,不足之处体现在开拓进取和创新的意识不够强。女性相较男性在资源拓展,人脉扩充方面也存在一定劣势。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创造占绝对优势的就业机会。根据统计数据,在男女性别比例和劳动力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女性在民营企业中职员占比35.3%,说明女性相比男性面临更大的就业困难。

4、女性人才享受政策扶持的人数低于男性

除了“对于高层次人才一次性生活补助和购房补贴”这项外的区人才激励政策,女性人才享受政策的人数均低于男性人才,特别是年薪50万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项,差距明显。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三点:一是高层次女性人才数量偏少,二是缺少专门针对女性人才特点的激励政策,三是缺少针对女性人才特点的教育培训。

二、普陀区女性人才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逐步放缓,创新型企业呈现逆势生长的趋势。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创新驱动代替传统的生产制造+出口模式已彰显出其价值和迫切性。

(一)女性人才开发的机遇

结合普陀区打造“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目标,大力推进女性人才开发工作适逢其时,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政府大力扶持“创业”与“创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于创新与创业的扶持力度,包括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大对于创业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搭建创业创新项目孵化园等。我区已推出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鼓励创业创新,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相关部门还将制定专门针对女性人才的激励措施,包括设立女性科研基金,根据“早开发、早培训、早使用”的思路建立女性人才开发制度,计划重点扶持创业型女性人才等。这样的扶持力度将大大提升女性人才创业创新的信心,同时打造适合女性人才创业的土壤。

2、互联网技术发展助力女性人才创造价值

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拓展了女性人才的创业思路与创业形式,另一方面也为所有的创新、创业者提供了高效的支持。

以淘宝网为例,在该平台上实现创业的女性卖家占比为55%,且相较于男性卖家更容易获得网络小额贷款服务,在创业初期即可得到最直接的支持。

3、社会环境鼓励女性自强自立

女性肩负着繁衍人类的社会责任,对整个社会发展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由于女性一般都会经历“孕、产、哺乳”三期,所以女性人才的发展呈现出“M”型规律,许多女性在三期结束后,往往面对失业和再就业的问题。显然单独由女性来承担生育所造成的失业风险是不公平的。

目前无论是政策对三期妇女的保障,还是家庭对女性第二次事业发展都体现出更大的支持性和包容性。上海蓝海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6月开展对女性创业者的调研,随机选取其所服务的200家企业,其中32家企业创业者为女性。她们中婚后创业者29人,占比超过90%,其中,生育后创业者有18人。调研同时反映98%的男性支持其伴侣在生育后重新起航事业发展,80%的男性愿意倾听其伴侣的创业计划,74%愿意给予其妻子充分的创业支持。家庭及丈夫的支持,是对女性人才第二次事业发展最大的激励。

女性区别与男性,在生理、心理、思维模式、社会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因此我们在强调男女平等的同时,也不可忽略两性间的性别差异,尊重性别差异,区别不同需求,才能在人才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一)女性人才开发的挑战

针对女性人才开发,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代表女性的声音依旧较少、较弱

尽管我们现有制度保障女性进入领导层参政议政的权益,并且,我区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加强。如,2014年,占32.5%的女性人大代表领衔提出的议案、书面意见共33件,占总议案、书面意见数的63.5%;占26.3%的女政协委员单独或领衔提出的提案共30件,占提案总数的24.5%,但是针对女性发展问题的议案提案太少,代表女性人才发展需求的呼声依旧较少,较弱。

2、缺乏从女性视角来审视女性人才开发需求的意识

我区在人才开发激励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方案落地过程中,根据两性性别差异而制定的政策依旧相对较少。如果将男性、女性放在同一平台,以同一标准进行考量,女性人才在获得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力度会小于男性。

另一方面,在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过程中,男性和女性核心需求也是不同的。无论政府部门还是非公企业、培训机构,几乎不会考虑男女性别差异,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培训,以降低培训成本。

3、尚未充分解决女性人才的后顾之忧

女性人才除了工作中的职位外,往往还肩负着母亲、妻子等社会身份,许多女性人才愿意在工作中创新,事业上创业,但往往受制于家庭实际情况。其中最典型的是双职工家庭的子女抚养和老人赡养问题。目前我区能解决女性人才这些迫切需求的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这也是建设“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重点工作之一。

4、高层次女性人才、创新创业女性人才及重点产业女性人才缺口较大

截至2014年年末,我区现有经营管理人才约6.61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近8.44万人,技能人才约6.71万人。从人才总量来看还无法匹配“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需求,其中女性人才占比均不足50%,未来在高层次女性人才、创新创业女性人才及重点产业女性人才的开发工作中,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从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激活女性人才效能。

三、对于普陀区女性人才开发的建议和举措

根据我区女性人才开发现况,建议下一步重点工作聚焦三方面:发挥政府的平台引导能力、用活市场的创新服务效力、激发女性的自强不息动力。

1、发挥政府的平台引导能力

一是从顶层设计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贯彻落实法规政策中对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村)委员会中的女性比例要求。对涉及公共利益和妇女权益的重大措施,要充分听取女党代表、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女性代表的意见,积极影响政策制定部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并加强女性代表对于政策执行及结果的监督力度。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关注、保护女性人才开发与成长。重视三期女性职工权益维护,引导企业重视女性人才开发与使用,对于违反三期妇女权益的行为有一查一。同时也建议政府能出台政策,降低企业安置“三期”女职工的财务压力,对于在女性人才开发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嘉奖。

三是搭建及优化女性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整合区内女性人才信息,给予体制外的女性人才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在综合服务平台上整合或发布与女性人才有关的求职机会、培训信息、市场化服务信息等。

四是给予女性创业人才、创新人才更大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门针对女性人才科研创新项目的奖励机制,设立专门的女性创业基金。对于女性创业人才给予更大的税收减免支持和创业扶持力度。放宽女博士申请青年基金的年龄要求。在人才公寓,生活补助等方面充分考虑女性人才的占比情况。

2、用活市场的创新服务效力

一是引导和鼓励从事人才服务、金融服务、家政服务等行业、企业重视对女性人才细分需求,针对女性人才的需求,深入研究和优化服务种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女性人才的“宜居宜创宜业”需求。

二是采取政府采购的形式引入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灵活地开展女性人才开发、就业安置项目。根据女性的需求,推出市场化专业培训、女性权益维护、职场礼仪、家庭生活等课程。

3、激发女性的自强不息动力

一是加强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从教育、传媒等多个角度加大对于性别意识的宣传,展示积极的女性形象,扭转社会上一小部分错误的价值观,树立女性人才自立自强的价值取向。

二是在各级职能部门、企业、社区中开展女性心理援助服务,关注女性人才心理健康,倾听女性的问题,协助女性人才完善自我修炼,保持阳光心态,积极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人才的开发情况往往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社会越发达,男女越和谐。未来我区的创新目标,不仅仅是男性人才的责任,也是女性人才的责任。只要体制内高度重视、体制外积极参与,我区女性人才必定将为实现普陀的发展目标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