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工作的建议 普陀区政协工会界别组 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工作是推动民生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一年,普陀区工会系统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市中心城区中等水平”的工作目标和定位,以及区政府“调整结构、提升功能、优化布局、改善民生”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入做好我区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工作。 2011年,面对居民日常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较大、对困难职工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实际情况,区总工会建立了我区困难职工日常消费收支调查体系。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布点20个以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为主困难职工家庭,对其日常收入支出水平,以及日常支出构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同时结合我区职工物价监督机制、职工工资收入网调查机制和主副食品、生活必需品采价机制所形成的相关数据,对我区困难职工群体困难程度和生活状况,以及物价波动、就医就学等因素对其日常生活造成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和分析,困难职工群体日常生活收支消费呈现以下几个现象:一是日常食物消费比重大。调查对象家庭每月用于食物支出的费用约占家庭月收入的35%—40%。此消费水平基本是满足家庭成员吃饱的水平,且肉禽产品消费较少,几无在外就餐的情况。二是就医药品支出比重大。困难职工基本都有家庭成员生病的情况。一般家庭用于药品购买的费用占收入的5%—10%;大病家庭达到50%甚至更高,更有的家庭出售自家房屋用以家庭成员治病之用。三是子女求学支出比重大。目前调查对象子女的求学费用,特别是义务教育以外学杂费、资料费、辅导费等费用对困难职工家庭造成的影响较大,存在子女“不上学愁,上学也愁”的现象。此外,困难家庭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用和亲友之间人情来往费用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支出非常少。 通过有关调查系统的数据调查和我们与困难职工的交流沟通,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帮扶面有盲点。当前的各类帮扶和救助由于操作部门不同,在覆盖面上有一定的空白点,造成有些困难职工有时候能够得到多条线同时帮扶,有些享受不到救助;二是帮扶力度有差别。由于困难职工所在单位经济效益有好有坏,党、工组织运作情况有所差别,造成不同单位困难职工享受到的帮扶和救助力度有所差别。经济效益好,党工组织健全的企业,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大;反之则很小。三是自我脱贫有困难。困难职工家庭脱贫动力普遍不足,无法自我消化家庭负担。一方面大部分困难职工已步入中老年,自身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已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困难职工由于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教育,从而又影响到子女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很多子女没有高等学历,只能在家待业,家庭脱困无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当前区委、区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经适房建设等为重点的民生保障工作。普陀区作为老工业区和人口导入区,各种因素造成的困难职工较为聚集。做好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我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困难职工“三定帮困”帮扶范围 目前,市总工会投入专项资金在全市工会系统开展以“定人、定时、定金额”为主的“三定帮困”工作。2011年拨付我区的困难职工“三定帮困”资金30.27万元,惠及困难职工465人次。但相对于目前我区的困难职工数,惠及面仍显不足。我们建议区有关部门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一定比例与市总工会“三定”帮困资金进行匹配,以进一步扩大“三定”帮困对象的覆盖面和惠及面。因为我区目前统计在册困难职工2594人,其中除低保户外,低保边缘户和意外致困人数分别为839人和1152人。通过扩大“三定”帮困范围,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低保边缘户和意外致困职工逐步转变成为低保户,从而减轻政府负担。 二、整合各方资源,做好困难职工子女求学就业服务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我们开展了相关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就业提供帮助,得到了困难职工的好评。子女作为困难职工家庭的希望,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是帮助困难职工家庭摆脱贫困的基本途径,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因此,我们建议建立涉及社保、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共同参与的困难职工子女求学就业联合帮扶机制,共同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学费资助、社会实践、就业帮助和创业指导为内容的定向跟踪帮扶。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困难职工家庭的脱困内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三、营造工作氛围,强化困难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力度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作为职工的“第二医保”,对患病困难职工而言意义重大。2011年区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为我区职工办理理赔1862人次,理赔金额193.9万元;其中困难职工约占30%。当前,由于“镇保”、“综保”转“城保”改革和教育等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职工参加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希望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能进一步支持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建设。一方面加大对教育、国资系统等体制内职工互助保障参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支持工会互助保障工作氛围的营造,拓展非公企业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覆盖面。 四、增强帮扶力度,建立困难职工日常消费补贴机制 2011年,国内物价指数的波动幅度较大,食品、衣着材料、日用品等与困难职工家庭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变动,对困难职工日常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影响。希望区政府能够投入一定资金,支持工会组织建立困难职工日常消费帮扶补贴机制。根据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变动情况,为困难职工、尤其是特困职工家庭提供临时性的物价帮困补贴,切实保障特殊困难职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因物价的上涨而有明显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