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第一组经济专题

日期:2025-01-21 来源: 普陀区政协

1月21日上午,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举行“强化重点产业集群,推动普陀经济持续向好”专题协商会议,中共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出席并讲话,区政协主席杭春芳主持。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魏静,副区长周如意,区政协副主席徐仁彬出席会议。12位委员作了发言,周如意作回应讲话。现将委员发言内容摘编如下:

范惠众:建议:1.扩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壮大基金,并纳入规范管理体系;2.统筹定位,明确各基金定位,成立多支产业子基金,促进优势产业发展;3.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筛选优秀子基金管理人;4.加强内控建设和组织保障,组成“政府投资基金发展专班”,完善管理办法和制度。

宗  磊:2024年第三季度,普陀区受市中心租金下滑及外区竞争影响,商办园区空置率居高不下,建议:1.重新定位。对全区商办项目和园区进行摸底分析后评估,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调整部分土地与项目规划用途;2.更新改造存量园区与商办楼宇,进行设施智能化、低碳化改造,整合升级多元业态。实施“普陀区楼宇复兴行动”,推动楼宇经济发展。

池伟宏:目前,传统土地招商已经转变为并购招商,破产重组成为新一轮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针对区内存在的困境企业及新兴产业短板,建议:1.战略性重组区属、镇属企业,促进区属镇属企业高质量发展;2.梳理调研区内发展难题,为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发展积极协调各方提供融资支持;3.组建国资特殊资产投资机构,以产业投资人或者战略投资人身份收购上市公司;4.推动区内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资产,引导优质资产通过重整和并购重组等特殊方式,重组上市;5.发挥上海市交易集团在产权交易方面的作用,联合并购重组专业机构力量,加大并购重组的资源配置。

李启川:为进一步做好金融赋能,主动融入长三角高质量深化发展,建议:1.创新金融机构内部机制,打破分支行属地限制,成立领导小组、专班及协同机制,加强长三角资源共享,服务一体化发展;2.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链主单位提供综合服务,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数字化信用贷款,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信用融资;3.优化金融监管政策和考核,将长三角业务联动纳入对金融机构的KPI考核,提升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力。

朱  莺:围绕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议:1.发挥头部引领,夯实数字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启动海纳小镇动力引擎并建立领航者联盟,助力普陀区融入长三角算力枢纽;2.依托上游优势,补足中游生态。引进专精特新软件企业,打造智能数字商贸物流中心,完善产业链;3.深化下游跨界融合,推进数字与重点产业融合。通过数字拥抱文化产业、数字产业与重点产业融合、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共同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

宗延平:2024年普陀区外资企业超过1800家,其中35家为区域性总部企业,外商投资增速居上海各区前列,普陀区外资企业稳增,但外资企业也面临挑战,建议:1.加强普陀营商环境的宣传推荐,改变外商对普陀偏远落后的印象,优化办公楼宇性价比;2.完善高端人才公寓及生活配套设施,吸引高质量外资企业入驻;3.目前普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高级人才公寓,相关部门应改善方案,以吸引高质量外资企业入驻。

曹亿存:建议:1.品牌先行。普陀可在智能软件等领域,举办各类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借助头部专家影响力,打造行业标杆,提升区域影响力;2.模式创新。产业集聚需打造“产、学、研、孵、用、测” 创新模式,打造特色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知识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加速成果转化;3.资本加持。按“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原则,遴选专业投资团队,打造产业高地,助力千亿产业集群;4.发挥优势。借助区位优势,抓链主、核心、特色,搭建产业协同桥梁,打造长三角产业协同“新主场”。

孙万国:普陀凭借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开创现代“普陀医谷”。建议:1.普陀区厂房较少,可以把重复开发的地方转变为非传统的工业园区,将大型产业引进来;2.政府可以出资建造共享实验室,为外省市因考虑实验室一次性投资巨大而不来沪的企业,以及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和初创团队提供服务;3.突出上下游联动机制,在普陀区内打造一个集中且叫得出品牌的区域;4.依托科研高地打造全区共享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开展 “创新接单业务”,为企业和创新者提供支持。

邬文瑾:为发展普陀生命健康产业,提出“专金特新”建议:1.“专”指聚焦轻资产专项赛道小分队;2.“金“指打造“生命健康金融示范区”,运用金融杠杆分散风险;3.“特”指利用特殊资源赋能企业,如医疗机构定点采购、设品牌展示馆、建产业孵化器等;4.“新”指设立教育培训基地,强化生命健康专班设置,推动产业发展。

朱  华:为提升普陀区产业发展,建议:1.提升资本活跃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圈,拓展融资服务,建设“专精特新”企业专板;2.提升园区能级,找准链主企业拉动上下游聚集,更精细化策划中原产业能群,围绕大的连珠企业或者成为连珠企业下的一块园区;3.打造低碳园区、零碳园区、绿色工厂等提升园区知名度,与专业机构、龙头企业联动,建立产业链和供应链联盟,深化产业合作,打造区域市场合作示范。

毛妙卿:建议:1.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出台人才激励政策,拓展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新途径;2.搭建中小企业与高校研发交流平台,充分依托高校资源建立有效对接平台;3.拓宽科技管理人才交流渠道,探索政府相关干部进高校挂职,促进高校与地方政府产学研互动。

许惊鸿:结合中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建议:1.联动促消费,做好宣传、回收保障、金融支持和社区推广;2.通过文旅融合促消费,依托多元业态资源,打造特色街区与多种商业业态,构建消费新场景,带动消费增量;3.政府可以自主加强引导,形成具有记忆点的普陀特色文旅ip节日。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