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壁垒,促进流转,推动“智联普陀”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

日期:2021-06-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致公党普陀区委
“智联普陀”是上海首家区级城市大脑,起步早,经验多,重点聚焦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三大领域,通过“神经元”网络实现超过10万个传感器的互联、物联和数联,形成45类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应用场景的智联应用,从而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和社会的有效治理。运行数年来,积累了海量的各类大数据。
如何进一步激活“智联普陀”的创新动能,提升“智联普陀”公共数据资源的分析、预测和运营能力,既是重要课题也是必然要求,更是普陀打造智慧城市“区域范式”新的突破口和落脚点。经过深入调研,有如下思考和建议:
大数据共享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数据资源利用不充分,基础数源与业务数据有待深度融合和挖掘
“智慧城市”强调政府据、社会数据、物据、企业数据等多类数据的融合互通,城市空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服公共目和商业项目的投提供依据。
2. 在数据应用场景中,还可进一步拓宽多主体、多形式参与的渠道
传统众参与渠道较为单一,与形式主要基于个性问题的反映与处置。借助大据应用可以实现线 +线”多主体、多渠道互,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模式。
鉴于以上现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顶层设计方面
由大数据中心牵头组“大数据应用实验”,做好政府牵头、协会搭台、校企对接工作,三方力量共同参与,密切协作,充分综合政府强大的协调能力、行业协会的信息沟通和资本运作能力,以及高校等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科研力量,完善合作各方的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对“脱敏”数据研究和分析,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合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成公共衍生大据分析用与政府联动机制,为城区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2.数据融合方面
破除政务数据“部门私有,不愿共享”的旧观念,大力强调其“公共”属性。强化公共数据资源中可挖掘利用的“精准数据”整合,对感知数据、政府存量数据与社会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应用,消灭传统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竖井式”业务、资源浪费等问题。统一此类数据安全存储、共享开放、隐私管理等职能,进行公共数据资源的分析、预测和运营。在数据存储与交换机制中可以考虑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搬家、数据点对点直接交换等交换模式,提升交换效率,为安全、高效、有序、可靠的数据共享开放提供平台支撑,也为“智联普陀”的各类场景应用、及各委办局的创新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与利用率的提升。
3.应用场景方面
在保障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前提下,推动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行业增值潜力显著的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既可以为“智联普陀”及其他业务场景提供数据支撑,又可以“抛砖引玉”,吸引海内外大数据应用创新型企业汇聚普陀,打造普陀特色数字化营商环境。
多源大据的集成接和大据技术寻找治理象的关联关系;利用社群运营的社会力量,实现线 +线”多主体、多渠道互固和加深远亲不如近”的社区居民利益共同体,实现居民参与的共治共建共享。利用大数据可化技向提供居民关切的实时城市治理信息,构筑城市管理部与公的社群运营平台,发挥主人翁精神,方便居民随时随与城市治理,同可以众参与意馈给不同治理主体,形成社会治理的高效互机制。
社会治理和政务资源的大数据应用,将是未来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通过对智联普陀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我们可以找到,甚至预测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短板在哪里、市民关注和不满意的问题聚集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前预判、充分准备、有序解决,从而实现行政资源与百姓需求的精准对接。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