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半马苏河”超级IP 焕发城市创新活力

日期:2023-02-15 来源: 普陀区政协

        如今,有着“半马苏河”美称的普陀,生态宜人、赏心悦目,成为生活美学的演绎地,既可感受艺术与童趣,又可流连于历史长河。普陀区政府高度重视苏河沿岸的改造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规划和改造升级,苏州河沿岸已经形成了相当多的亮点地标,为“半马苏河”打下了“形”的基础,但如何将沿河码头、绿化步道、公共空间、商业场景、工业建筑等亮点和地标串联,并使设计风格更时尚、更有创意、更具视觉冲击,形成联动效应,获得更广泛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就需要将“半马苏河”打造成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级大IP ,完成“神”的输出,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梳理形态、规划业态到打造立体化IP神态,为后续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结合城市更新发展理念,梳理苏州河沿岸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形成“半马苏河”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为后续城市空间运营、招商等做好基础工作。而后,进一步发挥苏河沿岸现有产业优势,系统性规划业态的升级、转型,将时尚潮流的文化基因注入城市功能、服务、市场、运营等,打造城市级文旅和创新产业带。

        通过“半马苏河”的精神内核,为其创作属于自己的IP形象,打造城市IP新亮点。

        城市文化不仅需要图书馆,也需要艺术馆。建议将“半马苏河”打造成国际水准的城市公共艺术公园一座沉浸式的、开放式的城市艺术馆。引入最前沿的城市公共艺术形式,如雕塑、装置艺术、灯光艺术、潮流艺术等,融入城市空间,营造“半马苏河”IP特有的艺术情境,打造科技+文化+艺术+潮流的特色城市艺术空间。

        二、紧扣“半马苏河”IP,通过活动矩阵化、产品商业化、创新多元化,进一步实现上海世界级滨水区目标

        当拥有IP基础后,通过IP造节,实现流量导入。比如每年组织一场盛大的“半马苏河”嘉年华活动,活动建议包含“苏河艺术节”“苏河音乐节”“半马苏河赛事”“苏河戏剧节”“苏河旅游节”“苏河创新周”等,活动时间至少持续1-2个月,活动内容要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利用他们强大的社交属性,推动苏州河文旅和创新产业,强化“半马苏河”的IP精神力。创作一首“苏河之歌”,传唱普陀的“苏河”精神,并拍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传播。每年一次的盛大的嘉年华活动将提升苏河项目的“会客厅”功能,引八方来客,汇五湖资源,并积累成品牌资产。

        “半马苏河”IP产品商业化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二是联名知名IP进行互动,规划其IP商业化衍生产品。

        利用好现有的河边空间,增添更多可以留住人的具有便利性、可观赏性、互动性的商业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招商、运营、管理,形成“河岸经济”。通过重新梳理商业设施,引入时尚IP,让其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PANCOAT乐园的形象,创新设计一套新的亲子乐园项目,将“半马苏河”精神融入其中,将“游乐”与“体育”相结合,与对面的儿童图书馆形成有效联动,形成完善的亲子游。

        通过“半马苏河”大IP的资源整合,将文化辐射至工业、科技等领域,实现高效联动和赋能。比如利用化工研究院、面粉厂、M50中的老建筑,挖掘历史故事,提供文创和科研基地,打通与武宁路院所一条街的互动,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入驻普陀。

        三、打造“半马苏河”元宇宙,虚拟赋能现实,现实引导虚拟。

        当下是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时代,“半马苏河”完全具备开发元宇宙版本可能,利用“半马苏河”的IP和周边的楼宇资源,以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为引领,形成一定的创新成果。在场景应用上可以设立元宇宙展馆、元宇宙游戏、虚拟人导览、数字艺术等等。利用虚拟赋能现实,实现与实体空间联动、衍生产品联动、活动联动等。也可用现实引导虚拟,比如利用AR技术,在实际空间中寻找数字藏品,探索数字游戏等多样化的互动形式。

        四、共创、共建、共享“半马苏河”超级城市IP

        “半马苏河”作为城市级IP,本身就是自带公共属性,建议由区政府牵头,寻找一批优秀企业参与其中,作为“半马苏河”IP项目负责企业来进行项目统筹,集合优势资源,与相关部门、企业、科研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联合共创“半马苏河”城市IP,共建“半马苏河”文化生态,共享“半马苏河”IP成果。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