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桃浦教育资源配置 助推桃浦转型发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桃浦地区基础教育已初成体系,教育“洼地”形象有所改观;但教育资源的配置与新桃浦的建设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增加桃浦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已刻不容缓。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1.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前教育现正值入学高峰,桃浦地区现有的11所幼儿园已无法满足全部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根据人口出生数预测,2013—2015三年间,缺额数达327名左右;尚不包括相当数量无法统计的流动人口的适龄子女。
2.中小学教育资源同样存在较大缺口。随着桃浦地区的迅速发展、小学入学高峰的到来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完全中学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4所已不能满足适龄孩子的入学需求。从未来资源供给的可能来看,规划新增高中仅一所,新增初中2所、新增小学6所,即使全部如愿建成,依然有相当缺口;事实上规划中的一所学校由于涉及铁路建场局的搬迁,实施到位难度很大;另一所学校因规划的地块已被改作用于建设敬老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基本落空。规划时已有缺口,规划落地时又一减再减,“雪上加霜”,使桃浦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愈发严重。
(二)教育资源空间结构失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依据规划,桃浦东部古浪路以北的金光北块将成为居民集聚区(现已开建动迁房1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8万平方米和配套商品房8万平方米),预计还将建设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而东部古浪路以南的李子园地区将建商品房28万余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6万余平方米、动迁房2.5万平方米,预计将至少形成约6万人口的集聚,对就医、就学、就业等公共产品的需求将显著增长;而目前桃浦地区的中小学校大多集中在桃浦新村地区,使得桃浦东部地区的大量适龄学生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困难重重。而桃浦南部的阳光威尼斯居住组团现有居民4万多,仅有一个9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和一所今年才开始招收起始年级的9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但该地区已无空余土地用于新学校的建设。因此,建议在离该地区较近的中部科技智慧城组团的规划和建设中,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要考虑中部人口导入的需求,也要考虑南部历史欠账的联动解决。
(三)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虽然近年来桃浦教育有较快发展,如引进了两所示范性幼儿园分园,提升了学前教育资源的品质等;但总体上仍然落后于全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土地面积占全区三分之一的桃浦地区竟无一所区级以上示范性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四)教育公平问题亟待重视
桃浦的外来人口一直居高不下,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员子女无法入学,有违教育公平原则的充分实现。
二、建议
(一)建议由区政府牵头加快落实桃浦中学校区中的飞地——“真如无线电厂”的搬迁工作,为学校室内体育馆、食堂等教育设施的建设创造条件,实质性解决桃浦中学教育资源的短缺,有效提升办学品质。
(二)建议区政府在安居东地块规划中的12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尽早落地;已规划的李子园A块保障性住房公建配套幼儿园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以缓解桃浦地区极为突出的“入园难”矛盾。
(三)建议区政府调整控详规划,在桃浦东南部地区重新规划教育用地,以缓解因为已经到来并将持续多年的入学高峰所带来的“入学难”“入园难”的突出矛盾。
(四)建议区教育部门进一步调研论证新杨中学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可行性,使其成为桃浦中心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调节阀”,为更多地吸纳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入学创造条件。
(五)抓住桃浦地区转型发展契机,充分提升已有教育资源办学品质,依托区内外的专业支持,建成一所具有区级以上办学水准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
(六)深化 “桃浦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的建设,构建在师资、课程、招生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和中小幼衔接机制,实现真正的融合,有效提升桃浦地区教育的优质发展。
点评:
从选题看:该提案以“桃浦教育配置”问题为案由提出建议,呼吁政府解决桃浦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住房、医保、教育一直是重大民生问题而受到关注,也是政府的“急难愁”的问题,更是政协委员提案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提案选题十分恰当,正确把握了群众关注、政府“着急”的热点问题,体现了较强的参政意识。
从内容和结构看:提案由“问题→建议”两部分组成,共1500余字,内容十分简洁,结构十分简单,几乎没有赘文和多余部分。问题部分数据详实,前期调研较深入;建议部分直白干脆,一目了然。
精点:提案文字不在多,内容要精,建议要实,文字少点也能“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