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普陀区委
普陀区作为上海人工智能布局的重点区域,近年来主动抓住机遇,对接科创中心“四梁八柱”建设,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普陀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潜力
(一)聚焦资源禀赋,构建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
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普陀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加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三大产业,促进科技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推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品创新,引导人工智能技术与科技金融、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二)发挥平台能量,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示范区
以中以(上海)创新园、中德人工智能合作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为代表,普陀区正全力打造国际化的创新生态合作圈,打造吸引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的科创“加速器”。
(三)加快基础建设,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先行区
配合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同时梳理5G应用示范场景案例,支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在普陀区率先实现应用市场。
二、普陀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局限
(一)发挥集聚作用、带头作用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总部企业较为缺乏,难以发挥对产业、人才、资源的带头和集聚作用。
(二)人工智能资源层、服务层的企业、平台、机构仍为短板,难以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难以有效支撑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提升、量级发展。
(三)科研院所的带动溢出效应发挥不足,带动效应不明显,其所属科技园及其周边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未能吸引到高能级企业,未形成产业生态,未能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企业活跃度不高。
三、普陀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推进建议
(一)加快规划设计,明晰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路径
尽快制定《普陀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布局、路径;推出与之配套的《普陀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操作性文件,制定相应的配套精细化政策。
(二)推动基础建设,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的环境条件
围绕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测试评估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等内容,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工智能研发创新的基础条件支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汇集金融资源,成立人工智能产业的培育基金
立足普陀区科技金融重点产业的发展优势,有效联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探索设立具有一定能级的人工智能产业扶持基金、引导基金等,强化多方式开展金融合作,加速构建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
(四)发挥科教优势,打造人工智能人才的聚集高地
充分发挥普陀区优质科教资源优势,鼓励企业、高校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公共教育课程平台;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设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等合作基地;探索制订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区级层面的人才政策向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倾斜,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配套支持。
(五)树立特色标签,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的品牌力量
挖掘普陀人工智能产业特色,树立差异化标签,形成品牌竞争力。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对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并以专业论坛、高峰对话、研讨沙龙等形式载体,营造交流、交锋、交融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应重点关注区域内代表性人工智能企业,开展订单式服务,树立典型,形成品牌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