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大业态,推动普陀研发服务业集群发展
经济界别
研发服务业是指从事R&D活动的专业或非专业组织为满足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需求而提供研发产品和服务以及为研发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行业总和,是具有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等特征的高端服务业。
研发服务业是区四大重点培育产业之一。2018年以来,普陀区研发服务业发展迅速,对区税贡献度不断提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23年1-11月已完成区税11.06亿元,同比增长17.42%,区税占比为11.67%。
通过调研座谈,对标先进地区和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区研发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是研发服务业规模较小、高能级主体不多。对比其他中心城区,区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数、营业收入等排位不高。研发服务业2022年区税贡献100强名单显示,区还缺乏纳税规模较大的企业,特别是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链主”型、总部型的研发服务业企业。
二是大院大所和功能型平台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大院大所研发服务主要是以自身体系内循环为主,是体系内分工模式,与区域其他企业联系不紧密,对区域税收贡献低。
三是招商引资精准性有待提升、招商理念有待转变。研发服务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等特征,招商引资不能仅盯着眼前税收贡献,而应从短期和长期综合考虑。
四是多主体创新协同平台缺乏。区域技术交流平台、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对接平台、跨界融合创新协同平台等常态化、机制化运作平台缺少。
五是创投等科技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区国有创投规模较少且比较分散,投资灵活性不够,缺乏早投等机制;社会创投服务机构缺乏;知识产权及其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缺少。
六是科创人才政策服务有待拓展提升。大院大所受国有体制限制,自身力量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企业人才培育支持政策缺少或者力度不够大;人才服务还不够精准、便利化程度还不高、覆盖面还不广;区内青年人才交流联谊活动平台较为缺乏。
七是研发服务业集聚度和显示度不够明显。特色化、集中度高的楼宇和园区还没有形成,显示度不突出。
为此,我们建议要立足普陀研发服务业发展基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围绕三个层面和聚焦三大业态,推动研发服务业集群发展。
一、明确研发服务业发展重点,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研发服务业产业集群建议普陀区研发服务业集群发展包括三个层面,聚焦三大业态,
三个层面即核心产业:重点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研发服务(R&D服务)以及以工程设计为主的设计服务;延伸产业:重点是检测检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创业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服务;配套产业:重点是科技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科技配套产业。三大业态即以研发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制造、以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为主的总集成总承包、以新数字、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为重点的研发服务外包。
二、引育出大招实招,聚集“龙头链主型”研发服务企业
招商引资既要立足当前贡献,更要瞄准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树立“潜力股”招商新理念;探索“招投”联动新模式,以资本赋能产业发展,完善投促与专班联动机制,加强研发服务产业研究,制定研发服务产业图谱和招商目录,推进产业链招商;精准培育具
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专门政策。
三、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吸引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健全具有普陀特色的创投服务体系,深化区国有创投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国有创投规模,科学合理设计国有创投运行机制,大力引进专业化社会创投机构;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性强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大院大所成立成果转化服务专门机构。
四、搭建创新协同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搭建各类主体创新协同平台,在空间、运营上给予政策支持,例如,搭建大院大所创新协同平台、搭建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协同平台等;培育发展集多功能为一体的集成科创平台,例如,鼓励支持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丰富功能;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例如,搭建青年人交流平台、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平台、民营企业家讲坛、民营经济圆桌会议,召开年度民营企业家大会等。
五、建设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的高能级载体,提升研发服务业集聚度显示度
在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等区域规划建设研发服务业特色楼宇和园区,推动武宁科技园、长风科技园等园区打造成为研发服务专业特色园区,探索实施专业化、品牌化的园区和楼宇运营模式。
六、强化区与大院大所合作,促进大院大所引领研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以党建为纽带的共建联建平台建设,比如由属地党组织牵头搭建区域型科技机构和企业党建联盟;鼓励支持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在普陀转化,比如以区国有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在普陀转化;深化与电科所、华师大在机器人功能型平台和工控功能型平台合作等。
七、健全政策服务体系,打造友好型的研发服务业集群发展环境
优化研发服务业政策,在聚集“龙头链主型”企业、功能型平台机构和研发配套服务企业以及高层次人才上出硬招实招;优化人才政策服务,比如,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不能只以税收贡献为唯一支持标准,健全人才分类支持标准政策体系;建立便于宣传的研发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统计体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营造研发服务业发展氛围,鼓励支持研发服务龙头企业组织开展交流活动,设立“设计周”等产业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