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日期:2021-06-17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委员们审议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1月18日下午,出席会议的委员分成10个小组,审议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大家踊跃发言,在充分肯定2020年区政协工作的同时,对2021年区政协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新提升 新发展 新台阶
杨杰委员说,2020年的区政协工作,在举国抗疫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和区委精神,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沉着冷静地围绕年度协商计划,有序组织广大委员积极履职、建言献策,如期举办了“苏州河论坛”,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质量有新提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有新发展,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制度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建、修订和完善了56项制度,编撰了《普陀区政协协商制度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同时编纂完成了160万字的《上海普陀政协志》,客观反映了普陀区政协六十五周年的发展历程,获得各方好评。
 
积极关注疫情防控新常态
薛俊委员说,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生活,改变了经济结构,甚至改变了世界格局。建议在新的一年里,区政协积极关注疫情防控新常态,关注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剧烈变化,深入开展视察、调研等履职活动。
 
政协工作成绩显著  委员履职使命光荣
汤晓英、时军莉委员说,听了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感受很深,区政协一年来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了大量工作,履职活动紧贴热点工作、关注民生改善,工作成效显著。作为政协委员,立足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定位,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今后将加倍努力,认真履职,为区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提升履职能力 服务高质量发展
郑淑怡委员说,普陀区“十四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需要全区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区政协在服务推动“十四五”发展中大有可为。建议区政协委员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通过参加读书活动等方式,开拓履职视野。建议区政协鼓励和组织委员更好地关注区域数字化转型等工作,服务普陀高质量发展。
 
有作为 有成效 有亮点
张慧琴、夏斯伟委员说,对于区政协全年工作有三点感受:一是参与疫情防控有作为。区政协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从社区门岗职守、防控情况督查,到动员委员捐款捐物,都有政协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作为。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有成效。各类履职活动抓落实、有回音、出成效,尤其是46件提案成果得以转化,体现了政协履职的实效。三是服务中心工作有亮点。特别是在助推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区域互联互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聚焦协商 彰显成效
陈桂平委员说,区政协一年来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政协协商,各项工作务求实效,成绩显著,体现了协商制度有保障、协商模式多元化、协商活动有成效的特点。作为一名履职近十年的委员,在政协平台上收获了成长,提升了能力,今后的工作中将保持初心、再接再厉。
 
思路清晰 重点突出 措施到位
顾璟委员说,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内容丰富、实事求是,既全面总结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又总体安排部署新一年的工作。报告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到位,符合政协工作的职责要求。尤其是在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方面,区政协开展了大量工作,履职成效可圈可点。
 
工作务实 作风扎实 有效落实
李夙委员说,对区政协2020年工作的体会主要是三个“实”。一是工作务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政协动员委员积极应对,放弃休息第一时间投入抗疫工作,干实事出实效。二是作风扎实。区政协全年工作从制定计划到考核监督,有计划有执行。三是有效落实。委员反映的情况、意见建议件件有回音、有落实,有效激发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
 
进一步发挥“苏州河论坛”的品牌优势
秦国利委员说,区政协持续多年举办“苏州河论坛”,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建议进一步提升论坛层级,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承办论坛,与大机构开展合作;进一步丰富论坛内容,增加年轻人关心的问题;进一步加强论坛宣传工作,提升论坛影响力,发挥论坛品牌优势。
开展跨界别交流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林涛、吕岳委员说,关于区政协工作提两点建议:一是更多地开展跨界别活动,为委员联情联谊、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二是进一步拓展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交流的视野,在目前基础上加强与南通、嘉兴等地的联系。
 
关于政协工作的三点建议
陈皓委员建议:一是建立更为完善的社情民意信息采用反馈机制,便于委员知晓具体情况。二是区情通报会等时间较短的学习培训活动,可以采取线上的方式开展,既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让更多的委员参与。三是年末集中视察活动更多地选取贴近民生、具有典型意义的视察点。
 
健全制度 强化培训 延伸触角
马凌委员说,有三点感受:一是区政协以制度建设引领委员履职建言,例如完善履职量化考评制度,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有效提升了履职实效。二是不断加强委员学习培训,组织区情通报会,提升了委员建言水平。三是通过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组织委员下沉到街道、镇,延伸了政协履职触角。
 
进一步打造政协特色党建品牌
江静委员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议区政协围绕建党100周年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增强委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打造政协特色党建品牌。建议设立“委员履职日”,增强委员履职责任感、使命感。
 
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林流芳、陆平委员说,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多方合力、多方参与,政协委员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可以发挥突出的作用。区政协成立了街道镇政协委员联络组,在参与社区治理中迈出了积极的步伐。建议今后的工作中,区政协进一步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机制和载体,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克服疫情影响 提升履职实效
杨能浩委员说,2020年,区政协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依然大力推进协商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协商建言。大力加强制度建设,首次制定《年度民主协商计划制定办法》,统筹谋划全年协商工作的有效推进,各项协商活动克服了疫情影响,提升了履职实效。
 
多组织分组活动 提高履职积极性
戴晓军委员说,一是委员走出去学习特别重要,希望多组织一些非会议形式的分组活动。二是政协的执行力和配合度极高,特别在疫情期间,政协大家庭颇为温暖,提高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
 
搭建平台 整合资源
印华莲委员说,政协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凝结了全体委员的努力与付出。街道、镇政协委员联络组工作接地气、出实效,让更多委员走进基层,委员们将各方面资源接入社区,街道也搭建好平台,创造更好的政协履职环境。
 
增加平台功能 建设“书香政协”
陈志委员说,非常赞同委员参与网络议政,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更多渠道。政协委员应该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加强阅读,探索“书香政协”建设。
 
2020年政协工作体现两大特点
王利平委员说,2020年政协工作:一是在建言献策上有显著提升,传递的百姓呼声得到解决落实,充分体现了委员们的价值。二是在抗击疫情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疫情防控工作不断落实落细、闭环管理作出贡献。
推动政协委员在建言献策和凝聚共识上体现担当作为
陈韵委员说,政协2020年工作:一是建言献策见实效。充分体现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作为,有质量的建言献策为普陀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二是制度建设促活力。具有普陀特色的制度总结、提炼和推广,推动了政协工作质量提升和理性思考。三是推动履职有平台。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基层治理有机融合,通过政协委员的履职来推动政协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城区治理的优势。
 
借力社会力量 扩大“苏州河论坛”影响力
周元祝委员说,近年来,区政协围绕区的中心工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逐步将“苏州河论坛”做出品牌,做大影响力。建议今后“苏州河论坛”多借助社会力量,而不局限于政协内部,可邀请苏州河沿线中心城区联办,让“苏州河论坛”成为引领世界级滨水区建设的再生力量。
 
找准普陀定位 丰富政协活动
吕志慧、慧觉、石春轩子委员说,一要健全与长三角互联互动,找准普陀定位,与上海2035发展目标匹配,发挥普陀作用。二要多开展跨界别活动,让政协活动在多元化和灵活性方面有所突破。
建言献策注重延续 提前规划重点工作
栾吟之委员说,得知普陀区税收增长量全市第一的消息感到非常振奋,建议:一是区政协建言献策更有延续性,紧抓一个问题深入调研。二是提前规划全年重点工作,将中心工作与“十四五”开局有机结合。
 
发挥品牌效应 转化优质资源
黄嘉委员说,要注重委员协商建言成果转化,“苏州河论坛”作为普陀区品牌活动和平台,要发挥其名片效应,加强资源引导,抢先在苏州河沿岸布局各类优质业态和优质资源。
 
加大防疫宣传力度 减轻疫苗接种顾虑
奉典旭委员说,新的一年疫情防控压力还是很大,各界别委员捐款捐物支持抗疫,区政协可以利用各类平台,加大对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减轻大家对疫苗的顾虑。
 
组织专家论证 提高提案质量
王江涛委员说,要鼓励年轻委员发表新的意见,同时为了节约政府公共资源,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对好的提案想法进行筛选,补充或提出调研、解决方案的办法。
 
组织学习调研 提高提案品质
赵学民委员说,一要组织区域范围的社会调研,从委员自身专业角度出发,给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二要更好地组织委员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提案质量。
 
对建言献策的三点建议
宁克标委员说,政协委员开展课题调研和建言献策,一是要紧扣区情,特别是围绕“三地一极”发展格局和“三高”发展目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建言献策的指导性和建设性。二是结合委员自身的工作领域和专业特长,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建言献策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三是要深入社区、深入企业、走进群众,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提高建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继往开来 再接再厉
李新委员说,政协为委员搭建平台开展调研和建言平台,委员可以深入社区基层,了解民意、反映民意,提升履职效果。“委员进校园”活动,让青年学生了解政协,并反馈社情民意信息,通过委员转化为政协提案,很有意义。
 
2020年政协工作可圈可点
邢培儒委员说,2020年政协工作可圈可点,一是以学习凝聚共识,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思想基础。二是以制度建设规范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更加扎实。三是在组织上实现了政治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全覆盖。四是提案和建言转化成果更加丰硕。五是政协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影响广泛。六是政协志的成功编撰和公开发行,为地区政治生活留下了宝贵的成果。
 
用好基层协商民主平台 助力社会治理
廖芳委员说,街道成立了政协联络组以后,我们委员听取社情民意的渠道更加通畅,希望以后用好基层协商民主平台,助力社会治理。
 
健全委员项目跟进机制
王旭华委员说,一是制度建设提升政协工作作用明显。2020年区政协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年”编撰了《普陀区政协协商制度及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一书,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举措上升到制度层面,彰显普陀政协的智慧实践,2020年委员履职分的大幅度提升及提案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制度保障。二是“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基层,为民解忧,要进一步健全项目跟进机制,构建“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的闭环系统。三是建议政协会议材料电子化,为会务减负。
围绕中心工作 提升建言协商质量
季洪旭委员说,2020年是区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年”,在提升协商参与度、建言精准度和成果转化度上,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贡献。一是提升提案质量,推进提案办理协商。一年来收到提案117件,立案87件,不予立案30件,确保了提案的精准度和协商度。75.9%的提案得到了采纳解决。二是聚焦重点区域,持续开展专题协商。围绕“提升品质,凝练品牌,打造苏河十八湾”滨河活力秀带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坚持14年开展“苏州河论坛”,为区域发展贡献政协智慧。三是围绕新冠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协商建言作用。
 
提升履职质量 拓展履职格局
张平委员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区政协工作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是积极凝聚人心,发挥委员合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二是“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助力社区治理,做好社情民意信息收集。三是努力完善制度机制。修订完善制度56项,规范工作流程,特别是长三角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政协履职质量,拓展了政协履职格局。
 
工作报告“实”“新”“能”
严玮懿委员说,回顾一年的工作报告,总体体现三个字:实、新、能。“实”,每项工作思考都能接地气,步骤都能一一落实,成效都能得以体现。“新”,是每位工作人员都本着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能”,是指能干事,为政府出谋划策,为百姓呼声建言,尤其是疫情期间下沉社区,为抗疫出力。
 
方法新 工作实 要求严
许琳委员说,政协工作紧扣“一条主线”,强化“双向发力”,提升“三个度”,区政协积极行动,以上率下,全力以赴,扎实开展工作,取得双胜利。一是“新”,2020年区政协首次制定了《年度民主协商计划制定办法》,对年度协商计划、年度民主监督计划,年度区情通报计划和年度调研计划制定程序和流程进行了规范,使政协全年工作推进更科学更高效更规范。二是“实”,全年工作实实在在,围绕“防疫”、“一网统管”等组织深入的调研座谈。三是“严”,不断优化委员履职量化考评体系,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严格管理,委员积极履职。
 
紧扣主线 服务大局
何敬红委员说,政协工作报告紧扣主线,服务大局,用大量数据说话。以提案工作为例,从办理的结果看“采纳解决”66件,占75.9%,总体评价好的86件,占98.9%,提案全部办复,体现政协工作专业、态度认真。建议会议时间安排更加紧凑。
继往开来 政协工作更上一层楼
邵印麟委员说,2020年虽然疫情影响较大,但区政协积极采取各种形式的保障工作,有力保证了委员履职。希望区政协延续好的做法,继承发扬好传统,改进政协工作中存在的联情联谊不足等问题,推动政协工作更上一层楼。
 
用好街道镇委员联络组平台帮助委员更好履职
邱向委员说,各街道、镇成立委员联络组形式很好,让委员更好了解民生,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希望政协搭建更多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委员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帮助委员更好履职。
 
聚焦区“十四五”规划履职尽责
陈峰委员说,区政协2020年工作与区委、区政府工作结合紧密,取得实效。希望区政协进一步对接区政府“十四五”规划,关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推进普陀区“十四五”规划的实现贡献政协力量。
 
党建引领政协工作“实”当头
顾忆红委员说,2020年政协工作有三点深刻体会: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区委精神,体现政治引领,强化思想武装;二是深化数字解读,直观、生动展现了政协工作全貌,体现了政协“实”字当头的工作作风;三是体现带头引领作用,区政协发动委员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委员捐款捐物,投身抗疫一线,积极建言献策,为抗疫工作贡献政协力量。
 
要让政协制度“转起来”“活起来”
朱伟琴委员说,区政协“制度建设年”工作卓有成效,期望区政协在具体工作中真正按照制度规定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操作:一是让制度“转起来”,区政协各项工作能按照已有的制度更加规范、有序、高效的运转;二是让制度“活起来”,在具体操作中要善于发现已有制度的不足,并及时予以修订,拾遗补缺,真正做到制度全覆盖。
 
民主监督要关注实效
张裕萍委员说,政协去年民主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寓监督于协商之中,专题协商会针对政府操心、企业关心、百姓关注的事情开展取得了实效。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区政协发扬这一好的做法,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民主监督实效。
 
区分新老委员履职考评
马颖鏖委员说,政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带领新委员参政议政,让新委员可以更好地进入角色。建议对新委员和老委员履职得分考评能有所区别,保护新委员履职积极性,让新委员更好融入政协履职过程中。
 
按界别组织委员聚焦“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吴向阳委员说,去年11月份区政协就“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召集委员座谈征求意见,这种做法很好。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步年,建议按照界别组织委员针对普陀区“十四五”规划的科技、经济、文教等方面进行沟通座谈,发挥委员界别优势。
 
2020年政协工作有力度、有实效、有质量
顾薇玲委员说,对政协2020年工作有三点深刻体会:一是政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有力度,广泛发动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投身抗疫。二是推进政协协商上有实效,协商前安排调研“接地气,对委员协商建言帮助很大。三是“苏州河论坛”有质量,围绕建设滨河活力“秀带”协商建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政协工作体现“五个性
孙勇委员说,作为新委员感觉政协工作体现“五个性”:一是体现觉悟性,理论学习抓得紧,党建引领有方向;二是体现责任性,政协自上而下组织委员、机关干部投身抗疫工作,积极发挥作用;三是体现参与性,区政协在区委的领导下,聚焦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履职,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建议;四是体现先进性,不断加强政协机关内部建设,提升政协机关保障服务能力;五是体现前瞻性,各项工作提前谋划、预先安排。
 
建议委员组团履职促进区校合作
王庆华委员说,“十四五”开局之年,规划确定了科教核心发展战略,建议委员以组团形式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协商,将重点单位、行业和规划衔接起来,放大资源效应,更好地促进区校合作。
 
建议推动协商建言更紧密对接区域发展定位
景璟委员说,“委员有所呼,政协有所应”极大地调动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展望2021年,建议推动协商建言更紧密地对接区域的发展定位,增强协商实效,进一步发挥协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政协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王东伟委员说,政协两份报告站位高、内容实、数据详,主要有三点感受:一是政协工作越来越扎实,以“一网统管”课题为例,前后调研数次,历时三个多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二是政协制度建设年取得实实在在效果,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提案工作报告简洁到位,提案工作取得实效,为普陀发展起到实际的推动作用。
 
政协工作落地实、抓长效、求发展
徐梅芳委员说,2020年政协工作体现三大特点:一是站位高、落地实,区政协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从“协商、建言和成果转化”三方面落实,扎实推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二是重机制、抓长效,2020年是区政协制度建设年,修订完善制度56项,不断推动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普陀精神;三是重衔接、求发展,从八个方面对2021年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要求。
 
      一句话建议:
丁磊敏委员说,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委员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知识培训。
刘伟萍委员说,建议进一步加强对10个委员联络组工作的指导,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李彩荣委员说,建议区政协在新的一年中更多地关注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
张干委员说,建议区政协鼓励委员积极关注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委员在招商、安商、稳商工作中发挥优势、贡献力量。
熊剑明委员说,建议区政协搭建平台,鼓励委员自发开展履职活动。
费华武委员说,建议组织委员开展对提案办理后续工作的跟踪。
蔡红梅委员说,建议通过委员读书活动,增进委员之间的沟通联系。
陈奶森委员说,建议在委员调研等活动中安排直播,便于更多委员参与交流和讨论。
肖成委员说,建议区政协借鉴学习强国的模式,组织委员开展线上培训。
陶紫彬委员说,建议区政协进一步提升提案办理质量,贴近承办单位工作,帮助承办单位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杜焱委员说,建议区政协进一步搭建平台,助推区属企业与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动。
刘丹华委员说,建议区政协关注区校对接工作,围绕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助推区域发展协商建言。
朱丽萍、于广军委员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建议区政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履职活动,提高委员参与度。
刘兵委员说,建议区政协围绕家庭医生签约、养老工作等议题开展调研。
单迎春委员说,建议进一步加强提案办理“回头看”工作。
平萍委员说,建议政协在制度完善上下功夫,把常规工作制定成册,形成良好的规范和框架,有助于今后的工作开展。
沈琳玲委员说,各界别组履职分数不平衡,希望加以关注,不断完善制度,充分发挥每个界别的优势。
赵卫青委员说,建议工商联界别发挥界别优势组织委员企业家多多走出上海去各地取经,寻找合作共赢的机会。
洪桂荣委员说,希望在政协提案工作方面继续以专业化、深度化为目标导向,取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周齐鸣、林芝旺、项国斌委员说,有条件多创造机会让委员“走出去”,进一步促进政协工作和委员个人共同发展。
叶俊杰委员说,组团履职需要和领域内的专家多沟通交流,提高议案质量。
钱军梅委员说,要进一步提高委员建言献策的能力,政协平台服务区中心工作。
林煜委员说,建议政协提案平台参考市政协做法,在截止时间前,允许提案者在系统内修改及增加提案者联名。
孙飚委员说,希望委员提案进一步紧扣区情,提高采纳率。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