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陀区职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民进普陀区委
普陀区是一个普通劳动者集聚的大区,职业教育作为提升普通劳动者劳动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教育,为普陀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技能素养的从业者,在普陀区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2015年,民进普陀区委以职业教育为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本报告。
一、研究背景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201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2015年7月,普陀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积极开展普陀区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研究,确定了以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为目标,构建“一轴两翼”科技创新功能布局框架。这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普陀区经济社会建设新目标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普陀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和办学体系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更贴近、更直接。因此教育要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应当先行。根据普陀区科创区建设的新形势、新趋势,普陀区的职业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努力构建与科创区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二、普陀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现状
1、以中专职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得到重视
普陀区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其中中专4所: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市北校区)、上海市贸易学校(云岭西路校区);职校1所: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技校1所:上海春晖职业技术学校。截止2015年9月,6所中职学校在校生共8328名。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区政府对以上学校的建设十分重视。在加强学校建设方面,上述1所学校为国家级重点学校,2所学校为上海市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学校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同时在6所学校建设了8个市级公共实训中心。在经费保障上,逐步提升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定额标准,2011年为2000元,2014年提高到3800元,4年增幅达到190%。
2、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实施取得实效
《普陀区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实施以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促进和落实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取得了很大成效。以2015年6月毕业学生情况统计,毕业生总数为2169名,其中除了升入高职高专760名外,其余1409名学生通过学校推荐签订就业协议,推荐率达到100%,实现推荐就业率达到了99.21%,基本解决了中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以培养中低端劳动技能为主的专业品牌建设取得成果
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09〕40号文),普陀区各中职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企业、紧贴生产服务一线设置专业,对学校专业重新布局和调整,6所学校共开设了47个专业,每所学校平均达到7—8个专业,其中还建成了如曹杨职校的中餐烹饪、信息学校的工业分析与检测、经济管理学校的计算机应用等15个上海市中职校重点建设专业。
4、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等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区教育局于2007年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2013年5月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2014年1月成立了教学与实训协调中心、校企合作指导中心、人才工程支持中心等。截止2015年10月,建立了谈家28、天地软件园、M50、蓝海集团、区实践中心、曹杨职校等6个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职业体验基地等。这些职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和项目实施,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现状分析
立足于普陀区“一轴两翼”科创布局要求,审视普陀区职业教育的现状,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1、以中专职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
普陀区的职业教育是以6所中专职校为主体构成的职业教育体系。在6所职业学校中,唯有曹杨职校隶属普陀区教育局,其余5所均为市属职校。在生源数量上,截止2015年9月,6所中职学校在校本区统招学生1181名,仅占全体在校生的14%。审视这样的教育体系,无论在学校规模、办学层次、生源结构等方面,与“一轴两翼”建设存在脱节,说明普陀区的职业教育还是停留在“高中分流”、“差生教育”的传统教育体制上。因此,普陀区的职业教育无论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育体系上均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
2、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更新
普陀区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并且以这一指导思想统领下的职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就业、惠及民生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无可非议,这一指导思想与职业教育的教育宗旨相吻合。但是,从科创建设的角度看,不仅需要具有较高劳动技能的普通从业者,更需要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此,仅仅“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滞后于科创区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因此普陀区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更新。
3、以培养中低端劳动技能为主的专业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普陀区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中低端劳动技能为主,培养学生以普通劳动者为目标。以曹杨职校为例,其开设的中餐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会展服务、汽车维修、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均是以中低端劳动技能为主的专业。从科创建设的角度看,在专业类别和专业技能上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创业者。因此,目前的职业教育在专业层次上、专业门类上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4、职业教育的联动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推进
普陀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职业教育联盟、“三个中心”、一批实践基地等平台和体制机制建设,成为促进普陀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抓手。随着科创建设的发展,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通过一定的运作机制创新提高各方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对构建普陀区职业教育新体系的建议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指示,普陀区上下充分发扬“一盘棋”精神,全面推进“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业宜创生态区”建设。普陀区的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必须服从于普陀区科技创新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承担职业教育的应有职责。同时,普陀区的职业教育也应借助科创建设的契机,充分整合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构建职业教育新体系。
(一)转变观念,确立并实施“以就业和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职教战略
1、要转变观念,更新现有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就业能力培养并举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建议在制定“十三五”普陀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把“以就业和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
2、要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在教育体制上,不能过度把“高考录取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杆,而要把职业教育的就业率、创新创业率也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杆,同样重视,加大宣传,逐步改变社会的传统观念。
3、在教育体系建设上要加大职业教育学校的建设,构建起普教与职教合理配比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做好准备。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职院校的改革以及招生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高等教育“高考一条道”的局面必将打破,职业教育制度以及职业教育的高考制度改革必将带来基础教育的改革,其改革的趋势将是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趋势。建议加大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必要时要尽早做好普通高中学校向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的转型。
(二)整合资源,引入并对接高职院校提升普陀区职业教育办学层次
1、普陀区拥有30家科研院校,对这些优质资源要进行整合和“优势转化”。一是要以普陀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职教联盟为载体,构建职业教育与科研院所、高校及工程技术中心的立交桥;二是要引导和鼓励这些院所及高校与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办学,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品质;三是将部分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创新项目的教育资源逐步向职教和普教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职业教育意识,为即将到来的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做铺垫。
2、在普陀区尚缺乏高职高专的普通高校资源,虽然有2家“985”高校,但毕竟不是以职业教育为培养目标的学校。因此,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占据普陀区职业教育的主导地位,办学层次不高。建议:一是引入优质高职院校资源,采取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形式,试行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对接、生源对接、学历对接;二是利用业余大学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社会资源优势,为中高职的职业教育在联合办学、专业开发、学历衔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大中职学校与上海开放大学高职专业的合作,试行“中职——高职——本科”一贯制的招生和办学体制。
(三)加大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学校建设与创新创业等有关的特色专业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普陀区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固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现实是“高学历并不代表高素质,低学历也并不意味着低素质”,关键在于如何培养人。
1、充分发挥普陀区职业教育联盟的作用,在职业教育专业开发上发挥其情报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为职业学校的专业开发提供支撑。
2、政府要加大投入,支持和扶持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开发或专业升级改造。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根据科创建设的发展趋势,要紧贴桃浦智慧城建设以及其他创业园区的建设,开发诸如与安防产业、新型电商、“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和服务业相关,并能与高职高专相衔接的有关专业。
3、职业学校的专业开发要与普陀创业园区实行联动,建立与创业园区进行专业开发的联动制度,做到既要信息共享,也要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四)多方联动,借助创业园区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科创区建设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建议在职业教育学校中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引入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并给予学分认定。
2、利用现有创业园区,采取政府投入或给予优惠政策,在创业园区中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或体验中心,结合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创新创业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潜能。
3、职业教育学生在创新创业基地的实践教学要确保教学质量,要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指导下进行实践,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防止走过场。学校或创业园区要及时发现或发掘学生中的创新创业人才苗子,针对这些学生要进行后期针对性培养,毕业后鼓励其到创业园区进行创业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