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普陀区委
“一江一河”是上海的名片和会客厅,为对标世界级滨水区,上海大力提升黄浦江、苏州河两岸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世博地块和徐汇滨江、杨浦滨江纷纷崛起,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带来新要求。苏州河普陀段岸线长度约21公里,独特自然禀赋兼具文化历史传统的独特魅力,以“苏河十八湾”而闻名。结合目前普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情况,在全面推进十八湾、打造苏河沿岸景观带的同时,更应侧重开发一到两个重点区域,长寿湾正是不二之选。以“苏河第一湾”为口号,重点打造长寿湾区域,不失为普陀区启动苏州河沿岸区域改造的一个抓手。
长寿湾区域以天安“千树”项目和M50创意园作为引领,共同形成长寿湾的焦点。区域内最大的综合体天安“千树”即将投入运营,M50依托“艺术+娱乐”的发展方向,在引领上海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具体事实上,又存在诸多短板不足。
存在困难如下:
1、区域交通现状较差
天安“千树”投入运营后,大量客流仅通过莫干山路一条支路来疏解,临近的江宁路站和中潭路站两个地铁站步行距离分别约900米和600米,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不甚理想。
2、M50地块的发展已经和原来的创意产业园定位有偏差
目前M50产业形象与创意园区的总体定位有所出入,与周边社区、城区发展建设不同步,资源设施不能共享,产业发展趋向比较杂乱。
3、区域规划、招商定位不明,配套政策力度不够
在招商定位上,目前政府职能部门相对缺位,区域产业定位与交通出行上都处境尴尬,令境内外优秀企业纷纷观望,也影响了区域内其他开发单位跟进改造的决心。
4、部分建筑品质差,需改造提升
月星家居及红子鸡建筑形象品质较差,且不同程度占压了莫干山路道路红线,应鼓励其适时推进提升改造。
建议如下:
1、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两手抓,改善区域交通
建议相关部门对该区域交通组织进行研究,提出应对方案。打通月星家居东侧南北向规划道路,连接莫干山路和澳门路;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立体化交通组织研究,采用地道、连廊等多种步行通道连接建筑;通过单行系统等交通组织措施,弥补道路设施的不足。
2、抓紧推进连接新客站人流的桥梁建设
建议长寿湾地区架设一处跨苏州河人行桥,该桥梁的实施将极大改善长寿湾地区人行交通的条件,加强铁路上海站与该区域的联系,实现步行约500米可达。由于该桥梁跨普陀、静安两区并涉及区内的已建成项目,建议协调静安区和市交委等部门,加紧开展建设方案的研究并推进桥梁建设。
3、以文化为魂打造苏河第一湾
以文化为灵魂,体现上海文化基底,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魅力。把M50、千树、码头有机结合起来,开发趸船集市、艺术墙绘制、河岸雕塑大赛等活动项目,形成公共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
4、合理设计亲水空间
建议大力改造滨水绿地空间,适度混合娱乐、餐饮、休闲和商业等多功能设施配置,以满足不同使用人群,充分考虑晚间滨河活动设施和灯光设置,提高空间利用率,达到吸引人来,留住人玩的目的,使该区域充满活力。
5、塑造具有标志性的滨河景观形象
根据苏州河特点,在苏河第一湾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滨河景观形象,在苏州河进入普陀段的首个湾建设一个设计新颖的水车,广邀全球艺术名家参与作品竞标,主题可为反映苏州河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摇篮、工人运动发祥地、上海母亲河,丰富苏州河普陀段的上海名片元素,吸引人流到滨河地区参观游览。
6、职能部门积极介入招商,提供相应配套政策与服务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一方面以服务的心态积极为开发商提供各项配套服务,包括工商注册、人才引进方面,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一方面“千树”项目已经启动招商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争取时间,积极参与指导各地块的产业定位及招商引资,提供相关引导资金和优惠政策,把优质资源导入到优质的区域中去。此外,配合市委市政府鼓励发展的夜间经济,普陀区已在宝成湾区开展初步尝试,建议在长寿湾也予以推广。
7、提升月星家居及红子鸡项目
近期建议将月星家居已建成的骑楼延续至红子鸡地块,改善步行环境品质,提升沿街商业价值,释放车行交通空间。
远期应鼓励两个项目分别或联合进行城市更新,一方面打造现代商业建筑,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区域内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