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苏州河休闲文化的几点建议

日期:2009-02-10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打造苏州河休闲文化的几点建议
 
普陀区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
 
一、苏州河休闲文化建设的意义
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是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将休闲发展成一种文化时便赋予了休闲活动新的意义和价值,休闲文化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姿态和文化气象。建设休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利益。
当前,在我区积极打造上海西北部文化高地和服务、辐射长三角的公共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以苏州河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苏州河滨河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苏州河休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现和历史意义。
第一,打造休闲文化是苏州河沿岸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历史上的苏州河两岸曾是工厂林立的工业带,这些工业产业在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史上留下了璀璨篇章,当然正因为如此也使得苏州河曾经不堪重负,污染严重。在苏州河综合整治成效显现的今天,在苏州河两岸发展没有污染的休闲文化产业,让这种绿色环保的产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普陀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也符合节能减排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二,打造休闲文化是发展和提升我区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近两年来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果显著,区文化局获得了由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今年九月,我区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颁布实施《2008—2015年普陀区文化发展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围绕苏州河展开的休闲文化产业建设,更是能使我区的文化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三,打造休闲文化是苏州河文化长廊和“文化记忆之河、文化创新之河、文化享受之河”建设的重要内容。苏州河是我区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流动的苏州河具有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做大做强苏州河文章是我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打造苏州河休闲文化,是建设“文化记忆之河、文化创新之河、文化享受之河”的重要内容。作为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有机组成部分,休闲文化建设将会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和创新点。
 
二、国内外知名城市河流休闲文化建设经验
综观中外历史,一个灿烂的文明都由一条大河所孕育,而作为文明象征的城市自然也离不开母亲河的哺育和滋养,而城市的发展进步又赋予了河流新的生命和使命,共同推进人类历史前行的巨轮。因此,一座城市的母亲河往往就是这座城市历史底蕴最深厚、文化活动最丰富、最受人们欢迎和最具动感和活力的地方之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德国的莱茵河、威尼斯的运河、南京的秦淮河、扬州的大运河、南通的濠河等等,均是如此。同时,这些城市围绕其母亲河所开展的休闲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我们在打造苏州河休闲文化中学习和借鉴。
泰晤士河孕育了英格兰文化,它记录着伦敦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被誉为一部流动的历史。同时,今天的泰晤士河也是一处大众喜爱的游憩和休闲场所,沿河两岸有几千处公园绿地,为众多日光浴者、游泳者、散步者、垂钓者、划船者、驾独木舟者、驾驶小艇者、露营者和赏鸟者所广泛利用。泰晤士河北岸维多利亚河滨马路则是游人散步、休憩的理想去处。入夜时分,沿河路灯齐明,点点灯光与水波相映,宁静而祥和,使伦敦这座繁华的都市顿感难得的悠闲。
巴黎是在塞纳河一些渡口发展起来的城市,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巴黎市内沿塞纳河十多公里岸线都是石砌码头和宽阔的堤岸,有30多座精美的桥梁横跨河上,高楼大厦排列于两岸,倒影入水,景色十分美丽壮观。塞纳河上的船是塞纳河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船的档次不一:豪华型的船上有乐队奏乐,游客可以在船上的“舞池”中跳舞,享用著名的法国大菜、蜗牛、鹅肝酱等美食,舱内的食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观赏河中与对岸的景象,游船上的人也可以一边观赏河景一边观看用餐的人们;普通型的船只没有餐饮,上层敞篷,下层封闭,视野都很好,是难得的观景和休闲平台。
莱茵河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欧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中上游莱茵河河谷”于2002年被遴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沿途的古堡、历史小城、葡萄园生动地描述了一段同多变的自然环境相缠绕的漫长的人类历史,这些历史文化要素,为无数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提供了灵感,也成为了今天休闲文化的源泉。
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威尼斯运河有着“水上香榭丽舍”的美誉,市内交通运输大部分通过这些水道。沿着大运河,威尼斯的休闲生活随处可见,有宗教徒的长队,有狂欢节的游行,有男女老少参加的贡多拉龙舟赛等等。感受两岸的历史文化休闲方式便是乘船游览大运河,选择方式有多种,最富有威尼斯特色的是贡多拉,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则是“水上巴士”,如果想要快速游览则可乘坐汽艇船。
秦淮河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和“文化之河”,是南京著名风景区。近20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历史性修复,修复后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等文化要素,构成一条可谓集古迹园林、庙市街景、美食小吃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线路,极富情趣和魅力,终年人潮涌动。
扬州是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运河城市,这座因河而生、因河而盛的城市近年来十分重视运河文化的挖掘,在沿岸休闲文化上大做文章,通过搬迁沿线工厂,规划沿河景观改造,建设滨河绿化带,打造出扬州运河“十里外滩”休闲风光带。如今,以运河文化公园为核心的水上休闲旅游线路已日趋成熟,置身游船,不仅可以感悟两岸静态的历史古迹景点,还能感受动态的花船巡游、工艺精品展等文化活动。而扬州市政府发起的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已成为扬州重要的文化名片。
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少女脖子上翡翠项链”。 濠河原为南通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如今的濠河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濠河两岸有北极阁、南通博物苑等名胜古迹,有张謇、李方膺等名人故居,还有文化宫、体育公园等新兴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既有千百年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现代城市崛起的勃勃生机。濠河两岸的特色餐馆是濠河一绝,也是南通市民和往来游客的青睐之地,欣赏河岸美景,享用本地和各地美食成为濠河休闲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而正在规划、开发的沿濠河博物馆群将赋予通城更深的文化内涵。
 
三、我区苏州河休闲文化建设设想
    今后几年,我区苏州河休闲文化建设要将重要的、惠及广大居民的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和健康的、富有苏州河情调和特色的高档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相结合,努力挖掘苏州河历史文化资源为现代休闲文化产业服务,充分整合沿河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现有各种文化资源,构建苏州河休闲文化网络体系。未来的苏州河休闲文化体系,从地理上来看,是以苏州河为主轴的休闲文化带,从功能上来看,是覆盖各种休闲文化场所和设施的休闲文化网。
1、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
苏州河沿岸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首先需要一座综合性的大型广场。建设运河广场是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普遍做法,运河广场既是这些运河城市的文化地标,又是人气旺盛的休闲场所,也是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这种做法同样适合苏州河,如今的苏州河畔,尚未有一座大型的综合广场,建设综合广场既能满足大众休闲文化的实际要求,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提供重要场所,又能使苏州河岸边多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一举两得。
除了苏州河主题大型广场,面向群众休闲文化的公共设施还需要有大型的展览博览场馆。在苏州河沿岸发展博览业不仅能提升产业的文化品质,而且能通过引进各类博览展览活动大大丰富广大群众休闲生活内容。当看文化展览成为沿苏州河群众的一项休闲文化活动时,苏州河休闲文化建设自然也上了一个台阶。
2、高档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苏州河沿岸不仅需要有重要的群众休闲文化活动设施,更应成为高尚文化集聚的区域,建设与苏州河协调的高档休闲娱乐设施符合苏州河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型文化活动设施相对应,高档休闲娱乐设施应与之错位发展,繁荣高雅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是苏州河休闲文化雅俗共赏、百花齐放。苏州河沿岸的高档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既要符合休闲文化的需要,满足都市精英的需要,又要具有苏州河特色、苏州河风情。
具体而言,苏州河沿岸的高档休闲娱乐设施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开设有品位的来自世界各地、中国各地美食的高档水上餐厅;建设休闲旅游观光游艇码头,发展苏州河高端的游艇经济;开设具有异国风情的咖啡吧、酒吧、桌球吧、雪茄吧、动漫吧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茶馆茶楼,以及画廊、林荫大道、小型高尚的时尚展示厅,弘扬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精神;举办文人雅聚、商务洽谈的雅集会所,满足高端消费群体的需要……
3、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无论是建设群众文化设施、高档休闲娱乐设施,还是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都离开苏州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为休闲文化建设服务是苏州河休闲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苏州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自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努力保护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赋予历史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和力量,让遗产为当下的文化发展和产业经济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形式多样,且针对不同类型、特征的遗产有着不同的更新方式。当前我们做的比较成功的是利用沿岸的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欣赏这些创意文化成为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在此基础上,下一阶段可加大历史文化遗产更新利用的力度,将沿岸的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在保护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改造成新的符合广大群众休闲需要的公共空间,既可以是博物馆、展示馆等公益场所,也可以是餐馆、会所、小型音乐厅、时尚秀展示台等消费场所,达到让人们在休闲中感受文化气息、获得文化享受、吸取文化养分、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
4、现有沿河文化资源的整合。
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对于发展苏州河休闲文化而言,既有可操作性,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我区苏州河沿岸既有梦清园、长风公园、长风生态商务区绿地等滨河公园,又有梦清馆、造币博物馆、印钞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及建设中的长风生态商务区“一园十馆”等博物博览场馆,也有M50创意园、半岛艺术中心等创意产业集聚区,还有改造建设中的沿河景观带,这些都是发展苏州河休闲文化的重要资源,关键是如何串联和整合。充分发挥其内在联系,即利用其都是因着“苏州河”延伸出来的这一核心关系,用“苏州河生态文化带”、“苏州河休闲文化区”等概念和理念加以串联和整合,我们便可达到拼接历史碎片、再现生态美景、满足休闲活动需求的目的。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