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融资担保政策 激发民营企业科创活力

日期:2020-09-28 来源: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区政协科协、科技界别组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比重不高。2018年,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收紧,金融监管趋严,不少企业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同时,由于股市回调和成交量的萎缩,股权融资,包括股票及私募股权融资,呈现增速下滑趋势,如,2018年,新三板成交金额为888.01亿元,远低于2017年2271亿元。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有三大难题:
一是股权融资难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仅占1.3%。
二是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
三是缺乏自有发展资金。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从国外经验看,直接融资是科技型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Facebook通过登陆纳斯达克,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IPO。
从国内经验看,股权融资是科技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华为通过奖励期权计划进行融资。深兰科技多次获得资本融资数亿元,成为百亿估值的AI独角兽。
目前,我区主要从四个方面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
一、成立区科技金融产业联合党委、区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领导小组等多个专业组织,保障融资创新。
二、通过积极引导金融资本与科技企业对接等特色服务,引领融资创新。
三、以资助、绩效奖励,“政策+资金”等积极财政形式,支撑融资创新。
四、以积极推荐中小企业申请市科创中心科技履约贷、积极响应全市“3+X”科技信贷服务体系等手段,促进融资创新。
通过实地调研,得出三个结论:
一是科技型民营企业需要自主技术创新。科技型民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提高技术含量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要依靠自主技术创新。从调研来看,普陀区科技型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自主技术创新需依靠政府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能够切实推动技术创新不断向前突破。因此,科技型民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政府要在政策和制度上为其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从调研来看,普陀区对科技型民营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融资创新可破解科创企业的资金瓶颈。金融融资创新有多种形式,通过金融融资创新可以有效地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资金,解决科创的资金瓶颈。从调研来看,普陀区金融融资创新的工具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为此,我建议:
加大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不但能降低普陀区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还能降低普陀区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杠杆率,分散全区金融体系的风险。其中,上市是科技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最有效的方法。建议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进一步加大指导服务力度,联合上海交易所在全区广泛开展资本市场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成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服务工作组,对普陀区直接融资工作予以方向性指导。
充分“用活”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保障政策。为让普陀区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保障政策落地生根,有必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企业用活政策,增强政策覆盖面、体现政策普适性。首先,加大政策的普及宣传力度,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政策咨询服务平台,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受理各类政策咨询。其次,考虑建立创新政策落地的监测与评估机制,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反馈政策效度的窗口,积极评估融资保障政策的实效性。最后,将好政策向全区复制推广,如向全区推广《普陀区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中的有关政策,使全区科技型民营企业同等享受中以(上海)创新园的优惠政策。
鼓励科技型民营企业使用多种融资创新工具。充分使用多种金融融资创新工具,纾解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议在普陀区设立创新创业债试点,支持非上市、非挂牌科技型民营企业发行私募可转债。同时,吸引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还可以组建担保公司,为全区已获得政府财政扶持但资金尚未到位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担保,获得第三方公司的资金,以解决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滞后问题。此外,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以专利权质押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2018◎版权所有 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