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涉企惠企政策制定执行的参与度获得感
工商联界别
长期以来,普陀始终把构筑更优营商环境、打造更强政策体系、 提供更实服务举措作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
一、普陀涉企惠企政策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普陀涉企惠企政策体系主要由以下三类政策构成:一是营商环境政策,主要指依据《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而制定的《普陀区深化“人靠谱(普),事办妥(陀)”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2023年)》二是产业政策,主要指区级“3+5+X”产业政策体系,是一系列政策的集合。三是单(专)项政策,区各职能部门依据职能、工作需要和上级部署单独制定实施的各类政策,如“普陀新12条”“靠普十条”“稳增长八条”等。
二、涉企惠企政策工作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定(修订)参与面不够广泛。较为综合性、全面性的政策,因牵头部门业务范围局限,听行业意见多,听关联企业建议少;部分政策出台时间比较仓促,难以全方位听取征询意见;政策制定的部门通常倾向于邀请纳税大户、重点企业和“熟面孔”,导致听取的意见重复性较高,政策能覆盖的对象有限,惠企代表性较为单一,大部分企业实际控制人、负责人参与政策意见征询的比例偏低。24.07%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政策制定或反馈时本企业缺乏表达途径或表达未受重视。
2.政策发布(宣传)公众知晓度有待提高。发布渠道较为多元,“一口发布”机制宣传推广度不够,很多政策偏向于行业主管部门微信公众号发布,大多企业都没有安排专岗专人持续关注、跟踪政策,导致部分政策不知晓。33.33%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政策发布不够公开、时间不够充分导致企业常常错过;16.67%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政策文本可读性欠缺,经宣讲解读后仍难以理解。
3.政策申办(应答)渠道分散落地难。申报并提交材料,有些政策是线上有些是线下,有些是专门网站有些是电子邮件或者微信公众号,有些要求提交给各种不同交叉职能部门,申办渠道多头、要求不一,增加企业申办难度。24.07%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政策获取渠道分散,企业经常疲于跨平台获取信息。在政策集中申报期内,10.19%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存在咨询需求密集,沟通应答人手不足、电话接通率不高、咨询专业性不强等问题。
三、提高企业参与度获得感的建议举措
1.提升政策制定、评估等环节参与对象的专业性和多样性。邀请行业精英、技术骨干、企业高管、专家教授、行业协会代表等组建行业咨询智库、专家库,提升政策制定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使用问卷调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等方式,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参与政策咨询,让企业认识到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和利好性。
2.构建更具统筹性、协同性的集合式政策信息发布矩阵。在市区门户网站设“政策”专区,各政策发布、解读、申报事项均在专区里统一发布,做好门户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的链接联动,让企业获得“一口”查询的便利。对一些跨部门政策,优化工作机制,促进协同式制定和集合式发布。
3.利用科技手段,形成更加便利易得的政策检索解读方式。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开展政策标签化工作,支持政策检索便利化、政策可订阅、政策找人,扩大“免申即享”政策覆盖。
4.发挥好商会覆盖对象综合性强、直达企业家的作用。制度化邀请商会参与政策咨询、评估等工作,鼓励在商会、职能部门和重点企业中建立政策工作专岗专人,日常保持对政策的关注、协调、沟通、培训等工作。
5.发挥好园区、楼宇等平台联系服务企业一线的作用。将园区、楼宇打造成引导、辅导企业申办政策的重要助手。加强对平台工作人员的政策专项培训和指导,建立一支业务精熟的政策专员队伍。鼓励平台加强企业数据管理,发挥好“楼长制”等机制作用,综合运营好技术手段和服务队伍,做好政策和企业匹配初筛、精准送达、辅导申办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