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联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二)
扶持指导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吕彤委员说,传统产业的生存发展日益艰难,转变商业模式、自主创新发展、多渠道开拓业务、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创建品牌、树立远期战略目标,是当前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提高效益必须思考的问题。企业本身需要努力,但也非常需要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在政策的执行尺度上灵活运用。建议政府以扶持指导和服务作为主要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寒冬
李科委员说,为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建议:1、区政府在中小企业置办资产上给予优惠。尤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独立稳定的研发场所的问题,以及准备上市的中小企业需要改善公司资产结构的现状,希望区政府能够在价格上予以优惠,同时减免契税,将优惠政策落在实处。2、对公司改制和上市给予政策支持。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支持本地中小企业上市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中小企业从改制—辅导—上市整个过程中可得到足以覆盖上市成本的资金支持。为降低企业上市成本,打消企业为上市支出极大成本却未能上市的顾虑,建议区政府出台包括奖励政策在内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土地优惠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措施。3、希望区政府在投资项目及区内产业链有效对接上,对列入市、区规划,具有稳定收益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区内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予以实质上的倾斜,保护中小企业市场环境,缓解中小企业竞争压力。
加强对区内外资、跨国企业的服务力度
季荣委员说,跨国企业有很大的投资和产出能量,并且跨国企业具有产业多元化、股东多元化的特点。一个跨国企业落户后,会陆续有大量投资并带动一批企业落户区内。服务好这些跨国企业,也是为本区树立口碑,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大型国际企业落户区内。建议:一是改善跨国企业的硬件服务环境。要改善办公环境,打造高级写字楼群,吸引跨国企业入驻;要改善治安环境,加强区内某些地段的治安整治力度;要改善交通环境,一些园区的交通不便,对职工上下班造成了影响,也制约了企业发展。二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三是建立经常性交流机制。政府要和企业加强交流沟通,建立交流平台,完善交流机制,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科技园区应重视运用“现代企业加速器”理念
周元祝委员说,“现代企业加速器”作为科技园区的服务创新模式和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新机制,是园区内科技企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在特定空间里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的一种模式,是科技园区从外延式扩张进入内涵式扩张的新阶段。本区几家科技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尽管在园区理念、运营模式、商务环境、物理形态、企业集群等方面尚有亟需变革和提升的空间,但也已经培育了一些相对具有核心技术、成长性较好的科技企业,他们中的不少企业通过初期的孵化长大,基本渡过了企业“死亡谷”阶段,逐渐进入高速成长的“瞪羚型”(成长型)阶段,如天地软件园的维洛城、灵禅游戏、博科资讯等。如何让这部分企业渡过企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这既是对现有科技园区发展壮大的考验,也是普陀区能否再次培育出一批有质量、有体量的民营科技品牌企业的关键。要吃透和运用科技园区的发展理念,导入“现代企业加速器”模式,为这些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提供真正到位的园区服务。
继续从制度层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朱有松委员说,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政府建立了区领导和中小企业的联系制度,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公司,让我们备感温暖。建议政府继续从制度层面上支持中小企业。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的赚钱效应,吸引更多的创业者,激发社会的创业激情,继续弘扬企业家精神。
创新职业培训机制
马和民委员说,民生最重要的是就业问题,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失业率的控制。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但从企事业用人角度看,依然存在“人才难求”现象。为此建议:第一,树立“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市场体系”观念;第二,将职业培训、人才培训的市场化发展纳入政府调控计划;第三,建立重视就业的机制;第四,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第五,鼓励、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就业;第六,进一步完善青年职业见习制度,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新开发地块需规划建造配套托幼园所
邵乃济、严玮懿委员说,近年来,普陀学前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幼儿入园入托每年以千余人的人数递增。虽然,目前托幼园有60余所,但与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托幼园所的指标要求尚有距离,园所的容量与逐年递增的婴幼儿入园人数间仍有一定的缺口,部分新建小区的居民孩子入园、入托难问题依然存在。建议有关部门在新建住宅规划、建造中,要将托幼规划用地按最新的建设标准进行预留。同时,在建造幼儿园时,一定要坚持把适宜地块留给幼儿园。
路边地摊应疏导与治理并举
张文明委员说,发达国家积极振兴地摊经济,曾在日本召开过“世界地摊振兴学术研讨会”。城市地摊,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不应该一概拒斥。我们应该坚持疏导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改变前者软后者硬的做法。一是疏导,可以借鉴台湾夜市制度,划定固定区域,提供摊位,政府管理,不收取费用。发动社区力量,把地摊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增强他们的归属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治理,加强调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权。对食品摊位要严加管理,对有民间特色的地摊要扶持、培育。如在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可借鉴日本城市管理经验,给地摊文化一定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丰富涉台教育内涵
陈鸿宁委员说,2008年是我区涉台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年,涉台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为涉台教育成为我区品牌项目打下了基础。对今后工作谈两点想法:一是加强研究,进一步拓展涉台教育内容。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等方面进行拓展,使人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也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二是整合资源,丰富涉台教育内涵。建立区涉台教育专题网站,编制区涉台教育材料,为涉台教育在我区持续、有效地开展提供保证。
举全区之力推进迎世博工作
王卫国委员说,虽然迎世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应继续查找问题,采取可行措施,举全区之力,做好每一阶段工作。为此建议:一是在更深层面,加强力量整合。区迎世博600天行动三个指挥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工作推进计划在条与条、条与块之间的有效对接。二是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既要抓好“三轴、三环、三线、三区、三点”等重点地区的综合整治,又要兼顾面上的基础性工作。三是对顽症要重拳出击。把黑广告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加强整治,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四是加强效能监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效能监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媒体展示普陀形象
张奕委员建议,一是主要职能部门、园区和企业要树立“自我营销”理念,遵循新闻规律,向媒体重点介绍自身工作中的亮点、特色。对主要职能部门、园区、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有关新闻理论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和媒体打交道,从而在舆论正面引导中掌握主动。二是建立负面新闻的危机公关应急机制,建立媒体报道监控制度,加强和媒体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负面新闻的应急处置机制,从而能够在负面报道发生时,及时把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避免放大负面效应,将危机变为转机。
建立企业经济咨询热线
林道增委员说,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打击最大,我区民营企业多,而许多中小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有限。建议有关领导多走访企业,并建立企业经济咨询热线,让普陀区所有中小企业能得到一个“取暖”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在普陀区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