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女性信访状况调研
妇女界别组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新的矛盾,如动迁改造、企业改制、退休医疗制度改革等。近年来群众维权意识提高不断增强,但法制意识却未能同步提高,尚且相比法律诉讼的高成本(标的费、请律师等)和权威性,信访的低微成本和随意性,使信访成为了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首选途径和主要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笔者从上海信访信息系统平台上通过筛选统计,得出了2008年全年普陀区女性信访人信访总体情况,对做好女性信访人群的维稳工作,缓解政府信访压力,亦或有所帮助。
一、概况
2008年全年普陀区共有群众来访件5953件,共计18045人次。其中,以女性为主的来访件共有2517件,占总件数的42.28%,共计8515人次,占总人次的47.19%。同时在2517件信访件中,重访件有1395件,共计5928人次,分别占全年女性信访件总数的55.42%,重复来访的69.62%。如果考虑到参与男性信访人为主的集访件中的女性信访人,该比例还将增大。
在2517件女性为主信访件中,动迁安置矛盾有1250件,占总件数的49.66%,排名从第二到第五的矛盾分别是各类纠纷9.18%,涉法申诉7.31%,城市管理6.36%,住房问题5.24%。(见表1)而我们通常认为女性信访人问题比较集中的生活保障、劳动就业两大类矛盾只排到第六和第七。作为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全年女性参政议政的信访件总共只有6件占总数的0.23%。可见,目前的信访职能已经被单一化成为了为群众解决问题、解决困难的受理部门。
表1 普陀区女性信访矛盾分类表
矛盾名称 |
来访件数 |
所占比例 |
来访人次 |
重访件数 |
重访所占比例 |
动迁安置 |
1250 |
49.66% |
3796 |
801 |
64.08% |
各类纠纷 |
231 |
9.18% |
654 |
116 |
50.22% |
涉法申诉 |
184 |
7.31% |
316 |
145 |
78.80% |
城市管理 |
160 |
6.36% |
468 |
73 |
45.63% |
住房问题 |
132 |
5.24% |
176 |
50 |
37.88% |
生活保障 |
121 |
4.81% |
147 |
33 |
27.27% |
劳动人事 |
92 |
3.66% |
178 |
28 |
30.43% |
政策咨询 |
71 |
2.82% |
89 |
30 |
42.25% |
户口问题 |
44 |
1.75% |
56 |
11 |
25.00% |
农村工作 |
32 |
1.27% |
1963 |
29 |
90.63% |
历史遗留问题 |
24 |
0.95% |
32 |
16 |
66.67% |
医药卫生 |
17 |
0.68% |
22 |
4 |
23.53% |
企业管理 |
15 |
0.60% |
117 |
8 |
53.33% |
住宅配套 |
12 |
0.48% |
16 |
7 |
58.33% |
教育问题 |
11 |
0.44% |
20 |
4 |
36.36% |
检举举报 |
7 |
0.28% |
8 |
2 |
28.57% |
参政议政 |
6 |
0.24% |
9 |
1 |
16.67% |
从各类矛盾的重访情况来看,绝对数量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动迁安置、涉法申诉和各类纠纷。按重访数量占该类矛盾来访总数的比重来看,农村工作(征地补偿)、涉法申诉和历史遗留问题位列前三。其中,在涉法涉诉的矛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服强迁裁决引发的;而农村征地也是和城市建设动迁相关联的。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些矛盾多数是难以化解的老大难问题。
从女性上访人群的构成上来看,无业、失业人员有700件,1402人;退休人员1036件,4730人;工作在职人员166件,540人;另有学生1人,反映群租问题。此外无法确定的其他情况有615件,涉及1843人次。(见表2)
表2 普陀区女性信访人群结构表
女性信访 人群结构 |
信访件数 |
占全部信访件比例 |
信访人次 |
占所有信访人比例 |
重访件数 |
占本类人群信访件比例 |
重访涉 及人次 |
失业、无业 |
700 |
27.81% |
1402 |
16.47% |
430 |
61.42% |
867 |
退休 |
1036 |
41.16% |
4730 |
55.55% |
688 |
66.41% |
3935 |
工作 |
166 |
6.60% |
540 |
6.34% |
61 |
36.75% |
181 |
其他 |
615 |
24.43% |
1843 |
21.64% |
216 |
35.12% |
945 |
总计 |
2517 |
100% |
8515 |
100% |
1395 |
55.42% |
5928 |
无业、退休等空闲人员涉及的信访件总计占所有来访件的68.79%,占总人数的72.01%,同时这两部分人群的重访率都在60%以上。可见,她们是目前构成信访压力的主要人群。
二、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我区的女性信访人有以下三个特点:
1. 从矛盾类型上来看,我区女性信访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动迁。其他如涉法涉诉、农村问题等都和城市建设动拆迁有关。动拆迁矛盾,历时时间较长,涉及面广,涉及人数众多,矛盾产生根源复杂。此外,动迁补偿数额一般较大,因此牵涉到来访人的切身利益,使得她们不断地上访。客观地分析这些动迁矛盾,动迁公司在拆迁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因此,许多信访人的诉求是部分有理的,但是她们提出的要求却不尽合理。动迁矛盾的这一特点使得政府部门既无法满足来访人的苛刻要求,同时也无法理直气壮地驳斥来访人,最终造成这些矛盾成为了久拖不决、重访集访聚焦的老大难问题。
2. 大多数女性信访人属于失业、无业或退休人员。由于她们没有工作,时间充裕,精力充沛,但又生活空虚,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不断地上访。同时,由于没有单位组织,因此没有机构能对她们进行有效约束管理。随着她们信访“阅历”的增加和信访“经验”的丰富,使得原本不相识的信访人在上访过程中串连在一起,抱成一团,相互出谋划策,激励鼓劲,不断群体越级上访,给各级人民政府施压。正如一位老信访户在来访时说的:“我来信访办有三大好处:一是有人陪着说话,心理得到疏导;二是走来走去,锻炼了身体;三是不断信访,多多少少总能得到些好处。” 可见,信访已经成为这部分人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这些女性信访人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她们大多是退休工人,还有征地农民等。尽管女性信访人人数很多,但是由于文化层次不高,使得她们很少成为集体信访的“领袖”。而相反,男性信访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常常却是一个信访人群集体的核心领导。这些女性信访人通常怀着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又比较容易轻信别人的话,因此,只要有一两个带头人登高一呼,她们就很容易跟风参与。她们盲目地认为:多闹多得,少闹少得,不闹不得。又加之她们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聚众堵门、喊口号、打标语、穿状衣等行为是违法行为。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非正常上访,极大地妨碍了政府机关的正常运作,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建议
对于这些女性信访人群,从信访工作的职能定位上,受理信访事项的是信访办,处理这些信访事项的是各个相关职能部门。而妇联在服务信访工作的大局中,可起到独特的协助维稳的作用。
可以对女性信访人群进行适当的分类。对确实有困难、弱势群体,而且所反映的诉求也是合乎情理的,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地为其维权,呼吁相关部门为她们解决困难;对那些确属困难,但又不符合政策条款要求的边缘困难女性信访人,妇联可以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关心她们的困难,尽可能地缓解、化解她们的矛盾;对盲目跟风的女性信访人,她们大多不明真相,又没有具体的诉求,这一类人群的信访立场不坚定,因此,只要进行深入全面的教育宣传,完全可以让她们明辨是非,脱离上访群体。同时,也可以让相关妇女文艺社团把这些信访女性吸纳进去,充实她们的生活,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她们,让这部分人群退出信访队伍;对不愿放弃,难以自拔的女性信访人,这一人群主要应当由信访部门加以稳控,妇联组织可以适时地参与协助进行一些心理疏导、沟通,缓解信访压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项目化运作机制,对女性信访人群进行教育、疏导、稳控。依托专业社工组织,尤其是有高校背景的社工组织,项目化运作。即把需要稳控的对象信息和相关资源对接到专业社工组织,由社工组织进行立项策划,安排专业社工以及发动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一对一登门对稳控对象进行疏导、化解。社工组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女性信访人所居住的小区中招募志愿者,参与稳控化解工作。同时,发挥社区女性社团的力量,将她们吸收到组织中去,让她们有所归属,充实生活,远离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