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发展系列论坛 > 文化发展系列论坛 > 2015苏州河论坛
中共普陀区委副书记、普陀区人民政府区长程向民在2015苏州河论坛上的演讲

  聚焦“三大创新”  全面提升普陀特色文化软实力

中共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  程向民

 

    区政协2015年重点课题《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研究成果,凝聚了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智慧与心血,在此代表区政府深表感谢,相信对苏州河文化发展和普陀区转型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韩正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提升,城市就没有竞争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不进则退,已经到了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时期。历史上,上海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是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大舞台;而上海母亲河——苏州河畔的普陀,有基础有条件,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传承经典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这也是普陀加快推动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形成21世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区委研究深化普陀的功能定位,我们将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衷心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各界的朋友们,积极为普陀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下面,我讲三个观点,与各位探讨。

    一、聚焦转型发展中产业文化创新,全力打造并购金融集聚区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推动区域转型发展,挖掘苏州河沿岸文化基因,立足长风生态商务区,激活苏州河普陀段的并购金融文化基因和要素,打造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板块,已经得到市委、市政府认可,将写进“十三五”发展规划。前不久,韩正、杨雄、屠光绍等领导同志都到普陀调研指导工作,对并购金融集聚区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

    苏州河流经普陀区14公里,岸线21公里,蜿蜒曲折十八湾。上海开埠以来,大量中外资本集聚苏州河畔,办厂兴业,鼎盛时期集中了数以千计的工厂,其中的纺织厂、面粉厂、火柴厂、印刷厂、化工厂、钢铁厂、造币厂、啤酒厂等等,都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并购发展史。其中有许多企业并购的经典案例。荣氏家族在这里走上民族工业的并购之路,诚孚信托推动了银团对民族工业的并购整合,裕隆集团通过多元化集团战略支撑实业并购发展,天原化工开启了“天”字号的产业品牌并购扩张,印钞造币成为民族工业与金融业的发展支撑,百年英雄启动了民族制笔业的并购发展之路,上海啤酒成为多轮外资并购的经典案例等等;如今的普陀苏州河畔仍保存着中央造币厂旧址、福新面粉厂旧址等一批工业遗产,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基因。到了新世纪,并购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起源于普陀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东渡集团、延华智能等成为本土国际并购大鳄。

    当前,我们围绕苏州河畔并购文化史重铸普陀苏州河畔的金融辉煌,全力打造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目前已入驻上海联交所总部的并购交易基金会员单位800多家,集聚区内注册基金达到143家,管理总额超过42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率先创设并购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国并购融资联盟(千亿规模)等落户。设立并购金融研究中心,助力并购金融集聚区功能提升。

    二、聚焦“互联网+”文化创新,大力发展苏州河沿河文化创意

    互联网已成为站在时代风口上的行业,互联网与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目前我区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区2家,市级文创园区8家,大部分布局于苏州河畔及周边区域。M50艺术产业园是上海最早、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创园区之一。以Unity和微软游戏创意中心为龙头的100多家游戏动漫、数字多媒体企业集聚天地软件园。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被命名为国家级孵化器等。易销科技、帝联信息、剧星传媒等在新三板上市,波克城市、银河数娱、央数文化、点掌传媒、慕和网络等企业快速成长。这些都让我区在“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连续三年成功承办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制定了促进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旨在引导“互联网+电影”的新模式、新技术、好作品、好企业集聚普陀,鼓励“互联网+电影”知识产权保护及交易,打造“互联网+电影”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不断优化政府服务,鼓励“互联网+电影”要素集聚,使普陀成为“互联网+电影”创业的摇篮、成功的摇篮。

    三、聚焦文化传承发展机制创新,推动商文旅一体化发展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创新发展,深入挖掘苏州河两岸自然与人文历史文化积淀,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持续打造“苏州河文化长廊”公共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普陀知名度和美誉度。

    上海现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真如寺大殿,以及全国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志丹苑水闸遗址,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苏州河连续举办十二届城市龙舟国际赛,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其成为上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风向标。传承“赤色沪西”红色文化传统,涌现出了徐虎、于井子、朱雪芹、曹道云、金晶、杨兆顺、梁慧丽、陈德骅、张兴儒等先进模范人物,成为劳模等先进人物代表辈出之地,形成了独特的“普陀现象”,成为普陀文化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精神力量。

    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今年,本区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在上海市首个区县公共文化服务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三。“苏州河文化艺术节”,内涵与形式不断丰富,既集中反映了苏州河文化内涵和普陀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为上海海派艺术贡献了许多优秀作品,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2015年上海旅游节、购物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普陀区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走近苏州河、欢乐普陀区”,中环百联、月星环球港、M50艺术园、上海纺织博物馆、长风海洋世界、浅水湾文化中心、沪西工人文化宫等文商旅载体设施提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项目,营造区域良好氛围。

    “十三五”期间,普陀将建设“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健全、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产业发达的文化强区”,着力补好区内缺少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或者综合体的“短板”,完善文化设施网络服务功能,围绕桃浦科技智慧城等重点地区发展,跟进大型文化载体建设工作,在城市更新中同步推动文化设施布局,在城市街区改造中注入文化元素,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提升区域文化品位,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普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各位的大力支持,最后请允许我在此表达衷心的感谢,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