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发展系列论坛 > 文化发展系列论坛 > 2017苏州河论坛
聚焦智能科技 推进“两区”建设
 
中共普陀区委常委、普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顾军
 
 
    尊敬的方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委员:
    下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2017年“苏州河论坛”活动,有机会聆听各位专家、各位委员关于智能科技发展的真知灼见。也借此机会,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对普陀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周倩影副主席发布了区政协2017年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普陀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充分体现了政协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受周敏浩区长的委托,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普陀“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建设做一发言,发言的题目是:聚焦智能科技,推进“两区”建设。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抓住智能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发展智能科技是当前世界性、时代性的大趋势。普陀必须看清发展方向,抓住发展机遇,聚焦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和智能科技应用,把它作为重要的驱动力,推动实践区建设,关键的落脚点就是“三个转型”,即十届区委三次全会提出的经济发展、城区发展、社会管理转型。
    (一)促进智能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智能科技的蓬勃发展,给产业转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它既体现在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优化升级上,又体现在新行业、新模式、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上。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智能科技和产业转型的关系,助推普陀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普陀促进智能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有基础也有优势,我区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已积极布局,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建成运营,集聚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企业34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影视和并购金融产业已经集聚了一批优质的市场主体。作为普陀的重点产业,商贸流通业不断优化升级,我区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正在开展市级智慧商圈建设试点。
    促进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要系统规划和打造普陀特色的智能科技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和价值链。结合智能科技发展趋势和普陀的产业基础,坚持走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之路,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向产业领域加速渗透,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主动融入和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局,通过智能科技的支撑和功能性平台的搭建,推动新兴产业扩规模、提能级。聚焦智能制造及机器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影视、专业服务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产业上下游集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上海市智慧商圈试点建设,实现在线电商和实体商贸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商贸流通业布局和供给结构。
    (二)促进智能科技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推动城区发展转型
    2040年,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作为中心城区,普陀区必须对标国际一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绿色智能技术,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符合普陀特点的城区转型发展之路。
    更多运用智能科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是需求导向、数据为基、应用为本、系统集成。我们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电网、绿色建筑等规划布局,以智能科技提升城区建设水平。
    更多运用智能科技,推进城区管理创新。摸清家底,建立基础数据库,是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我们将改变依靠人海战术的传统做法,更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政府各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整合,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切实提高城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促进智能科技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相契合,推动社会管理转型
    智能科技绝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动力,也是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实现政府服务方式转变的重要助力。
    近年来,我们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围绕实施精准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政务”,完成了自然人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上线运行区网上政务大厅、区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建成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推进“一口受理”、“一网办事”等工作,切实做到了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等,加强系统集成和顶层设计,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事前审批到重事后监管的转变,从重管理到重服务转变,从重单线管理到协同管理的转变,更精准地为自然人、法人提供服务。建立健全智能便捷的政府服务体系。加强互联网与政府服务的深度融合,着力于线上线下联动,少提交、少重复、网上办、一口办,深化区行政服务中心、网上政务大厅的联动运行和数据归集、精细化分析,逐步实现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度、透明度。
    二、加快建设“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政府推动产业发展,核心要义是营造良好的环境,“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推动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空间、金融、平台、人才、政策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加快重点地区建设,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空间载体
    普陀区在中心城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资源优势,发展后劲足。当前,普陀正着力推动以桃浦地区转型发展为引领的重点地区建设,通过城市更新、产业调整、土地规划等,将释放更多可用公共空间;并通过提升城区建设品质和品位,进一步形成更加宜居宜创宜业的城市空间。
    桃浦智创城按照韩正书记的要求,正积极打造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智创城核心区已累计完成土地收储3760亩,将成为普陀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今年年底,将基本建成桃浦中央绿地核心区块、基本完成土地收储、基本明晰产业功能定位;至2021年,智创城功能提升将取得实质性突破,桃浦中央绿地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功能性平台全面建成,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生态系统。
    真如城市副中心正积极推进高?尚领域、星光耀广场等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建设,未来四年,该区域将以商业、科技、文化、生态融合发展为特色,开发建设与功能提升并举,建成富有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
    长风生态商务与中环商贸区地理位置相邻,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协同性和互补性。我们正积极推动两个区域的联动发展,加强城市形态设计和推进整体更新,最终实现“1+1>2”的效果,在中心城西北区域中环沿线,形成一个发展空间较大、产业载体业态丰富、产城高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城区。
    长寿商业商务区正在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形象、激活创业活力。重点推动以天安阳光项目为引领的长寿湾地区和曹家渡商圈的城市更新,年底前将完成曹家渡花鸟市场关闭,为打造长寿地区新地标腾出空间。
    同时,我们将积极鼓励各类园区、楼宇提升载体品质、完善功能配套,提升经济能级。
    (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是百业之首,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与科技的有效融合,是实现科创驱动转型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正依托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这一功能型平台,升级打造上海金融科技园区,加快集聚金融科技企业。积极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智能科技,将金融服务链和供应链、消费链深度融合,拓展服务边界、提升服务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创新金融服务的领域和模式。
    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营造更好的科创环境。我们将着力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完善风险共控合作及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资金投入撬动金融资源,引导更多优质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我们将着力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重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科技金融资源库等,强化科技金融信息共享,促进科技企业、科技成果与金融资本对接。我们将着力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板块上市融资。
    (三)加快汇聚各类人才,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也是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精准、简便、易操作”的原则,出台了普陀人才新政10条,从人才引进、人才奖励、人才扶持、人才公寓及租房等方面,加大对人才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资助,以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政策集聚海内外人才,努力走出具有普陀特色的人才发展新路。
    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迫切。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刀阔斧地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和政策壁垒,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要进一步凸显人才价值,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鼓励科技人才参与要素收益分配,加大科创活动中科研人力成本和科研人员的智力回报。要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投放的精准度,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人才,精准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和支持计划。
    (四)支持功能平台建设,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目前,在我区,华师大的“工业控制安全创新服务功能型平台”和电科所的“机器人产业技术服务平台”被列入上海科创中心“四梁八柱”首批18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其中,工控平台力争成为工控安全技术国家级的创新与研发中心;机器人平台将在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和可靠性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化工院的“先进聚烯烃材料创新功能型平台”正积极申请纳入第二批功能型平台。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打造与智能科技高地建设相适应的创新功能型平台体系。结合普陀区区大院大所集聚的优势,聚焦关键领域,继续培育一批功能型平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参与国家智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在促进各类创新资源整合共享、推动全社会创新协同的枢纽作用。同时,要不断提升研发与转化服务能级,以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充分释放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的辐射力和创新策源地功能,加快“政产学研用”更紧密结合,通过平台共建、园区对接、政策配套等举措,加快成果转化,加快实现市场化应用,更好地促进智能制造、机器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五)优化政策组合,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政策配套
    要更加突出政策的统筹性,从全区层面上统筹平衡,着力形成财税、人才两项普惠政策+X项产业政策的“2+X”政策体系。要更加突出政策的精准性,聚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先支持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项目,着力引进培育更多的“压舱石”企业,着力优化普惠共享的综合营商环境。要更加突出政策的简明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政策“条目式、清单化”,探索产业政策“一口受理、一口答复”,努力使政策内容“看得懂”、政策申请“易操作”。
    各位来宾,当前,普陀正在加快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智能科技的蓬勃发展将为普陀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此,衷心希望各位来宾继续为普陀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和智能科技应用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对普陀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和贡献,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收藏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