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发展系列论坛 > 文化发展系列论坛 > 2016苏州河论坛
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 推进普陀“同心家园”建设
 

普陀区政协副主席  周倩影 

尊敬的方惠萍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政协委员:

我代表区政协发布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市委1+6”文件精神,在全区开展了“同心家园”建设。各街道、镇及居民区积极响应,汇聚资源,凝聚共识,居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归属感普遍提高,初步形成了“条块同心”、“干群同心”的良好局面。

社区协商是基层协商的重要形式,也是“同心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区政协依托自身职能特点,开展了《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推进普陀“同心家园”建设》的年度重点课题研究。

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查找社区治理的短板,提出了基层协商议事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路径和对策。

一、社区协商议事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分析,近两年普陀区多层面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呈现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局面。

一是协商议事平台丰富多样。既有线下的实体方式,又有线上的网络方式;既有制度性安排,又有自发性组织,体现了较强的基层活力。

二是协商议事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社区协商议事主体的培育与发展逐步实现了从“一元”向“多元”过渡,不断承接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所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推动社区功能的重建与拓展。

三是社区自治组织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普陀区通过自治组织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优化了社区政务、居(村)务服务的结构,改变了“头重脚轻,身体失衡”的问题,促进了社区回归自治的本色。

四是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趋于强烈调查发现,44.5%的居民非常愿意参与公共事务,而只有4.7%的居民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参与。另外,参与度与学历呈反比,与在社区居住的时间呈U型关系。

应该看到,社会治理工作纷繁复杂,问题矛盾层出不穷,“同心家园”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小区之间民意诉求差别大。一方面,普陀区老旧小区相对集中,老龄化趋势加剧,民愿诉求颇多,治理改造空间受限。另一方面,新建商品房小区也很多,居民对于高品质的服务保障水平有着较高期待。

二是协商议事程序不够规范。社区层面的协商议事工作大多以居(村)委会书记或主任个人的主观认知为依托,因人而异,因人成事,形式方法各有不同,协商议事流程不够规范,主观随意性大。

三是社区共治与自治力量未完全整合。自治组织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社区居民参与协商议事的话语权依然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四是社区协商议事评估体系尚未形成。对工作成效的评定存在着碎片化、主观性现象,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

二、社区协商平台与协商主体

协商平台与协商主体是开展协商活动的基本要件。本报告根据有关文件和工作实践,对社区协商平台和主体作了全面梳理。

(一)关于协商平台

街道层面的共治协商平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区域内其他党组织为结点的1+2+2+X区域化党建新机制;二是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委员会及下设专业委员会。

居民区层面的自治协商平台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党员代表参加的区域化党建组织网络;二是居民区联席会议;三是社区听证会、社区协调会、社区评议会等“三会”制度;四是居民自治组织。

(二)关于协商主体

街道镇层面的共治协商主体包括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居委会、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居民区层面的自治协商主体包括居民区党组织、居(村)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这里我们以街道为分析对象,两个镇可参照借鉴。

(三)发挥政协联系社区的作用

社区治理工作应进一步发挥政协的作用,参照兄弟区的做法,结合“同心家园”建设工作需要,可先试点在街道镇设立委员联络室,发动委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三、社区协商议题形成机制

哪些事项应该放到什么平台上,请谁来参与协商,应该有一套规范的程序来决定。为此,我们参照目前政协协商的做法,提出在街道镇层面制定年度协商计划。

年度协商计划分为共治和自治两个方面,通过11个流程产生,主要有确定工作架构、征集议题、遴选议题、形成初稿、广泛听取意见、会议研究、形成审议稿、党工委审定、公示发布等。年度协商计划以表格形式展现,包含了议题类型、议题名称、协商平台、协商主体、承办部门、完成时间等内容。年度协商计划采用“确定议题+X”的形式,其中X为年中根据工作需要而按一定程序增加的议题。

四、社区协商工作流程

社区协商工作流程分为共治议题的协商流程和自治议题的协商流程。协商流程分为会前准备、会议组织、会后落实等步骤

(一)关于共治议题的协商流程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17个流程。

一是会前准备工作。主要是活动承办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协商时间、协商平台、协商方式、协商主体、出席对象、邀请领导与专家、主持人、会前准备、会议议程等,并根据议题需要,进行会前视察、调研等活动,准备会议材料。

二是组织协商会议。包括会议签到、介绍议题相关情况、提议人发表意见、各方代表互动交流,充分交流、交锋、交融后,如需表决的进行表决,不需表决的应汇总意见,形成并宣布协商结果。

三是协商意见办理。包括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视情公示,接受监督;明确落实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明确专人负责;办理结束后,及时反馈,听取意见,接受评议。

(二)关于自治议题的协商流程

与共治协商流程大致相同,操作上更简捷,便于具体实施。

1、成立协商工作小组。自治议题所在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根据议题成立由提议人、相关单位、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的协商工作小组,负责该协商议题的协商活动。

2、填报《居民区自治议题协商安排表》。明确协商议题、协商时间、协商平台、协商主体、主持人、协商流程、协商结果等事项,并在居民区内公示。

3、组织协商活动。做好会议签到、控制发言程序、形成协商意见

4、结果办理反馈。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接受群众监督。

五、推进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建设的建议

围绕“同心家园”建设,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协商议事的机制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议我区进一步梳理社区协商的平台与主体,逐步完善协商议题形成机制和协商程序。

(二)进一步发挥政协在社区协商中的平台作用。应进一步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三)加强对社区协商工作的指导与培训。着重加强社区干部的培训,提高协商议事的意识和能力。

(四)重视对协商骨干力量的培育工作。注重发挥他们在社区治理和协商议事中的积极作用。

(五)重视协商成果的转化运用。把协商成果的转化运用作为协商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心家园”建设是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1+6”文件的有力举措,是全面提升普陀社区治理能力的关键之举。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建设关乎“同心家园”建设,区政协将继续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共同推动我区的社区治理现代化。

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收藏本页】【关闭本页】